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硕
- 作品数:11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从历史进程看中国道路的独特性
- 2017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简称中国道路),是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这条道路来之不易.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独特的历史命运、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注定中国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进而造就了中国道路鲜明的独特性.从历史进程看中国道路的独特性,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 袁久红郭广银陈硕
- 关键词:党中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民族邓小平同志
- 《辩证理性批判》探寻总体历史观的理论路向及其意义
- 2017年
- 对历史做总体的理解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方法,但是不同思想家对总体历史的理解却不尽相同。萨特基于自身的实践人学立场,运用独特的逆溯方法,从个体实践出发回溯到集合体、群体的实践,再进一步上升到历史,逻辑上回答了一种总体化的历史何以可能的问题,成为马克思主义总体历史观发展过程中一条重要的理论路向,值得借鉴和反思。
- 陈硕
- 主体的历史性——在世性生存与辩证法的限度——论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对唯物辩证法的批评与改造被引量:1
- 2014年
-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就立足于存在主义哲学对苏东哲学体系中的唯物辩证法展开了批判,并在某种程度上对辩证法进行了重构,其代表人物是萨特和梅洛—庞蒂。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视角来看,辩证法既不能适用于自然界,也不是纯粹的客观规律;辩证法有其限度,一方面,现实的历史规定了辩证法的界限,另一方面,我们只能在主体的历史性—在世性生存中重构辩证法。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传统唯物辩证法存在的问题,其对唯物辩证法的修正和改写对于我们今天重思唯物辩证法也具有较大的启发性。不过,借助于阿尔都塞的理论逻辑,我们发现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所建构的辩证法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人本学和主体哲学的地基,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拯救辩证法。
- 陈硕
-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人本主义
- 改革开放以来新发展观的成就及其世界意义——以新自由主义发展观为参照被引量:2
- 2018年
- 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世界在西方主导下整体步入新自由主义发展阶段的40年。4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发展道路越来越清晰,发展理念越来越成熟。与此同时,西方新自由主义发展观却陷入某种困局。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对新发展理念与西方新自由主义发展观进行比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整体而言,两种发展思想存在三大核心差别:一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不同,二是对市场和政府关系的理解不同,三是发展空间结构的差异。通过比较分析可见,新发展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新自由主义发展观的超越,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 陈硕
-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
- “历史周期律”难题的时代解答——论习近平的历史观被引量:10
- 2017年
- 历史观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重要主题。习近平对历史问题的论述始终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同时结合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及其在当代中国的独特实践,别开生面地在历史动力论、历史辩证法、历史价值论等方面创新发展了唯物史观。习近平对唯物史观的创新发展特别体现在其对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新探索上。通过创造性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习近平提出打破"历史周期律"的关键在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 袁久红陈硕
- 关键词:历史观唯物史观历史周期律历史思维
- 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观念阐释
- 2024年
-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系统观念这一“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指引推动着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对系统观念的坚持,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强烈的系统性特征,这一特征主要表现为发展目标的贯通性、基本特征的统一性、本质要求的体系性、事业布局的协同性。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更加自觉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观察形势、分析问题、推动工作,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牢牢把握历史主动。
- 董坤陈硕
-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观方法论
- 当代西方生命政治研究的几种范式被引量:4
- 2018年
- 生命政治是当前西方左翼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围绕这一话题,思想家们从不同的理论进路出发进行了理论建构。福柯从权力运作机制特别是治理问题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生命政治命题;阿甘本基于一种本体论的哲学,将生命政治看成人类共同体内部的必然构成;鲍曼把生命政治问题看成现代性内在结构导致的内生结果;内格里、哈特则从全球化资本主义的最新运行机制出发,分析了当代生命权力的运作机理,揭示了生命政治劳动中潜藏的革命性能量。这些不同的生命政治理论饱含着对于现代社会和人类命运的批判性思考,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当代发展具有十分有益的启示作用。
- 陈硕
- 关键词:生命政治资本主义帝国
- 空间政治经济学中的土地作用问题探析被引量:3
- 2021年
- 《资本论》第三卷最后集中探讨的土地问题看似不起眼,却是揭示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机制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环节。马克思的思想是空间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源头,他在肯定土地对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指明必须在特定的生产方式中理解土地问题的科学道路。列斐伏尔通过对土地尤其是不动产问题的分析,开创了空间政治经济学。哈维则在马克思和列斐伏尔的基础上对垄断地租和土地金融化趋势进行了探讨。以空间政治经济学关于土地问题的理解为鉴,新时代中国的土地改革应当牢牢坚持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动摇,坚决遏制防范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土地过度金融化等趋势,并创新政策让土地收益更多地用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陈硕陈硕
- 关键词:资本地租
- 自由的限度就是治理的限度——晚期福柯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及其意义
- 2021年
- 近年来,有学者根据福柯晚年在《生命政治的诞生》中关于新自由主义的分析,得出了晚期福柯思想出现右转的结论。这显然是一个巨大的错判。事实上,福柯乃是西方左翼中最早对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均作出系统性反思和批判的思想家之一。基于新的治理范式,福柯认为新自由主义是一种全新的治理理由和治理技艺,有必要对此作出一种"政治批判"。这种治理术将竞争原则作为最优的科学"形式"加以维护,将市场规则外推并普遍化到整个社会秩序之中,形成了一个生命政治在其中得到全方位布展的"企业社会"。福柯的这一批判对于我们今天警惕新自由主义思潮以及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道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陈硕
- 关键词:福柯新自由主义
- 抽象空间何以成为统治?——基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批判分析
- 2023年
- 抽象是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黑格尔正是依托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运动展开其思想体系。马克思将黑格尔辩证法加以唯物主义的改造并运用于政治经济学之中,抽象既成为科学认识资本主义的思维过程的起点,更成为批判资本主义的重要范畴。“抽象成为统治”也成了资本主义批判的经典论断。列斐伏尔继承马克思的理论,在“空间生产”问题域中进一步提出“抽象空间成为统治”的命题,并对抽象空间“从何而来”“以何施展统治”及“如何从中走出”做了深入探讨。当前,人类社会进入数字时代,重思抽象空间范畴对于从学理层面批判认识数字资本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 董坤陈硕
- 关键词:资本主义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