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利军
- 作品数:13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抗人平足蛋白血小板聚集区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人平足蛋白血小板聚集区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分别由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1613和CCTCC NO:C2015185的杂交瘤细胞系所分泌,所述单克隆抗体命名为SZ‑163和SZ‑168,为I...
- 赵益明夏利军赵星鹏傅建新阮长耿沈飞
- 文献传递
- 重组人平足蛋白基因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的稳定表达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构建平足蛋白(PDPN)真核表达质粒PDPN-pEGFP-N1,建立稳定高表达重组人PDPN的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株并对其进行生物学活性研究。方法通过反转录PCR和DNA重组技术从HEK293细胞中克隆PDPN cDNA,插入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通过PCR、酶切及测序等方法鉴定重组载体;进而将该重组载体转染至CHO细胞中,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EGFP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DPN在CHO细胞中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分选高表达PDPN的CHO细胞,运用血小板聚集实验检测分选后细胞株的生物学活性。结果 DNA测序和酶切鉴定证明PDPN基因正确克隆至pEGFP-N1载体中,重组载体稳定转染CHO细胞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流式细胞术分选后的细胞高表达PDPN;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后CHO细胞膜表面表达PDPN蛋白;过表达PDPN的CHO细胞可以诱导人血小板聚集。结论成功构建了稳定高表达PDPN蛋白的CHO细胞株,该细胞株可表达PDPN,并诱导血小板聚集。
- 曲乐赵星鹏傅建新夏利军戴兰阮长耿赵益明
- 关键词:PEGFP-N1CHO细胞血小板聚集
- 家族性蛋白C与蛋白S基因联合杂合突变家系的基因变异特点与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对1个蛋白C和蛋白S基因联合杂合突变的家系进行各项抗凝功能检测、基因诊断及临床特征分析。序法(Sanger测序法)检测基因突变。结果:在该家系中发现多人为遗传性蛋白C与蛋白S联合杂合突变,其中6位家族成员伴有深静脉血栓症状。结合家族中各成员的相关基因变异特点和临床表现,分析了遗传因素和继发性因素对该家系成员静脉血栓发病的影响。结果显示该家系中,蛋白C与蛋白S基因联合缺陷携带者有更高的静脉血栓发生率,但后天继发性因素仍对其最终是否出现血栓症状起重要作用。结论:静脉血栓形成是多因素导致的疾病,蛋白C合并蛋白S基因联合杂合突变是重要的遗传因素,临床上具有较大的异质性,继发性因素使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提高。
- 王杏盛广影张威赵贇霄夏利军夏利军
- 关键词:蛋白C蛋白S易栓症
- Bionano-DNA全长光学图谱技术在血友病A携带者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 2023年
- 目的:尝试将Bionano Saphyr可视化全长DNA光学图谱技术应用于血友病A携带者的精准基因诊断。方法:针对2例应用常规二代测序技术无法诊断的可疑F8基因缺陷女性携带者,采用DNA全长光学图谱技术,检测扫描获得样本X染色体全长可视化单倍型特征性图谱,与正常人群DNA图谱库进行比对,获得待测样本的基因结构变异信息。结果:2例检测样本F8基因的X染色体DNA分子平均荧光标记长度大于2.5 Mbp,平均拷贝数大于20×。经比对分析,其中1例样本为F8基因22号内含子近端倒位,1例为22号内含子倒位同时伴有多处大片段缺失。结论:Bionano技术对于长度大、变异复杂的基因缺陷有很好的检出率。在无先证者或缺少先证者精准基因诊断结果的情况下,应用该技术检出F8基因的杂合复杂变异对血友病携带者的优生优育、孕前诊断有重要意义。
- 牛思颖刘梦艳丁子轩解珺丹江艾蕊余自强王兆钺阮长耿夏利军江淼
- 关键词:血友病A基因诊断
- 抗人平足蛋白血小板聚集区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人平足蛋白血小板聚集区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分别由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1613和CCTCC NO:C2015185的杂交瘤细胞系所分泌,所述单克隆抗体命名为SZ?163和SZ?168,为I...
- 赵益明夏利军赵星鹏傅建新阮长耿沈飞
- GPIbα集簇诱导肝巨噬细胞介导的血小板清除
- 闫荣夏利军阮长耿戴克胜马娜陈梦醒赵丽丽曹丽娟张轶文张杰余自强王兆钺
- 治疗血友病的新策略:抑制抗凝系统被引量:1
- 2022年
- 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罕见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分别由FⅧ基因和FⅨ基因突变所致。主要表现为出血所致的肌肉和关节血肿,长期的关节出血还会导致退行性关节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重型患者可发生危及生命的出血。尽管近年来新的治疗方式不断涌现,但主要是通过促进患者的凝血功能来改善出血症状。受到血友病患者合并FV莱顿(FV_Leiden)突变出血表型得到改善这一现象的启发,通过抑制活化蛋白C(APC)的抗凝活性重新恢复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而止血的新策略近年来受到了关注,为血友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
- 李天逸江淼夏利军
- 关键词:血友病抗凝系统
- 抗GPIbα抗体导致血小板在肝巨噬细胞的清除及其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目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由于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致敏的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过度破坏,自身抗体抑制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细胞毒T细胞直接溶解血小板和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失耐受等引起血小板减少(<100...
- 闫荣马娜陈梦醒赵丽丽曹丽娟张轶文张杰余自强王兆钺夏利军阮长耿戴克胜
- 抗GPⅠbα抗体导致血小板在肝巨噬细胞的清除及其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目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由于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致敏的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过度破坏,自身抗体抑制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细胞毒T细胞直接溶解血小板和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失耐受等引起血小板减少(<100×109...
- 闫荣马娜陈梦醒赵丽丽曹丽娟张轶文张杰余自强王兆钺夏利军阮长耿戴克胜
- 改良型平板流动小室的研制及其在病理血管条件下血小板黏附功能检测中的应用
- 2022年
- 目的研制一种合适的体外模型,用以观察病理血管条件(包括狭窄、血流紊乱、静脉瓣膜受损等)下血小板在血管壁的黏附功能。方法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改良的平板流动小室装置,以不同剪切力、不同血管管腔直径对生理及病理状态下血小板的黏附进行了观测,同时对流经小室但未黏附的血小板进行聚集功能检测。结果带有荧光标记血小板的外周血以正常静脉流速流过胶原包被的流动小室,约5~8 min可观察到血小板呈片状黏附于管壁,最大血小板覆盖面积约60%;使用针对血小板黏附功能的抑制剂SZ-2能显著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同样的血小板在局部狭窄管腔和存在血管分支的管腔中黏附面积增大;流经局部狭窄管腔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流经正常管腔的血小板。结论改良型平板流动小室能较好地模拟生理和血管病理条件下的血流状态,对于检测血小板功能、监测抗血栓药物疗效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牛思颖徐嘉婕徐梦瑶张议丹夏利军江淼
- 关键词:血小板血小板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