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
-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手术结合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观察手术结合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21年3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三科(神经外科)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137例,按照其治疗方式分为消瘀康胶囊手术组(38例)、消瘀康胶囊保守组(18例)、非消瘀康胶囊手术组(40例)、非消瘀康胶囊保守组(41例)。比较并分析4组病人出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Markwalder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分级(MGS-GCS)评分、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并对CT结果显示的血肿量进行评分。结果:消瘀康胶囊手术组GCS评分较入院时升高,MGS-GCS评分较入院时降低,且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改善情况方面,消瘀康胶囊手术组血肿减少总有效率高于其他3组(P<0.05)。消瘀康胶囊手术组出院时中医证候量表评分较其他3组得分低,总有效率高(P<0.05)。结论: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消瘀康胶囊可提高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临床疗效,并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能力。
- 姜俊辰王革生王乐周玉嘉张帆刘佳霖
-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中医证候手术活血化瘀
- 从获得性脑淀粉样血管病病机探讨“毒损脑络”的新内涵
- 2024年
- 获得性脑淀粉样血管病作为近年来发现的脑血管疾病,其传播途径与医源性因素相关。本文以获得性脑淀粉样血管病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王永炎院士提出的“毒损脑络”理论在中风病研究中的新应用及其深层含义。从“毒损脑络”的视角出发,综合分析获得性脑淀粉样血管病的发病原因及其病理机制,强调了外毒、伏毒和浊毒等在本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揭示了“毒损脑络”为获得性脑淀粉样血管病的核心病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毒损脑络”的新内涵:一为“毒”既包括内毒也包括外毒,二为“毒损脑络”新内涵的具体延伸,指导了中风病理论研究、临床治疗、预防策略的完善,也促进对中风病的深层次理解。从“毒损脑络”认识获得性脑淀粉样血管病的方法不仅展现了中医学理论与现代生物医学的有效融合,也为临床诊治本病提供了思路与参考。
- 张帆刘佳霖刘佳霖张元馨陈俊龙刘金民
- 关键词:毒损脑络脑淀粉样血管病
- 基于《金匮要略》“正虚感邪,外风致中”理论论感染性卒中
- 2024年
- 感染是诱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中医视域下,感染与卒中在病机上同属“正虚感邪,外风侵袭”,通过深度剖析“正虚感邪,外风致中”理论的历史渊源、理论内涵及理论应用,从中医角度分析感染与卒中之间关系,阐述感染性卒中以“正虚”为本,“受风”为渐,“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失衡”为著的病机演变规律,强调“正虚”与“外风”具有相因积损,恶性往复的特点,以期能从“外风致中”角度为中医药防治感染性卒中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丰富“外风致中”理论的现代内涵。
- 陈俊龙刘金民王苏妹汤阳周玉嘉王文鑫张帆姜俊辰张元馨刘佳霖
- 关键词:卒中中医理论
- 基于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检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脑微出血探讨“久病入络”理论内涵
- 2024年
- 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脑微出血属于中医学络病范畴,脑微出血的微血管病灶符合中医络病理论中脑络迂曲、多虚易瘀的病理特点。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可从影像学的角度对中医“久病入络”的现代医学理论进行阐释与补充,并且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可基于“久病入络”理论为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脑微出血的诊断提供较为精确的影像学依据。因脑微出血病灶较小且脑微出血本身发病隐匿,故早期临床诊断难度较大。故结合历代医家对络病学说及“久病入络”理论的认识,从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的角度探讨络病学说中“久病入络”的理论,可为临床中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脑微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张元馨刘金民王苏妹周玉嘉王文鑫姜俊辰张帆陈俊龙刘佳霖
- 关键词: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脑微出血久病入络
- 血液透析后脾肾阳虚型患者血氧饱和度变化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前后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方法将10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分为脾肾气虚组16例、脾肾阳虚组12例、肝肾阴虚组25例、气阴两虚组13例、阴阳两虚组21例、湿浊内阻组15例。对患者透析前后分别进行血氧饱和度测定,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脾肾气虚组、脾肾阳虚组、肝肾阴虚组、气阴两虚组、阴阳两虚组、湿浊内阻组透析后血氧饱和度均低于本组透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组透析后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脾肾阳虚型的患者血液透析后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其他证型患者。
- 任可马玲玲刘美奇张敬锋白羽秦建国张帆
-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氧饱和度中医辨证脾肾阳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