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洪英
-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 LiFePO_4/C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氧化过程
- 2012年
- 采用XRD测试技术对不同煅烧温度下所得的LiFePO4/C(LFP/C)产物和不同温度氧化处理LFP/C的产物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差热分析(DTA)对含碳LFP前驱体和700℃煅烧制备的LFP/C样品的测试结果,研究了LFP/C的制备过程和LFP/C在空气气氛下的氧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含碳LFP前驱体在350~400℃区间完全分解。当煅烧温度提升至400℃时,含碳LFP前驱体分解产生的FeO、Li4P2O7和H4P2O7反应生成LFP。当煅烧温度升至600℃时可得到无杂相的LFP。进一步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LFP结晶度的提高。LFP的最佳煅烧温度应控制在700℃左右。LFP/C样品中的LFP在250~550℃区间被氧化为β-Li3Fe2(PO4)3和α-Fe2O3。LFP/C样品中的碳在750℃时被完全氧化。从提高实验准确度考虑,采用热重法对LFP/C进行碳含量测定时应尽可能将测试温度覆盖到750℃。
- 李金才姜洪英顾大伟李冀蜀沈临江
- 关键词:磷酸铁锂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
- 利用反胶束体系合成Fe3O4/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
- 采用水热法合成粒径为10nm左右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进一步以樟脑磺酸(CSA)为掺杂剂和表面活性剂,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用反胶束法合成了导电聚苯胺(PANI)包裹Fe3O4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
- 姚韵姜洪英吴建生顾大伟沈临江
- 关键词:纳米复合材料反胶束体系电磁性能分散性能
- 12-硼钨酸钾掺杂聚苯胺的制备、表征和性能被引量:1
- 2014年
- 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了12-硼钨酸钾(K5BW12O40·nH2O)与盐酸共掺杂的聚苯胺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电导率测试等手段研究了12-硼钨酸钾与苯胺单体的质量比(X)对掺杂聚苯胺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同时结合循环伏安测试研究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在掺杂过程中[BW12O40]5-作为对阴离子进入到聚苯胺链上,其含量随着X的增大而增多。进入分子链上的[BW12O40]5-阴离子会影响材料分子链排列的有序程度,进而影响材料的导电性能。合成的新材料可作为新型的电化学活性材料。
- 常青李冀蜀顾大伟殷鹏伟姜洪英沈临江
- 关键词:聚苯胺掺杂电化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