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怡
- 作品数:4 被引量:3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药骨康方对骨质疏松大鼠血清及成骨细胞ERα和ERβ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研究中药骨康方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血清及骨组织中ERα和ERβm 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4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阴性组、模型组、5%加药组、10%加药组、20%加药组,每组5只。除阴性组外,其余大鼠均进行双侧卵巢切除,手术后12周,5%、10%、20%加药组分别以5%、10%、20%剂量骨康方灌胃3周后处死,分别取血清及股骨标本。应用MTT法检测骨康方对成骨细胞株的增殖作用,采用RT-q PCR检测ERα和ERβ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阴性组相比,中药骨康方浓度5%~20%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促进成骨细胞株的增殖,且20%药物血清中培养24 h增殖最显著,因此将20%加药组作为测定大鼠ERα和ERβ表达变化组。阴性组血清与股骨干骺ERα和ERβm RNA均有表达;模型组ERα和ERβm RNA表达量较低;20%加药组ERα和ERβm 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ERβm RNA水平的增高尤为明显,更接近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康方对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ERβ的表达水平,对骨组织进行保护,起到治疗骨质疏松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药效学依据。
- 孙怡马将军潘旭枫陈莲苏镜赵可伟
- 关键词:成骨细胞骨质疏松骨康方
- 无创产前基因测序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基因检测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7
- 2015年
-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诊断中的检出效率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孕妇,纳入标准为高龄妊娠,产前筛查高风险、B超显示胎儿异常等要求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孕12周以上的孕妇1 865例,通过母体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应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得出胎儿患染色体非整倍性疾病(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的风险率。并对高风险胎儿采取羊水或脐血,再行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以确定胎儿染色体核型,对低风险胎儿均随访至出生后。结果实施无创产前基因检测1 865例,结果显示为高风险共21例,其中21-三体综合征高风险为14例,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为5例,l3-三体综合征为2例。以羊水或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结果为金标准进行结果对照,检测出的14例21-三体综合征高风险中,13例确诊为21-三体综合征,另1例拒绝产前诊断,自行引产,无法确诊核型。检测出的5例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经核型分析确诊为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无假阳性。所有低风险胎儿出生后的随访中没有发现假阴性。经统计分析胎儿无创产前基因检测21-三体综合征的敏感性为100%,准确性为92.9%。18-三体综合征和13-三体综合征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均为100%。结论无创产前胎儿非整倍体基因检测可提高产前诊断效率,其敏感性、准确性与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能减少患儿的出生,快捷、安全、较介入性产前诊断易于接受,具有较高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 翁慧男梁嘉颖曾伟宏汤惠霞孙怡马将军
- Sanger测序技术在检测肺癌吉西他滨化疗耐药敏感基因CDA中的应用
- 2017年
- 目的分析吉西他滨耐药敏感基因胞苷脱氨酶(CDA)多态性位点突变,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为参照,探讨Sanger测序技术应用于临床样本检测的适用性。方法随机选取255例ⅢB和Ⅳ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外周血样本,提取DNA,分别采用qPCR法和Sanger测序法检测CDA基因G208A和A79C突变情况,评价Sanger测序法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255例ⅢB和Ⅳ期晚期NSCLC外周血样本Sanger测序法和qPCR法检测CDA基因突变的成功率分别为98.04%(250/255)和97.25%(248/255)。以qPCR法为参照,Sanger测序法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50%和99.52%,两种方法检测出的突变分型完全吻合。结论采用Sanger测序法可有效检测耐药基因CDA突变,实现了突变分型,可准确、高通量、高效检测CDA突变位点,为临床NSCLC对吉西他滨用药敏感提供一种有效检测手段。
- 孙怡张庆义魏宽霞马将军
- 关键词:吉西他滨胞苷脱氨酶
- Stago-CT和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比对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对Stago-CT和CA1500两种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偏倚评估。方法根据EP9-A2文件的要求,分别在法国Stago-CT、日本Sysmex-CA1500凝血仪上检测凝血常规试验(PT、APTT、INR、FIB、TT、DD),其结果用于相关性分析和偏倚评估。结果 PT、APTT、INR、FIB、TT、DD项目的r2分别是0.996 9、0.969 1、0.967 7、0.955 8、0.972 6、0.949 6;PT、APTT、INR、FIB、TT、DD项目的预期偏倚分别是2.9、0.88、5.22、1.16、3.48、20.3。结论 PT、APTT、INR、FIB、TT项目两仪器相关性好(r2>0.95),DD项目两仪器相关性稍差(r2=0.949 6);PT、APTT、INR、FIB、TT项目的预期偏倚均在美国临床实验室CLIA′88要求的1/3偏倚内,DD项目的预期偏倚稍超出可接受范围。
- 苏镜赵可伟陈振楷孙怡潘旭枫陈莲何寿富张俊豪
- 关键词:偏倚评估EP9-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