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华
- 作品数:3 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自治区白云鄂博矿多金属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基于单因素实验的稀土尾矿浮选工艺优化被引量:7
- 2016年
- 针对白云鄂博稀土尾矿矿物组成复杂、利用率低的问题,采用浮选工艺从尾矿中提取高品位稀土精矿。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重点考察了药剂制度(p H值、抑制剂用量、捕收剂用量)及物理因素(磨矿粒度、矿浆浓度、浮选机调浆转速和浮选转速、充气量)对浮选指标的综合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稀土尾矿浮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 H值8.1,抑制剂用量1000 g/t,捕收剂用量1000 g/t,磨矿粒度为-74μm占88.53%,矿浆浓度30%,调浆转速2500 r/min,浮选转速2000 r/min,充气量0.2 m3/h;此条件下经一次粗选可获得稀土品位30.85%、回收率为72.13%的稀土粗精矿。基于此优化条件,采用"1粗2精1扫、中矿顺序返回"的闭路实验流程,最终可获得稀土品位为51.07%、回收率为62.99%的稀土精矿。
- 韩华李保卫李解王建英王介良张波
- 关键词:浮选单因素实验
- Cu^(2+),Fe^(3+)对萤石浮选的活化作用机制被引量:17
- 2016年
- 针对萤石选别流程复杂,浮选分离成本高以及浮选药剂对萤石的影响效果问题,本文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采用溶液化学计算、Zeta电位测试和红外光谱分析的方法,研究了Cu^(2+),Fe^(3+)对萤石浮选过程的影响,并分析了Cu^(2+),Fe^(3+)对萤石浮选过程的活化机制,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油酸钠作为萤石捕收剂时,在p H=8~10范围内萤石的浮选回收率为83%;而采用Cu^(2+),Fe^(3+)作为活化剂对萤石进行活化后,萤石回收率分别达到96%和91%,提高了8%和13%,使萤石浮选效果显著提升,有明显的活化作用。溶液化学计算和XRD结果表明在p H=8~10范围内的萤石浮选溶液中,Cu^(2+)和Fe^(3+)主要以Fe(OH)3和Cu(OH)2沉淀的形式存在,进一步验证Fe^(3+),Cu^(2+)阳离子作用的有效组分是氢氧化物或者络合物沉淀;Zeta电位结果表明Fe^(3+)和Cu^(2+)两种金属离子都能使萤石的Zeta电位发生正移,而且Fe^(3+)使萤石的Zeta电位偏移幅度大于Cu^(2+)的偏移幅度,说明萤石表面的Fe^(3+)吸附量多于Cu^(2+);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油酸钠在分别经过Cu^(2+),Fe^(3+)活化后的萤石表面的作用方式主要为化学吸附。
- 张波李解张雪峰曹钊王维大韩华
- 关键词:萤石CU2+FE3+浮选活化
- 混合抑制剂对辉钼矿浮选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辉钼矿中大量Al2O3、Si O2的存在不仅会影响辉钼矿浮选的效果,同时也增加了冶炼环节的能耗。为了降低这个影响,在辉钼矿浮选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1段粗选、1段扫选、6段精选的开路实验流程,使用混合抑制剂最终得到钼精矿品位40.23%,回收率57.36%,钼精矿中Al2O3品位4.31%,回收率1.68%,Si O2品位14.25%,回收率0.94%。
- 韩华李解刘佳徐晓娟付鹏袁学军
- 关键词:辉钼矿浮选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