胡斌
- 作品数:11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联合3种快速试剂用于HIV感染诊断的可行性探讨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联合3种快速试剂用于HIV感染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对所有筛查阳性的样本同时使用6种快速检测试剂和蛋白印迹法(WB)检测,WB不确定者进行随访和核酸检测。以WB阳性,或WB不确定、核酸阳性为HIV感染的判断标准,比较分析3种快速试剂组合与HIV感染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在20种组合中,16种组合与HIV感染状况的一致性为100%,4种组合与HIV感染诊断结果一致性为99.81%。结论联合3种快速试剂可用于HIV感染的诊断。
- 陈会超冯瑞琳杨朝军董莉娟胡斌廖斌戴洁陈敏金晓媚马艳玲贾曼红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蛋白印迹法
- HIV-1耐药形成机制、因素及其传播流行研究进展
- 2018年
- 本文就HIV耐药性产生机制及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 李育芬周帆杨颖胡斌
- 关键词:HIV-1
- 云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云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基于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175例COVID-19数据,利用ArcGIS 10.5从时间、空间和扩散比三个维度来分析云南省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1)云南省疫情随时间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发展期:2020年1月22日—1月28日,第一例输入性病例在云南省出现的一周内,每日新增确诊病例<10例;爆发期:2020年1月28日—2月2日,疫情病例数呈激增状态,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10例;衰减期: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呈起伏下降;(2)云南省COVID-19在空间上呈现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的空间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昆明市、玉溪市、昭通市等地,但在西部地区的大理州、西双版纳州出现两个高值区;(3)云南省输入性病例在空间上没有显著的空间聚集特征,本地聚集性疫情涉及的病例数多于输入聚集性疫情所报告的病例数,且以社交聚集为主。结论云南省COVID-19疫情处于低流行阶段,病例分布特点与人口密度和经济活跃程度有关,且疫情传播主要以社交传播为主。
- 郑良婷胡文英胡斌段平李佳
- 关键词:空间流行病学
- 昆明HIV感染吸毒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CD4/CD8比值调查分析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吸毒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CD4/CD8比值的分布特征。方法对2015—2016年云南省女子戒毒所和昆明市戒毒所吸毒者进行横断面调查,一对一问卷调查,采集血样检测HIV抗体,对抗体阳性者检测CD4^+、CD8^+T细胞数,比较不同HIV治疗史人群的免疫特点。结果共调查1 949人,HIV感染者130人,其中118人完成CD细胞计数检测,20.3%曾接受HIV抗病毒治疗。所有HIV阳性者中,CD4^+细胞中位数为284个/μL,CD4/CD8中位数为0.26,曾治疗与从未治疗者的CD4^+细胞中位数、CD4/CD8分布无统计学差异(Z=1015.500,P=0.452;Z=865.500,P=0.079)。从未治疗者较曾治疗者的年龄更小、外地户籍更多、开始吸毒晚,接受HIV干预服务比例更低。结论昆明市HIV感染吸毒者携带HIV病毒时间长,治疗比例低,免疫现状差。亟待进一步探索和制定高危人群监测与治疗高效衔接策略。
- 李婕李怡冯瑞琳梁军胡斌廖斌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吸毒者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
- 昆明市羁押场所毒品滥用者艾滋病干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了解干预覆盖与未覆盖的人群特征,分析接受干预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对一结构问卷对云南省女子戒毒所和昆明市戒毒所新入所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并检测HIV抗体。[结果]研究共调查1848名毒品滥用者,男性70.5%,女性29.5%;接受过干预者54.2%;HIV感染率6.7%;干预未覆盖相对于覆盖人群的主要特征为:年龄≤30岁分别占55.8%和27.8%(P<0.001),外地户籍分别占58.7%和37.1%(P<0.001),本地居住≤2年分别占42.5%和30.6%(P<0.001),吸毒史≤3年分别占56.6%和23.1%(P<0.001),使用新型毒品分别占82.1%和75.2%(P<0.001),注射分别占21.7%和50.1%(P<0.001),有羁押史分别占62.2%何79.3%(P<0.001)。接受干预的独立影响因素主要为年龄、文化程度、吸毒史、性伴类型、一起吸毒的人数、HIV感染状态。[结论]从未接受干预者区别于曾接受者,以低年龄、高流动性、使用新型毒品、多人一起吸毒、更为隐秘为特征。接受干预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为时间积累效应和被动接触,干预工作存在诸多挑战。针对干预未覆盖人群特点寻求干预突破对昆明市毒品滥用人群的艾滋病控制有重要意义。
- 廖斌李怡李婕梁军胡斌赵山平
- 关键词:干预服务毒品滥用新型毒品
- HIV抗体检测替代策略在全人群中推广应用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评价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替代策略在各类人群中检测HIV抗体的可靠性,探讨HIV抗体替代策略在全人群中推广的可行性。方法对1 040份筛查阳性的样本,用6种不同的快速试剂、1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及蛋白印迹法(WB)同时进行检测,对WB不确定样本做病毒载量(VL)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 040份筛查阳性样本中,WB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有1 007份,当2种快速试剂检测结果为阳性,ELISA试剂检测结果 S/CO≥1时,一致性为100%;WB检测结果为不确定,且VL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有20份,当2种快速试剂检测结果为阳性,ELISA试剂检测结果 S/CO≥6时,一致性为100%;以上结果在各类人群中均一致。结论当2种快速试剂检测结果为阳性,且ELISA试剂检测结果 S/CO≥6时,与WB或VL检测结果一致性达到100%,可以替代WB确证检测。在保证检测试剂质量的情况下,将HIV抗体检测替代策略向全人群推广应用是可行的。
- 戴洁陈会超冯瑞琳杨朝军董莉娟胡斌廖斌陈敏金晓媚马艳玲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 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滥用者接受艾滋病干预服务的差异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比较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滥用者的特征和干预现状,分析与接受干预相关的因素。方法采用一对一结构问卷对云南省女子戒毒所和昆明市戒毒所新入所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并检测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结果研究共调查1 448人,其中女性350人,新型毒品滥用者268人,传统毒品滥用者1 180人。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滥用者的主要区别为:年龄较小(≤30岁:67.5%vs. 34.1%,>40岁:6.0%vs. 34.0%,P<0.001)、女性更多(38.4%vs. 20.9%,P<0.001)、既往羁押较少(48.1%vs. 77.2%,P<0.001)、曾接受干预比例较低(38.1%vs. 55.2%;P<0.001)、知晓HIV感染者占比低(20.4%vs. 31.8%;P<0.001)、最感兴趣干预服务为HIV咨询与检测(56.7%)。与新型毒品滥用者接受干预服务相关的因素为吸毒时间长[比值比(OR)=6.3 (1.3~29.8),>10 vs.≤3年]、首次使用新型毒品的年龄大[OR=10.1 (1.9~53.7),≥35 vs.<24岁]。结论新型毒品滥用者更年轻,被现有干预网络覆盖概率低,普遍不知晓自身HIV感染状况,可能存在信息传播与服务提供盲区。亟须从该群体关注点出发,结合人群特点,多方联合,探索有效扩大干预覆盖面的措施,及时发现并控制该群体的HIV流行。
- 李婕李怡梁军胡斌赵山平张婉筠廖斌
- 关键词:艾滋病新型毒品干预服务毒品滥用
- 2019—2022年昆明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及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云南省昆明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及流行特征,为HIV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HIV快速检测和ELISA初筛HIV抗体,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B)或快速替代策略法确证,收集整理2019—2022年昆明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抗体检测结果和人口学信息。统计无偿献血人群HIV初筛阳性率与确证阳性率,分析HIV感染者在性别、民族、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传播途径等方面的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2019—2022年昆明地区共收集无偿献血样本688983份,HIV抗体初筛阳性433人,初筛阳性率0.0628%,确证阳性38人。2019—2022年HIV抗体筛查数分别是185182、178703、185342、139756,确证阳性率分别是18.0%、16.3%、4.8%、2.7%,确证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01)。确证感染者中性别、民族、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传播途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昆明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确证阳性率呈下降趋势。为保障血液安全,应加强样本的筛查。
- 胡斌李丽高曦王晶莹李育芬李婕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无偿献血人群艾滋病
- 8603份HIV-1抗体阳性标本蛋白印迹带型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昆明地区HIV-1抗体确证阳性标本蛋白印迹试验(WB)带型分布特点,为制定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用HIV抗体快速检测法和酶联免疫法筛查8603份HIV-1抗体阳性标本,筛查阳性的标本再用WB确证。结果在8603份HIV-1确证阳性标本中,10条带(全带)占44.5%,9条带占14.1%,8条带占24.3%;3条带最少,占0.04%。各种带型中,抗env(外膜蛋白)检出率最高,gp160、gp120、gp41分别为100.0%、99.9%、99.0%;其次是抗pol(反转录酶蛋白),p66、p51、p31检出率分别为98.4%、96.8%、93.4%;抗gag(核心蛋白)检出率较低,p55、p39分别为53.5%、55.0%。不同性别感染者的gp41、p55、p39、p17带型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感染者的gp41、p55、p39、p24、p17带型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p55、p39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p24外,不同传播途径感染者的其他带型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昆明地区HIV-1抗体确证阳性标本中,8条及以上带型较多;不同性别、年龄、民族、传播途径的感染者的HIV-1抗体WB带型存在差异。
- 胡斌王晶莹李育芬冯瑞琳廖斌刘芳芳李婕杨颖李艳君
- 关键词: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抗体蛋白印迹法带型
- HIV抗体WB确证检测不确定结果报告客观性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屡有媒体播报艾滋病诊断错误引发官司和社会舆论的关注^([1])。本文讨论的是一个近乎相反的问题,HIV抗体WB确证结果中HIV-1抗体阳性判定过度保守谨慎引发判成不确定结论的原因分析,及其导致的传染源发现延迟造成的个体、群体和社会影响、资源浪费及解决方案。该文用来自某市防治艾滋病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验室的检测报告数据。
- 李育芬胡斌张婉筠邱云森
- 关键词:HIV抗体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