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建

作品数:11 被引量:280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产业结构
  • 3篇要素生产率
  • 3篇生产率
  • 3篇企业
  • 3篇全要素生产率
  • 3篇户籍
  • 2篇人口
  • 2篇人口迁移
  • 2篇收入差距
  • 2篇经济增长
  • 2篇红利
  • 2篇城市
  • 2篇城市化
  • 2篇城乡
  • 2篇城乡收入
  • 2篇城乡收入差距
  • 2篇成本病
  • 1篇倒U型曲线
  • 1篇地级
  • 1篇地级市

机构

  • 11篇南京大学
  • 4篇南京审计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宋建
  • 5篇郑江淮
  • 4篇王静
  • 2篇王静
  • 1篇杜曙光
  • 1篇郑玉

传媒

  • 1篇人口学刊
  • 1篇数量经济技术...
  • 1篇财贸经济
  • 1篇经济经纬
  • 1篇世界经济研究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南方经济
  • 1篇产业经济研究
  • 1篇产业经济评论...

年份

  • 4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要素配置、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基于政府主导的产业发展战略视角被引量:3
2018年
文章构造了理论模型分析政府主导的发展战略通过影响资本和劳动力的配置,从而影响产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并利用1984-2015年省际数据实证检验了发展战略对于产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产业发展战略提升了各产业的资本深化程度,对于中国产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有很大的主导作用。具体来说,产业发展战略促进了各产业的发展,对第二产业发展的促进效应最大,并且产业的发展存在内部滞后效应;发展战略可以显著地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但是对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有效产业结构存在负向作用,即不利于资本-劳动在产业中的配置以及经济增长的结构效应,同时,产业结构调整也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
张玉昌宋建
“扭曲之手”会加重“成本病”吗——基于经济增长分解框架下的测算与分析被引量:13
2018年
本文借鉴Massell增长源分解模式,构建了一个基于总产出生产函数的核算框架,将服务业"成本病"与"结构红利"效应从劳动要素再配置效应中分离,并分析行业资源错配对总体经济TFP的影响。研究表明:(1)农业劳动边际产出率低于非农部门,劳动要素更多由农业转出,而要素扭曲降低了农业劳动转出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业劳动的"转出效应",这在东中部最为明显;(2)劳动由工业向服务业的"转出效应"对TFP贡献率为负值,发现从1992年开始出现"成本病"现象,而且在经济周期内不断增长;(3)农业劳动转出存在明显的"结构红利",而且高于服务业份额提升带来的"成本病"效应,总体经济仍表现为"结构红利"。进一步发现,要素扭曲阻碍了劳动向非农的转移,减弱了农业劳动的"转移效应",而要素价格扭曲导致服务产品价格上涨,使得"成本病"现象更加明显,不利于TFP的提升,而经济增长更多的是依靠劳动数量效应起作用。研究结果对我国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释放经济增长新动力富有启示意义。
宋建王静
关键词:资源错配产业结构结构红利成本病
从“分割”走向“融入”:公共服务视角下劳动报酬不平等效应分析
2019年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是导致人口流动的主要驱动力,而劳动力市场的多重分割、社会保障制度多重分割交织,尤其是城镇内部户籍居民与流动人口的新二元分割下公共服务非均等化问题凸显。本文基于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RIF回归及其分解方法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农业户籍的'进城农民工'劳动报酬远低于城镇户籍的'城里人',且'进城农民工'在培训、现住房性质、五险一金、子女学校和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等公共服务方面受到歧视;指标分解结果证实了两群体工资差异主要是由公共服务不均衡造成的,高低收入群体工资差距的拉大是造成劳动报酬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主要是社会保障不平等、就业能力存在障碍、居住成本扭曲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发现有助于理解城镇内部户籍居民与流动人口的新二元分割成因,为'城乡分割'走向'社会融合'提供理论和实证参考。
王静杜曙光宋建
关键词:户籍制度流动人口公共服务
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与服务业成本病——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被引量:61
2017年
基于"服务业之谜"事实的存在,要验证Baumol非平衡增长模型提出的"效率-结构-速度"之间的关系,关键不在于对服务业需求价格弹性的核算,而是对生产率决定相对价格水平的证实。以"服务业之谜"的存在为前提,在服务业与工业部门间产品的消费行为中构造了互补的"里昂惕夫"效用函数,重构Baumol非平衡增长模型。采用我国31个省1984—2014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工业及工农业相对于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服务业相对于工业及相对于工农业的价格水平、服务业占非农及占整个国民经济部门产出份额、服务业占非农及总就业人数比重等核心变量之间的关系。其内在逻辑是相对生产率决定相对价格水平,相对价格的提高导致了服务业部门份额的提升,进而降低了经济增长速度。由此证实了我国基本存在Baumol非平衡增长模型所揭示的"效率-结构-速度"之间关系:工业生产率相对上升导致服务业价格相对提高和就业份额提升,进而引发经济增速放缓。在经济"新常态"下关注效率提升、结构调整与增速放缓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和经验支持,同时应理性看待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服务业成本病"现象,实现"结构"与"速度"之间的良性互动。
宋建郑江淮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
企业自主创新与就业结构:从“人口红利”迈向“人才红利”
基于中国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经济方式转变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企业自主创新对就业结构与技能升级的影响。本文将劳动异质性纳入企业异质性分析框架,从理论上分析了企业创新对就业结构升级的内在机制,并利用科技创新企业数据进行了实...
宋建郑江淮
关键词:自主创新就业结构
文献传递
中国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的进展评估被引量:152
2018年
中国经济增长进入了增速换挡、结构调整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需要增长动能呈现出新的变化。本文从需求侧、供给侧及结构转换视角,探寻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构建了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同源的中国经济增长动能指数。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旧动能转换的论述,揭示了现阶段"新动能"的特征。结果发现:(1)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持续下降至2015年历史低谷时,经济增长动能指数在累积中已出现回升,但仍处于原有前沿下规模效率增长阶段;(2)"新动能"指数已于2013年超越"常规动能"指数;(3)供给侧动能2008年前后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但增长明显不足的需求动能与2011年进入停滞的结构转换动能,限制了供给侧动能的作用,并导致部分就业"迷失";(4)开放型发展动能在持续上升,对TFP增长率下降起到了逆向调节的作用,但是出口产品空间上创新与升级动能由升转降;(5)创新动能、直接融资动能和金融发展效率动能处于低水平,有金融资源禀赋优势的上市公司增长动能趋缓;(6)持续上升的增长动能已转到要素、企业、居民等微观主体动能上。顺应资源再配置动能变化趋势和要求,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决定作用,激发居民消费升级、要素替代与企业创新的动能,深化开放型动能,面向出口产品空间中高技术复杂度产品领域的开放、技术及知识创新与扩散,应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政策重点。
郑江淮宋建张玉昌郑玉姜青克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
环境污染对产业结构变动的传导机制研究:基于国际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视角被引量:11
2018年
环境污染与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现有关于环境污染和产业结构变动的研究多聚焦在环境污染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而很少涉及环境污染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传导机制。鉴于此,文章将环境因素纳入产业结构模型,分析结构变动的"成本效应"与"需求效应"的内在逻辑机制,以上述理论推导为依托,基于SEA行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调整体现为一种"价格效应",而环境污染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价格效应"机制与产业结构之间发生影响。实证结果证实了环境污染与行业价格指数之间存在"U型"关系,这主要是由生产性服务行业导致的;而环境污染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存在一种"倒U型"关系,而这主要是由劳动密集型行业所引起的。
宋建王静
关键词: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全要素生产率
小企业发展:典型事实与测度分析——以江苏省中小微企业经营活动数据为例被引量:4
2019年
研究目标:本文对企业发展指数的测算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进行构建,指数权重测度依据计量经济学,形成了随机系数回归方法。研究方法:从理论上将企业TFPR分解为要素投入的经济效益、要素收益率增长效应及要素规模增长效应,同时考察了与TFPR构成项关联的营收能力、技术能力、融资能力、环境适应等运营能力指标,构建了能够全面反映企业发展现状的企业发展指数并以小企业数据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中小企业的经营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近些年小企业发展能力稳步上升,整体发展势头较好。劳动与资本要素投入的经济效益呈现一种负相关关系。在短期内,受到自身发展规模的影响劳动要素的投入维持相对稳定,而对固定资本投资企业则依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而调整,资本收益率波动幅度大于劳动工资率波动,企业以"劳动替代资本"方式实现生产率提升。中小企业技术能力提升不明显,且融资能力处于较低水平,这阻碍了企业发展。而中小企业的营收能力处于较高水平,环境适应能力稳步提升,这是中小企业发展良好的动因。研究创新:拓展了指数权重测算方法,同时对小企业发展特征进行了描述。研究价值:有助于深入了解小企业发展情况,在政府针对不同规模企业制定不同政策方面具有启示意义。
郑江淮宋建赵昆
关键词:TFP
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收敛性与影响因素探究被引量:15
2019年
从不同区域人口迁移的视角,采用1997—2016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收敛问题。研究发现:我国不同地区间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东部收敛速度慢于中部而高于西部,且中部收敛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分周期的动态收敛看,整个周期内无论是绝对收敛速度还是相对收敛速度,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V形走势。进一步分析影响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因素发现,人口迁移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通过户籍城镇化机制发生作用;迁入人口若能顺利转变为城镇人口,则可缩小收入差距。目前,我国迁移人口难以顺利取得城市户籍,人口迁移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不明显。
宋建王静
关键词:省际人口迁移城乡收入差距
人口迁移、户籍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收敛性分析——来自262个地级市的证据被引量:25
2018年
本文以2000-2016年26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城市规模视角探究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收敛问题,分析人口迁移和户籍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及不同规模城市的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大城市的绝对收敛速度高于中小城市以及特(超)大城市,而中小城市的条件收敛速度高于大城市以及特(超)大城市;从分周期的"动态收敛"看,整个周期内无论是绝对收敛还是相对收敛速度均呈现不断下降趋势,而大城市以及特(超)大城市城乡收入差距的条件收敛速度逐渐超过了绝对收敛速度,在中小城市则表现为相反的走势。进一步分析影响城乡收入不平等因素,发现人口迁移显著缩小收入差距,且通过户籍城镇化机制发生作用,迁入人口若能顺利转变为城镇人口可缩小收入差距。目前在大城市中迁移人口获得城市户籍较难,而小城市相对而言获得城市户籍较为容易,在低于526.48万人的小规模城市中户籍城市化更加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这些发现对解决日益严重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宋建王静
关键词:人口迁移收入差距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