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文
-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重庆市涪陵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庆市涪陵区农村红层水源水质卫生现状调查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了解重庆市涪陵区"红层找水工程"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卫生状况。方法对2010-2014年涪陵地区修建的5 500口红层水井,进行数量不少于4%进行抽样检测,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进行检测,《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评价。结果共检测"红层找水工程"水样220份,一般化学指标中总硬度及锰的合格率分别为72.7%和71.0%、其它各项指标合格率均在90.0%以上;毒理指标合格率为95.0%以上;微生物指标的合格率相对较低,菌落总数的合格率为10.0%、总大肠菌群的检出合格率仅为5.45%。结论重庆市涪陵区"红层找水工程",农村居民的饮用井水的一般化学指标和毒理学指标的合格率均较高,只有微生物的合格率极低,提示在当地农村开展和普及饮用水健康知识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喻珊郭玲李吉文周义芬
- 关键词:农村水质卫生
- 重庆市涪陵区红层水源水质监测与典型介水性疾病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了解重庆市涪陵区农村红层水源水质和介水性疾病现况,为保护水源、科学改水、防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对涪陵区内不同乡镇、不同年份修建的5 500口红层井水,分层随机抽取550份水样,对易污染的硝酸盐、锰、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4个指标进行检测,并按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分散式供水要求进行评价。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收集全区介水性疾病信息,分析其与水源水质情况的相关性。结果检测生活饮用水550份,硝酸盐、锰、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为99.1%、89.6%、46.2%和2.36%。提示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是影响水质合格率的主要因素。菌落总数合格率在不同乡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年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锰含量在不同乡镇不同年份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肝炎、痢疾的发病率与菌落总数合格率呈负相关(r=-0.938,P<0.01;r=-0.961,P<0.01),伤寒和副伤寒与水质无显著关系。结论涪陵地区农村红层水源水质虽未受化学性污染,但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合格率偏低,应引起足够重视。水质情况对介水性疾病影响较大,加强和完善农村地区饮水水质监测体系、提高农民健康饮水的卫生技能和自我保护的意识,从而有效预防介水性疾病的发生。
- 喻珊封雷李吉文李恒
- 关键词:农村
- 2011-2015年重庆市涪陵区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调查结果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了解涪陵区小学生视力状况,分析造成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原因,为进一步提出预防小学生视力不良的策略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对2011-2015年全区所有小学生的视力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全区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24.7%、23.7%、24.0%、29.7%和30.6%,5年视力不良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4.6,P<0.05);男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低于女生(男生为24.6%、女生为27.4%),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3.6,P<0.05);城区小学生、非城区(乡镇、农村)小学生不良视力检出率分别为38.0%、16.6%,城区小学生不良视力检出率高于非城区小学生(χ~2=12 014.9,P<0.05);低年级组(小学一、二、三年级)、高年级组(小学四、五、六年级)小学生不良视力检出率分别为22.4%、30.3%,高年级组小学生不良视力检出率高于低年级组小学生(χ~2=1 633.7,P<0.05);在所检出的不良视力小学生中轻度视力不良、中度视力不良、重度视力不良所占比例分别为46.1%、32.9%和21.0%。结论涪陵区小学生不良视力检出率高且其比例随着时间逐渐增加,家长、学校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小学生如何健康用眼、预防近视等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 喻珊刘榆李吉文
- 关键词:小学生检出率预防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