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武

作品数:31 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水利工程
  • 7篇交通运输工程
  • 5篇建筑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8篇沥青
  • 17篇沥青混凝土
  • 14篇心墙
  • 4篇土工膜
  • 4篇土心墙
  • 4篇碾压
  • 4篇配合比
  • 4篇混凝土心墙
  • 4篇级配
  • 4篇复合土工
  • 4篇复合土工膜
  • 3篇心墙坝
  • 3篇应力
  • 3篇沥青混凝土心...
  • 3篇力学性能
  • 3篇混凝土
  • 3篇力学性
  • 2篇对心
  • 2篇应力应变
  • 2篇越冬

机构

  • 3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新疆兵团勘测...

作者

  • 31篇杨武
  • 22篇何建新
  • 16篇杨海华
  • 11篇刘亮
  • 3篇刘云
  • 2篇杨耀辉
  • 1篇侍克斌
  • 1篇李炎隆
  • 1篇冯涛
  • 1篇岳春芳
  • 1篇徐燕
  • 1篇徐燕
  • 1篇王晓强
  • 1篇宫经伟
  • 1篇李江
  • 1篇李江
  • 1篇杨玉生
  • 1篇杨玉生
  • 1篇吴俊杰
  • 1篇何建新

传媒

  • 6篇粉煤灰综合利...
  • 2篇水利水电科技...
  • 2篇节水灌溉
  • 2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材料导报
  • 1篇人民黄河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水利建设与管...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粒径骨料心墙沥青混凝土及其配合比优选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粒径骨料心墙沥青混凝土,所述沥青混凝土的大粒径骨料由筛孔边长37.5mm的方孔筛网筛出,所述沥青混凝土的沥青薄膜厚度为6.748‑8.688μm,级配指数为0.42‑0.48,填料用量为10%‑12%,...
何建新杨海华刘亮杨武任振华冯卉李文浩王维刘云
文献传递
寒冷地区沥青混凝土心墙配合比及施工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心墙沥青混凝土施工为热施工,冬季施工时环境温度低、降温快,施工难度增加并且难以保证施工质量。本试验针对新疆某工程,在常规配合比的基础上,根据冬季施工的特点,调整矿料的级配指数、填料用量和油石比,将各项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并对现场施工技术进行控制。结果表明:冬季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和常规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相比,各项力学强度均有所降低,但变形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沥青用量增多使流变性能变强且结构中自由沥青含量相对增加,低温流动性和保温性能得到提升。通过对施工工艺和保温措施的控制,提高了沥青混凝土心墙在冬季寒冷季节施工的可靠性。
任振华何建新杨武
关键词: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混凝土配合比
复合土工膜-垫层材料界面摩擦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22年
复合土工膜防渗结构界面摩擦特性对工程的安全稳定性至关重要。为探寻复合土工膜-垫层界面摩擦特性,进行了室内直剪摩擦试验、斜板试验、室内拖板试验及现场原位试验,并统计分析一布一膜、二布一膜与砂浆垫层及砂砾石垫层的界面摩擦性能。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垫层材料,砂砾石垫层界面摩擦特性较优,比砂浆界面的摩擦角和凝聚力分别大5.0°和4.2 kPa;对不同类型的复合土工膜,二布一膜比一布一膜的界面摩擦角和凝聚力分别大3.4°和1.2 kPa;在不同试验中,直剪摩擦试验与斜板试验结果相近,与拖板试验相比摩擦角偏小约30%,凝聚力偏低约4~6 kPa;拖板试验结果与原位试验相近。因此,在防渗结构的设计中,垫层宜采用散粒体材料,复合土工膜宜选用二布一膜,并以拖板试验结果进行评定。
杨武刘亮吴远鹏李亚运张凤超李文浩
关键词:复合土工膜垫层材料原位试验
细骨料级配对沥青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2023年
心墙沥青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直接影响着土石坝工程的稳定及防渗安全。为了研究细骨料颗粒级配对沥青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规律,在沥青、粗骨料、填料配合比相同的情况下,按细骨料颗粒级配分别设置了5种级配偏差:-20%、-10%、0%、10%、20%,并制作相应的沥青混凝土试件,对其进行相关性能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细骨料颗粒级配对沥青混凝土力学性能有一定影响,细骨料中级配偏差由-20%增加至20%时,40℃马歇尔稳定度降低了3.2%、劈裂抗拉强度降低了12.7%、单轴压缩强度降低了8.7%,而应变值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40℃马歇尔流值增加了10.3%、劈裂抗拉对应变形增加了4.1%、单轴压缩应变值增加了8.9%。由此得出,细骨料颗粒级配是影响沥青混凝土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
聂浩雨鲁江涛杨武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细骨料颗粒级配力学性能
针片状含量对心墙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2017年
为了得到针片状含量对心墙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分别设置了5%,15%,25%,35%,45%,55%,6种不同针片状含量来制作沥青混凝土试件,对比其性能。结果表明:针片状含量在超过35%时,沥青混凝土性能将会大大降低,从而影响工程质量。
杨武何建新杨海华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
高应力下心墙沥青混凝土应力-应变特性研究
心墙沥青混凝土因其具备较好的防渗性,极强的适用性,及良好的适应变形能力,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被普遍应用。新疆一大批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坝型已成为水利工程中重要的坝型之一,随着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在应用上越来越成熟...
杨武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应力应变三轴试验大坝建设
文献传递
长丝纺黏与短纤针刺复合土工膜的蠕变特性及模型研究
2023年
工程中常用的复合土工膜有长丝纺黏和短纤针刺两种,为探究二者蠕变特性的差异,开展了拉伸强度试验及不同应力水平(10%、20%、30%、40%、50%、60%、70%、80%)下的长期室内蠕变试验,对比分析了两种土工布类型对复合土工膜断裂强度、蠕变变形的影响,基于应力水平建立了可反映蠕变规律的经验模型与黏弹模型,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论证了其合理性。结果表明,相同规格下长丝纺黏复合土工膜的断裂强度大于短纤针刺复合土工膜;在蠕变试验中,长丝纺黏复合土工膜的临界应力水平为30%,短纤针刺复合土工膜为40%;相同应力水平下长丝纺黏复合土工膜的蠕变变形小于短纤针刺复合土工膜,反映出其抵抗变形能力更强;两种复合土工膜的蠕变-时间关系曲线规律相同,采用对数函数经验模型和4参数黏弹模型均可准确地反映复合土工膜在不同时间及应力水平下的蠕变规律;同时,4参数黏弹模型中弹簧的弹性模量E1对蠕变的影响最为敏感。
李晓林杨武何建新
关键词:复合土工膜蠕变特性
新疆高沥青心墙坝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
2022年
近30年来,随着新疆山区水库的加速建设,沥青心墙坝因其筑坝材料来源广泛、施工周期短、造价相对较低等特点,在新疆地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据2019年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统计:世界已建沥青心墙坝217座,中国有119座,新疆共建沥青心墙坝70余座,其中百米级以上就有11座(在建7座)。受到新疆“高地震、高海拔、严寒、大温差、深厚覆盖层、河流多泥沙、少水文资料”的筑坝环境的限制。
李江李江李江李江杨海华何建新何建新王晓强冯涛李炎隆吴俊杰杨海华
关键词:山区水库水文资料大坝工程筑坝材料深厚覆盖层
试验温度对复合土工膜结构面摩擦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
2022年
复合土工膜界面摩擦特性对工程结构稳定性至关重要。复合土工膜为高分子材料,其性能受温度影响较大,为探明环境温度对复合土工膜防渗结构界面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直接剪切试验测定界面摩擦参数,对试验数据进行综合对比。结果表明:复合土工膜原材料的试验中,随试验温度的增加,力学性能大幅下降,同时变形量增加,原材料随着温度的升高出现明显的软化现象;进行界面摩擦试验时,随试验温度的升高摩擦角降低明显,温度由20℃增加至60℃,界面摩擦角降低约3°~5°;布面与砂砾石界面摩擦性能优越,安全系数最高,硬性结构与塑膜面、布面摩擦角较小,安全系数均小于1.0,在温度为60℃时,安全系数仅为0.65。在进行防渗结构稳定性分析时,需考虑温度对界面摩擦性能的影响。
张怡然杨武王培培何建新
关键词:复合土工膜安全系数失稳
利用柱状换土毛细作用提升地下水实现胡杨自我恢复的探索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土壤毛细水是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水,针对塔里木河下游流域应急输水无法解决的单株胡杨土壤水分胁迫问题,提出柱状换土技术提升地下水,补给胡杨根系土层,实现胡杨自我恢复。本文通过室内竖管毛细水上升高度试验,分析不同颗粒级配土壤毛细水上升高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孔隙结构对毛细水上升高度和速度的影响,并利用投影寻踪回归(PPR)仿真计算各粒组对土壤毛细水上升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当大于0.05 mm颗粒含量越高时毛细水上升速度越快;0.05~0.005 mm颗粒含量越高时毛细水上升高度越高。②土壤毛细水上升过程中,大孔隙决定毛细水上升速度,小孔隙决定毛细水上升高度。③0.05~0.005 mm颗粒含量对土壤毛细水上升高度起决定作用,得出利于毛细水上升的土壤粒度成分最优组合为:小于0.005 mm颗粒含量为0%,0.05~0.005mm颗粒含量为65%,大于0.05 mm颗粒含量为35%。研究结果探明了塔河沿岸天然土壤的毛细水上升规律,丰富了土壤水动力学理论,为柱状换土技术用于胡杨的生态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杨海华吕秋丽杨武糟凯龙
关键词:颗粒级配孔隙结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