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红叶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水稻
  • 2篇寒地
  • 2篇寒地水稻
  • 1篇稻秧
  • 1篇秧苗
  • 1篇秧苗素质
  • 1篇秧田
  • 1篇玉米
  • 1篇水稻秧田
  • 1篇主要粮食作物
  • 1篇作物
  • 1篇作物产量
  • 1篇小麦
  • 1篇立枯病
  • 1篇粮食作物
  • 1篇苗床
  • 1篇苗床土
  • 1篇枯病
  • 1篇床土

机构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北大荒农业股...

作者

  • 3篇王红叶
  • 2篇胡珊珊
  • 1篇苗得雨
  • 1篇宋建农
  • 1篇崔振岭
  • 1篇苗宇新
  • 1篇王洪志
  • 1篇吴海兵
  • 1篇芦俊俊
  • 1篇管延杰

传媒

  • 2篇北方水稻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寒地水稻钵育移栽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针对目前寒地水稻生产中存在的秧苗素质差、移栽植伤重、返青时间长、低位分蘖成活率低等问题,本文主要目的是系统评价不同钵育苗机械移栽技术在寒地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设置了大钵、小钵、纯钵和毯式四种育秧盘进行育秧,并采用相应的插秧机进行秧苗移栽,试验结果表明,大钵、纯钵处理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与农户常规相比分别提高产量17.3%、19.8%;由于秧棚投入等的差异,大钵处理的经济效益明显优于纯钵处理,但均高于农户常规,与农户常规相比分别增加经济效益13.6%、9.3%;小钵处理与农户常规相比差别不大。由于目前该技术与当地的高速插秧机不配套,无法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有待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改进。
胡珊珊王红叶余伟烽申建宁苗宇新宋建农徐祥龙
关键词:寒地水稻秧苗素质
寒地水稻秧田调酸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合理的调控寒地水稻秧田苗床土p H值,不仅能抑制病菌的侵染,而且还能达到壮苗防病的目的。本试验针对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的寒地水稻秧田育苗近年频发立枯病的现象展开了秧田调酸技术的研究。试验采用3种常用的调酸试剂,为了将苗床床土的p H控制在4.5~5.5的范围,分别定量3种不同类型调酸剂的用量及跟踪秧苗整个生育时期床土p H的变化情况,从而采取进一步的调酸措施。得出寒地水稻的苗床土需要在秧苗2叶期左右进行调酸,用p H在4左右的酸水进行浇苗能有效的控制苗床土的p H值,而且对秧苗不产生烧伤。
申建宁王红叶芦俊俊胡珊珊胡潇怡管延杰吴海兵苗得雨王洪志唐庆刚曲明伟张曦辉杨文刘凤艳
关键词:寒地水稻秧田苗床土立枯病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耕地基础地力的时空变化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耕地基础地力是实现粮食作物高产稳产的基石,明确我国主要粮食作物耕地基础地力时间变化趋势及空间变异特征,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升耕地质量提供重要理论支撑。【方法】基于1988—2019年国家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网络,选取每个监测点自建点开始前1—5年不施肥处理的空白区与农民常规施肥处理的常规区的长期监测数据,分析我国玉米、水稻和小麦三大粮食作物产量以及基础地力贡献率的时空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30多年来我国粮食作物产量和耕地基础地力随时间变化整体呈现增加趋势,作物产量年增长速度呈无肥区<常规区,水稻<小麦<玉米的变化规律。玉米、小麦、水稻无肥区产量分别从1988年的2 370、1 712、3 111 kg·hm^(-2)增至2019年的4 852、3 258、4 167 kg·hm^(-2),增幅分别为104.7%、90.2%、34.0%;玉米、小麦、水稻常规区产量分别从1988年的5 356、3 296、5 970 kg·hm^(-2)增至2019年的8 859、6 515、7 825 kg·hm^(-2),增幅分别为65.4%、97.6%、31.0%。我国三大粮食作物2015—2019年基础地力贡献率为52.7%,相较1988—1994年的45.4%显著增加了7.3个百分点。其中:玉米基础地力贡献率为54.3%,比1988—1994年的42.1%显著增加12.2个百分点;水稻基础地力贡献率为53.3%,比1988—1994年的46.6%显著增加6.7个百分点;小麦基础地力贡献率随年份整体呈增长趋势,且相较玉米和水稻整体偏低。三大粮食作物基础地力贡献率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东北区、黄淮海区较高,分别为56.5%、54.1%,西南区、华南区次之,分别为53.7%和52.9%;甘新区和青藏区最低,分别仅为38.7%和40.4%。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对三大粮食作物系统中影响基础地力贡献率空间分布的土壤因素进行重要性分析,其中:土壤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容重是影响玉米基础地力贡献率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和�
李玉浩王红叶崔振岭营浩曲潇琳张骏达王新宇
关键词:水稻小麦玉米作物产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