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
-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核科学技术医药卫生更多>>
- 全身照射小鼠血清中不同化学形态铜元素含量变化研究
- 2016年
- 目的采用火焰吸收原子分光光度法(FAAS)检测全身照射小鼠血清中不同化学形态铜元素含量,探究辐照后小鼠血清铜元素含量变化机制及其作为生物剂量计的可行性。方法昆明种雄性小白鼠78只,鼠龄5周,体质量20~22 g,清洁级。按随机数字表法,根据照射剂量0、4.0、6.0、8.0 Gy分为对照组与照射组,再根据照射时间1、4、10、24 h共分为13组,每组6只。照射组1~4亚组给予4.0 Gy剂量照射,照射时间为1.5 min;5~8亚组给予6.0 Gy剂量照射,照射时间为2 min 15 s;9~12亚组给予8.0 Gy剂量照射,照射时间为3 min;对照组不给予照射。从小鼠眼眶取血后分离血清,用乙醇蛋白沉淀法分离血清中不同化学形态铜元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血清铜质量浓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不同剂量照射小鼠游离态血清铜质量浓度24 h内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24 h内小鼠结合态血清铜质量浓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照射剂量为4.0 Gy、6.0 Gy时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峰值分别位于4 h、10 h处;照射剂量为8.0 Gy时变化趋势为单调上升。照射后24 h小鼠结合态血清铜质量浓度、血清铜总质量浓度与辐照剂量呈良好线性关系,直线方程为Y=0.047 3X+0.365 4、Y=0.048 6X+0.530 9(R2=0.972 6、0.982 6)。结论照射小鼠体内血清铜元素含量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血清中参与细胞保护与修复等生理活动的结合态铜元素含量变化;生物体在调控结合态铜元素含量变化来进行细胞保护修复的同时并未产生细胞毒性;照射后24 h小鼠结合态血清铜质量浓度、血清铜总质量浓度具备发展成为新型生物剂量潜力。
- 李群张晓虹胡晓丹张海黔
- 关键词:血清铜化学形态Γ射线小鼠
- 血清铁生物剂量计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研究人体外周血血清经急性γ射线照射后血清铁的浓度变化,探讨其作为生物剂量计的可行性。人体血清经不同剂量γ射线辐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s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铁的浓度,建立血清铁浓度与吸收剂量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显示,血清铁浓度随吸收剂量升高,血清铁浓度与吸收剂量成线性平方关系:男性[y=30 676.5+2 383.5x–202.7x2(r=0.99)];女性[y=26 974.4+1 611.8x–141.3x2(r=0.98)]。4 Gy剂量时间-效应关系研究发现离体血清铁在2 d内维持稳定。利用建立的线性平方剂量-效应曲线估算的吸收剂量与双盲剂量(1、2、4 Gy)接近,估算值的95%置信区间较窄。研究结果提示血清铁具有重建人体吸收剂量的潜能。
- 谢丽华张晓红胡晓丹陈峰张泽群李群张海黔
- 关键词:生物剂量计血清铁Γ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