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古亮

作品数:2 被引量:21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软件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篇代码
  • 1篇虚拟化
  • 1篇源代码
  • 1篇远程
  • 1篇可信计算
  • 1篇高可信
  • 1篇高可信软件
  • 1篇PLATFO...
  • 1篇TPM
  • 1篇TRUSTE...
  • 1篇MODULE

机构

  • 2篇北京大学
  • 1篇公安部第一研...

作者

  • 2篇古亮
  • 1篇郭耀
  • 1篇谢冰
  • 1篇邵维忠
  • 1篇阮安邦
  • 1篇陈钟
  • 1篇沈晴霓
  • 1篇邹艳珍
  • 1篇秦超
  • 1篇王华
  • 1篇王立

传媒

  • 1篇软件学报
  • 1篇China ...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TPM的运行时软件可信证据收集机制被引量:21
2010年
扩展了已有的软件可信性证据模型,引入了运行时软件可信证据,从而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软件可信证据模型.为了提供客观、真实、全面的可信证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可信计算技术的软件运行时可信证据收集机制.利用可信平台模块(trusted platform module,简称TPM)提供的安全功能,结合"最新加载技术(late launch)",在操作系统层引入了一个可信证据收集代理.此代理利用TPM,可以客观地收集目标应用程序的运行时可作为软件可信证据的信息,并保障可信证据本身的可信性.该可信证据收集机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支持面向不同应用的信任评估模型.基于Linux Security Module,在Linux中实现了一个可信证据收集代理的原型.基于该原型,分析了一个分布式计算客户端实例的相关可信属性,并且分析了可信证据收集代理在该应用实例中的性能开销.该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古亮郭耀王华邹艳珍谢冰邵维忠
关键词:高可信软件可信计算PLATFORM
一种基于软件源代码的远程证实方法
2009年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软件源代码的远程证实(Source-Code Oriented Attestation,SCOA)框架,使客户自己编译的应用程序可以在TCG证实体系结构中验证。在SCOA方法中,安全属性和应用程序的源码绑定在一起,而不是与二进制可执行文件绑定在一起。可信编译系统(Trusted Building System,TBS)生成一条证据链来记录编译过程,因此证实方可以判定与之交互的二进制码是否编译自某一组特定的源代码。进一步,利用颁发给源码集合的安全属性证书,证实方可以判定二进制码的可信属性。最后,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基于虚拟化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可信编译系统。
阮安邦沈晴霓王立秦超古亮陈钟
关键词:虚拟化源代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