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谦
- 作品数:11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铜仁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批判性思维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渗透培养被引量:1
- 2015年
- 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英语写作和教学过程中显得至关重要。英语专业学生出现的"思维缺席症"的情况使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迫在眉睫。在明确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基础上,提出批判性思维的概念、批判性思维与英语写作的关系和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策略,为促进英语写作教学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 李谦
-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英语写作写作教学
-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议论文的语步结构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英语议论文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书面语篇中一种基本的文本模式。而英语议论文对外语学习者来说也是较难的一种语篇类型。来自于某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100篇英语议论文建成一个小型语料库,使用Hyland(1990)英语议论文分析框架对这100篇议论文进行语步结构模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议论文都符合所选分析框架的三个步骤,分析结果也显示本语料库中的议论文有使用新语步的现象。
- 李谦
- 关键词:英语议论文体裁分析语步结构英语专业学生
- 优化同伴反馈 促进英语写作教学被引量:2
- 2012年
- 同伴反馈是过程教学法的关键环节之一。大量研究和教学实践已经证明了同伴反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有效性,但同时发现同伴反馈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阐述了同伴反馈的意义,概述了同伴反馈在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措施。
- 李谦
- 关键词:英语写作教学
- 协作式教学: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方法的探索被引量:1
- 2008年
- 协作式教学是一种教育方法,通过对学习环境的营造,从而使学生致力于共同的学习目标,它把教学置于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活动的立体多边互动的背景上,这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写作兴趣和能力具有积极意义,起到增强英语教学效果的作用.英语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组建合作小组,利用集体的力量来帮助个人改变自己的行动的教育形式,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完善认知结构.
- 李谦
- 关键词:协作式教学建构主义理论写作教学
- 论GBTLC教学模式及其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启示
- 2014年
- GBTLC教学模式是建立在语类理论和语类分析实践上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模式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语篇结构,了解语篇构建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创作属于某一语类的语篇。语类的起源、概念和定义,探讨了英语写作教学中GBTLC教学循环模式的操作程序、方法及步骤。
- 李谦
- 关键词:语类语类分析英语写作教学
-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育模式改革与创新被引量:2
- 2015年
- 推动少数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对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的外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网络环境的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策略和创新策略。
- 李谦
-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育
- 元认知视角下的英语写作教学
- 2010年
- 根据Flavell提出的元认知概念,写作者可以认识了解自己的写作过程并对该过程实施监控。近些年的相关研究表明元认知与写作密切相关。丰富的元认知知识有助于写作能力、水平的提高。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基于该理论的英语写作研究成果,并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来提高英语写作水平提出了一点看法。
- 李谦
- 关键词:元认知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写作能力
- 新时期下英语翻译的交际性及其教学策略被引量:3
- 2008年
- 翻译过程是一个综合能力的应用过程,它体现了译者双语的转换技能、译语的水平及译语的驾驭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学科、交叉学科的兴起,这对英语翻译教学、英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李谦
- 关键词:英语翻译交际性教学策略
- 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议论文语类对比分析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本文报告了对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学生200篇英语议论文的语类对比分析结果,旨在发现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议论文的语步结构、语言特征及其相似与不同之处。用于语料分析的200篇作文中,100篇来自于英语专业学生,另外100篇来自非英语专业学生。采用Hyland(1990)英语议论文分析框架对这200篇议论文进行语步结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议论文都符合所选分析框架的三个步骤,分析结果也显示英语专业学生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议论文在使用语步数量上存在差异,而且新语步只存在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语料库中。
- 李谦李季
- 关键词:英语议论文
- 反思与启示:对纠正性反馈争议焦点问题的探讨被引量:1
- 2011年
- Truscott强烈抨击二语写作中的语法改错,其关于该不该和如何对二语学生的作文语法错误进行反馈的理论,引起了广泛争议。通过对学术文献的分析,反思纠正性反馈的争议内容和焦点问题,能够深层次地了解这些争议产生的原因,找出双方论据的不足之处,从而对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如何实施英语作文语法改正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研究表明,不一致的研究设计导致现有的关于纠正性反馈的研究缺乏可比性,唯有通过严谨、科学的研究设计才能解决这些争议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现有的研究发现、设计及方法,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展深入的研究,这样可同时提高学生自我纠错意识,引导和鼓励他们采用较好的纠正策略,而提高纠错功能。
- 李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