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然
-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北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I&Q&P工艺预先Mn配分处理低碳硅锰钢的组织与性能被引量:9
- 2016年
- 通过I&Q&P处理工艺,采用SEM、XRD和拉伸试验手段,研究了低碳硅锰钢C-Si-Mn中Mn元素的配分行为及其配分工艺参数对I&Q&P处理试验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I&Q&P工艺处理,试验钢室温组织为板条状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随配分时间延长或配分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抗拉强度总体呈降低趋势,残留奥氏体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小,伸长率与残留奥氏体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800℃等温30 min,试验钢中残留奥氏体含量及伸长率最大,分别为10.02%,24.25%,该参数下的综合性能最佳。
- 任振全田亚强李然宋进英魏英立代鑫陈连生
- 关键词:残留奥氏体伸长率
- 奥氏体化时间对I&Q&P工艺处理低碳硅锰钢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在不同奥氏体化时间下对低碳硅锰钢进行I&Q&P处理,研究了奥氏体化时间对试验钢组织与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时间奥氏体化不能完全消除之前锰元素在双相区的配分结果;奥氏体化时间达到300s后,试验钢的室温组织为板条状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随奥氏体化时间延长,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先升高后降低,最高可达1 267 MPa,但试验钢的伸长率则不断降低;刚完成完全奥氏体化时,晶粒尺寸较小,且碳、锰的聚集程度最佳,此时残余奥氏体的含量最高,形变过程中TRIP效应明显,使得伸长率的降低得以补偿;奥氏体化时间为300s时,试验钢的强塑积最高,可达30 345 MPa·%。
- 王跃华李然宋进英魏英立代鑫陈连生
- 关键词:残余奥氏体
- 冷轧板起皮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仪和金相显微镜等检测手段,对冷轧板起皮缺陷成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起起皮的主要原因为夹杂物、氧化通道、气泡及氧化铁皮压入。夹杂物主要是耐火材料和保护渣卷。氧化通道主要由于铸坯表面微小裂纹被氧化所致。气泡在轧制过程中受轧制力的作用沿轧向延伸最终由钢板表面逸出。大部分氧化铁皮压入缺陷多是由于之前的热轧缺陷遗传至冷轧所致。
- 田亚强李然宋进英张荣华郑小平陈连生
- 关键词:冷轧板起皮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