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俊

作品数:2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罗非鱼
  • 2篇海豚链球菌
  • 1篇养殖
  • 1篇养殖罗非鱼
  • 1篇疫苗
  • 1篇致病
  • 1篇致病菌
  • 1篇特异
  • 1篇特异PCR
  • 1篇条件致病菌
  • 1篇灭活
  • 1篇灭活疫苗
  • 1篇活疫苗
  • 1篇尖吻鲈
  • 1篇NILOTI...
  • 1篇OREOCH...
  • 1篇STREPT...

机构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篇李安兴
  • 2篇张俊
  • 1篇周素明

传媒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淡水渔业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海豚链球菌灭活疫苗对罗非鱼免疫效果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将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淡水分离株TBY-1菌株灭活后制备成无佐剂和添加白油佐剂的疫苗,利用浸泡和腹腔注射复合免疫方式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进行免疫,比较其相对保护率及血清中抗体凝集效价,以评价佐剂的存在与否及免疫次数对海豚链球菌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的影响,同时还对实验前后罗非鱼的体长体重进行测量和统计,并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用无佐剂疫苗进行首次浸泡免疫后,再分别用无佐剂疫苗及白油佐剂疫苗注射免疫1次的相对保护率分别为50.50%和71.10%,血清中抗体凝集效价分别为1∶4.8和1∶128;而注射免疫2次的相对保护率分别为82.50%和58.80%,其血清凝集效价分别为1∶6.4和1∶27.4。
张俊黄木珍李安兴
关键词:灭活疫苗
广东省养殖罗非鱼、海鲈、尖吻鲈海豚链球菌感染调查被引量:17
2012年
利用细菌分离培养方法结合特异PCR技术,对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养殖罗非鱼(Oreochromis spp.)、海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及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的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感染情况进行了周年调查。每月固定时间在特定养殖区域采集目标鱼的脑、肝、脾、肾和肌肉等组织,并对其进行海豚链球菌的细菌分离培养鉴定。仅从已经患病的尖吻鲈中分离到3株链球菌,经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测序确定为海豚链球菌。利用海豚链球菌特异PCR技术对上述养殖鱼类不同组织进行检测,发现罗非鱼、海鲈、尖吻鲈的海豚链球菌感染率分别为30.21%、23.53%、14.55%,其中罗非鱼脑和肌肉的感染率明显较其他组织高(P<0.05),分别为20.65%和23.75%;海鲈的脑部和肌肉感染率也较其他组织高(P<0.05),分别为12.1%和10%;而尖吻鲈各组织感染率没有较大差异(P>0.05)。另外,研究结果还表明采集样本的海豚链球菌感染率随着其体长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
张俊周素明李安兴
关键词:海豚链球菌特异PCR条件致病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