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斌 作品数:7 被引量:29 H指数:4 供职机构: 江西理工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金属学及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连续挤压铜扁排的阻流角设计及物理场分布 被引量:4 2015年 基于Deform-3D平台,建立了Conform连续挤压生产大宽厚比铜扁排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连续挤压过程中阻流角变化对模具出口处金属流动及相应应力场分布的影响规律,并结合方差分析法获得了模具出口处的流速均方差,观察模具阻流角对扁排成型的影响.研究表明:模具阻流角从3°~15°变化时,随着阻流角的增加,金属流速均方差先增大后减小,其阻流角区域等效应力值以及模具入口处沿挤压方向应力也逐渐增加;在定径带长度一定以及模具载荷允许的情况下,选择3°、5°、15°的阻流角可使模具出口处金属流速相对稳定,扁排成形性较好;当模具容易损坏时,选择3°和5°阻流角既可降低模具载荷又可获得板形均匀的扁排. 赵鸿金 李涛涛 巢洁 杨正斌 胡玉军关键词:金属流动规律 应力场 合金元素对Q460耐火钢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影响 被引量:4 2016年 采用热膨胀法研究了Mo、B、V对Q460耐火钢静态CCT曲线的影响,通过观察不同冷速下的显微组织变化确定各个相变区间及转变规律。结果表明,3种耐火钢的相变规律基本一致。随冷却速度的提高,发生准多边形铁素体→粒状贝氏体→板条贝氏体→马氏体的转变。但含B系耐火钢由于含B钢的强淬透性,扩展了贝氏体转变区间,低冷速下就能够获得贝氏体组织。高Mo系和V系耐火钢的相变规律比较相似,但在不同的冷速时存在差别。 赵鸿金 周军 齐亮 杨正斌 邱春根关键词:显微组织 热处理及预变形对汽车车身用Al-Mg-Si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汽车轻量化是解决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及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铝合金作为汽车轻量化的主要用材,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政府、企业及科研人员的关注,而Al-Mg-Si合金凭借着其优良的综合性能成为了汽车轻量化的首选材料,但该系铝合金板材... 杨正斌关键词:合金热处理 金相结构 文献传递 AZ31镁合金板材轧制过程边裂形成原因分析 被引量:4 2015年 针对AZ31镁合金板材轧制过程中出现边部裂纹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AZ31镁合金板材轧制过程中轧制温度对板材边裂的影响,利用实验室热轧试验方式研究了AZ31镁合金板坯宽厚比、轧制道次数以及工作辊直径等工艺参数对镁板边部裂纹的影响.研究表明,边裂的产生多数情况是由于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主要影响因素有轧制温度、道次加工率、轧辊直径以及板坯宽度和厚度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板材宽厚比,可降低边部所受拉应力,有利于减少横向裂纹产生;当b>(R·△h)^(1/2)时,随着板材宽度增加,轧制力逐渐升高,边部产生横向裂纹的几率增加;对于相同规格板坯,随着辊径增大,轧制过程中板坯的宽展量和所受摩擦力逐渐增加,有利于发挥板材塑性从而减小边部裂纹产生的趋势. 赵鸿金 李涛涛 杨正斌 胡玉军 张兵关键词:AZ31镁合金 宽厚比 元素Y和Ce在镁中存在状态及其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各种分析手段研究Y和Ce元素在镁中的存在形式和热力学行为,以及稀土元素对镁合金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镁合金的晶界处先形成Mg12Ce相,继而生成Mg24Y5相。镁合金经过固溶和时效处理后,在晶界和晶粒内分别析出Mg12Ce和Mg24Y5相;随时效时间延长,晶粒内逐渐出现更稳定的呈点状分布的相,它由Mg24Y5、Mg2Y及Mg Y 3种化合物组成,晶界上也出现了由多种镁铈金属间化合物组成的相,镁合金硬度随时效时间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 赵鸿金 李涛涛 杨正斌 傅军铤关键词:时效处理 热力学分析 MIEDEMA模型 连续挤压铜扁排扩展腔及模具的结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研究扩展腔结构和定径带长度对模具出口处金属流动的影响,从而优化扩展腔及模具的结构,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扩展腔结构参数以及定径带长度进行正交实验,并对挤压过程中模具入口处的金属流速、应变场和温度场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当扩展腔采用中间宽、边部窄的结构时,其模具出口处的金属流速比扩展腔厚度方向更均匀;影响模具出口处金属流速的扩展腔结构参数中,扩展腔中间厚度(H)最为显著,扩展腔中间宽度(l)的影响次之,其两边厚度h的影响较不明显.本实验条件下生产3 mm×100 mm的扁排,扩展腔组合结构的最佳方案如下:扩展腔中间宽度(l)为62 mm,中间出口厚度(H)为38 mm,两侧厚度(h)为24 mm.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选择7 mm的定径带不仅有利于金属成形,还有利于提高扁排质量. 赵鸿金 杨正斌 岳野 巢洁AZ31镁合金板材轧制过程中边部物理场分布 被引量:5 2016年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AZ31镁合金板材在轧制过程中板材边部的受力情况,从应变场、应力场、损伤因子等方面分析了宽厚比对边部裂纹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道次轧制过程中,损伤因子值小于0.255时,轧制过程中选择宽厚比小于60∶1的板坯可有效控制边部裂纹产生,板坯损伤因子值小于0.139时,轧制过程中宽厚比小于4∶1的板坯可有效控制边部裂纹产生;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减小板材的宽度,降低轧板边部所受拉应力,减小边部损伤值,有利于促进板坯变形均匀性;在加工率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宽厚比的不断增加,边部沿轧制方向上的应力峰值逐渐累积,心部等效应变场逐渐分成许多较小区域,变形更不均匀,边部损伤因子升高,导致轧件开裂几率提高,边部裂纹数量逐渐增加。 赵鸿金 李涛涛 杨正斌 贺玲慧关键词:AZ31镁合金 数值模拟 宽厚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