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丽芬

作品数:6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高校产学合作科技重大项目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菌包
  • 2篇银耳
  • 2篇生物学效率
  • 2篇酶活
  • 2篇成熟度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技术
  • 1篇真姬菇
  • 1篇通风
  • 1篇通风量
  • 1篇综合利用
  • 1篇微生物
  • 1篇污染菌
  • 1篇相互作用
  • 1篇酶活力
  • 1篇酶活性
  • 1篇酶提取
  • 1篇酶系
  • 1篇木聚糖
  • 1篇金黄色

机构

  • 6篇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

  • 6篇胡开辉
  • 6篇孙淑静
  • 6篇王丽芬
  • 5篇陈桂珍
  • 4篇林辉
  • 4篇赖淑芳
  • 3篇李佳欢
  • 1篇林敬兰
  • 1篇万春和
  • 1篇傅俊生
  • 1篇朱虎
  • 1篇张燎原

传媒

  • 5篇中国食用菌

年份

  • 3篇2016
  • 3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斑玉蕈培养过程中酶活性与菌包成熟度的关系被引量:7
2016年
为建立科学可靠的判断斑玉蕈(Hypsizygus marmoreus)菌包成熟度的生物学参数评价指标,为工厂化生产菌包成熟度的判断提供科学依据。分别通过3,5-二硝基水杨酸法、碘试液比色法、福林酚法、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法、愈创木酚法分析斑玉蕈菌包不同培养时间其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淀粉酶、中性蛋白酶、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以及培养时间与出菇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菌包培养温度在21℃~25℃,培养时间120 d左右,菌包上、中、下各部木聚糖酶活力趋于13.7 U·mL^(-1);在70 d菌包上部漆酶活力达到最高值,在100 d中部与下部漆酶活力达到最大值;在120 d各部分漆酶活力趋于173.5U·L^(-1),纤维素酶活力达6 U·mL^(-1)~8 U·mL^(-1),淀粉酶活力保持在20 U·mL^(-1)左右,中性蛋白酶活力4 U·mL^(-1)左右,下部锰过氧化物酶活力达40 U·mL^(-1)时,此阶段出菇的产量最高达461.7 g·袋^(-1)。
张职视林辉王丽芬陈桂珍赖淑芳詹森然李佳欢孙淑静胡开辉
关键词:酶活力生物学效率
关键因子对海鲜菇产量、外观品质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海鲜菇(Hypsizygus marmoreus)工厂化栽培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分别设置前期不同菌包重量、菌包培养时间与后期出菇光照强度、通风量和湿度,保持其它培养条件一致使其正常出菇,分析出菇前菌丝培养时间、菌袋重量与搔菌后光照强度、通风量、开袋补水对海鲜菇菌丝恢复、现蕾时间、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培养110 d,产量最高,达(490.5±26.2)g·袋-1;海鲜菇产量随菌袋重量增加而提高,1.2 kg菌袋产量较高;光照强度会促使菇盖变大,200 lx光照强度下,菇盖适中,产量最高,达(464.5±18.6)g·袋-1;大通风量(每10分钟通气5 min)条件下菇盖明显增大,产量增高,达(465.5±32.1)g·袋-1;补水处理可以增加产量,提高生物学效率,产量达(466.0±25.3)g·袋-1。该研究对确定海鲜菇最适栽培条件,提高海鲜菇的产量与品质具有指导意义。
王丽芬陈桂珍朱传进黄如励孙淑静胡开辉
关键词:光照强度通风量
分泌金黄色的真姬菇隐性污染菌包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4
2016年
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凭借独特的风味和优良的保健功效成为工厂化栽培的食用菌之一,但生产过程中易受杂菌污染,为了分析污染原因,降低污染率和生产成本,采用稀释涂平板法从菌袋上部变黄吐黄水的污染菌袋中分离得到5株细菌及5株真菌,通过形态学结合细菌16S r RNA以及真菌ITS保守序列进行鉴定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研究结果表明,5株细菌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肠杆菌科(Enterobacter)、西地西菌属(Cedece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藤黄色杆菌属(Luteibacter),5株真菌分别属于枝孢菌属(Cladosporium)、青霉菌属(Penicillium)、曲霉菌属(Aspergillus)、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镰孢菌属(Fusarium)。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污染菌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
张职视李佳欢詹森然赖淑芳王丽芬陈桂珍孙淑静胡开辉
关键词:真姬菇污染菌
香灰菌与银耳混合培养过程中酶系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1
2015年
该实验对纯香灰菌(Hypoxylon sp.)培养及其与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混合培养过程中的纤维素酶、淀粉酶、漆酶等培养原料基质降解相关酶变化规律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香灰菌长满菌袋后淀粉酶与漆酶活力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木聚糖酶活力在培养至15 d达到最大值5 000 U·m L-1,纤维素酶活力培养至5 d后,稳定在40 U·m L-1左右,可以有效降解木料培养基。银耳与香灰菌混合培养后,在固体培养过程中,其中胞外可溶性蛋白浓度和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活力变化规律与香灰菌纯培养相似,而淀粉酶在培养至第10天达到最大值2 253 U·m L-1,其胞外可溶性蛋白浓度与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力显著提高,漆酶活力培养至第5天达到最大值71.33 U·m L-1,随后迅速下降,蛋白酶活力变化情况与淀粉酶相似,第15天酶活力达到最大值3.05 U·m L-1。说明混合培养中两者具有互作效应,可以有效促进胞外蛋白的分泌,提高基质降解相关酶活力,促进菌体对基质的降解,提高养分的供应。该结果可为银耳优良菌种的选育,两者的配比以及栽培料的选择与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林辉赖淑芳郑珠霜王丽芬陈桂珍朱传进万春和孙淑静胡开辉
关键词:银耳基质降解酶活
斑玉蕈菌包理化指标与其成熟度之间的关系被引量:11
2015年
斑玉蕈(Hypsizygus marmoreus)栽培过程中菌包培养需要较长的后熟期。目前判定菌包成熟度尚无统一指标,仅凭借生产经验,影响斑玉蕈生产稳定性和出菇的一致性。该研究分析斑玉蕈菌包不同培养时间,其菌包理化指标与出菇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菌包培养120 d左右,菌包上、中、下各部分pH值、还原糖含量等指标都趋于一致,此阶段出菇的产量最高,达516.7 g·袋-1。该研究旨在为建立科学可靠的斑玉蕈菌包成熟度判断方法提供参考,对工厂化生产的高效及稳定性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张职视林辉王丽芬陈桂珍赖淑芳詹森然李佳欢孙淑静胡开辉
关键词:生物学效率
银耳高效生产技术创新与应用
孙淑静胡开辉张益晗朱虎林敬兰林辉王丽芬傅俊生张燎原张琪辉
该项目属农业科学技术->园艺->蔬菜园艺作物育种、栽培领域。银耳是中国的特产,主产于福建省古田县。古田银耳年产量近30万吨、产值20亿元,占世界银耳总量的90%以上。该成果针对古田银耳生产存在产品附加值、单袋产量、生产效...
关键词:
关键词:银耳综合利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