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婷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多形汉逊酵母
  • 1篇原发恶性
  • 1篇原发恶性肿瘤
  • 1篇原生质
  • 1篇原生质体
  • 1篇原生质体融合
  • 1篇质体
  • 1篇融合子
  • 1篇粟酒裂殖酵母
  • 1篇人工抗原
  • 1篇肿瘤
  • 1篇裂殖酵母
  • 1篇龙胆
  • 1篇龙胆苦苷
  • 1篇酶联
  • 1篇酶联免疫
  • 1篇酶联免疫分析...
  • 1篇酵母
  • 1篇抗原
  • 1篇回顾性分析

机构

  • 3篇西北大学
  • 2篇陕西科技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工业大学
  • 1篇新疆大学

作者

  • 3篇王婷
  • 2篇钱卫东
  • 2篇吴启航
  • 1篇王乐
  • 1篇蔡长龙
  • 1篇孟磊
  • 1篇毛培宏
  • 1篇曾桥
  • 1篇刘昱辰
  • 1篇刘婵婵

传媒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陕西科技大学...

年份

  • 3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龙胆苦苷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为建立龙胆苦苷免疫检测方法,需合成龙胆苦苷(GTP)的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方法将琥珀酸酐与龙胆苦苷中的羟基进行反应,再利用混合酸酐法将龙胆苦苷半抗原与载体蛋白(BSA和OVA)偶联形成龙胆苦苷-载体蛋白人工抗原,进而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UV)、红外光谱法(I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鉴定人工抗原,结合三硝基苯磺酸法(TNBS)测定人工抗原的偶联比率,并免疫小鼠,最后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抗体效价。结果 IR、UV和SDS-PAGE法检测结果均表明龙胆苦苷与载体蛋白偶联成功,TNBS结果表明GTP-BSA(免疫抗原)和GTP-OVA(包被抗原)偶联比分别为9∶1和6∶1,间接ELISA结果表明免疫小鼠血清中抗龙胆苦苷抗体效价均达到1∶12800以上。结论本实验成功合成并鉴定了龙胆苦苷人工抗原,为龙胆苦苷免疫分析提供了实践基础。
钱卫东吴启航刘婵婵王婷曾桥蔡长龙
关键词:龙胆苦苷人工抗原半抗原酶联免疫分析法
谷胱甘肽高产酵母融合子的制备及发酵工艺被引量:4
2017年
为构建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高产酵母菌株,本实验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方法制备多形汉逊酵母和粟酒裂殖酵母融合子,结合自主设计的耐高温、钼酸钠和乙醇耐受性培养基方法高通量筛选酵母融合子,进而利用DTNB法定量测定GSH高产酵母融合子,并分析GSH高产酵母融合子的遗传稳定性,最后对其发酵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实验利用原生质融合方法成功构建一株GSH产量高、遗传稳定的GSH高产酵母融合子,为低成本、高效生产GSH提供了新途径.
钱卫东吴启航刘昱辰王婷毛培宏
关键词:原生质体融合融合子
三原发恶性肿瘤1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三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病、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三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随访患者的生存状态。结果:男性10例,中位发病年龄67.5岁,女性4例,中位发病年龄72岁;合并肿瘤相关家族史2例,既往吸烟史5例(全部为男性),中位吸烟指数600;第三原发肿瘤距离第二原发肿瘤间隔时间,7例<7个月,其余均大于24个月,第二原发肿瘤距离第一原发肿瘤间隔时间,3例<7个月,其余均大于15个月;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部位占全部47.6%,发病率远高于其他部位;上皮性恶性肿瘤占全部发病部位的90.5%;治疗方法中手术为主的治疗比例为61.9%,以化疗、放疗等为主的综合治疗为26.2%,0.07%的病例放弃治疗,且均发生在诊断第三原发恶性肿瘤时;14例三原发恶性肿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84个月。结论: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早期发现及采用综合治疗手段可改善三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
王乐王婷孟磊
关键词:多原发恶性肿瘤回顾性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