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振武

作品数:8 被引量:20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造影
  • 3篇成像
  • 2篇动脉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磁共振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癌
  • 1篇胆管结石
  • 1篇胆管造影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动脉造影术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多模态
  • 1篇心率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像检查
  • 1篇胰胆管
  • 1篇胰胆管造影

机构

  • 8篇北京市大兴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李振武
  • 6篇杜静波
  • 2篇任阿红
  • 2篇杨涛
  • 1篇李捷
  • 1篇何晓锋
  • 1篇勾振恒
  • 1篇唐学弘
  • 1篇傅顺斌
  • 1篇张欣
  • 1篇张肖
  • 1篇杜鹏
  • 1篇肖越勇
  • 1篇刘迎新
  • 1篇杨海丽
  • 1篇张晓丽
  • 1篇苏建伟
  • 1篇姚永刚
  • 1篇付顺斌

传媒

  • 2篇中国CT和M...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安徽医药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CT引导经皮纳米刀消融技术肺部应用可行性动物实验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评价纳米刀消融技术应用于活体猪肺组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取健康巴马小型猪5只(实验动物A、B、C、D、E)用于实验,于CT引导下经皮穿刺纳米刀消融猪肺组织,分别于消融后1天、2周、1个月、2个月、4个月随机抽取1只行肺部CT扫描后处死实验动物,整体切除右肺并制作病理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对所有实验动物均顺利完成消融。实验动物E、F出现少许气胸,余未见并发症。CT图像示消融区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晰,内部支气管、血管管腔形态完整。消融后1天消融区呈磨玻璃密度;消融后2周消融区密度不均匀增高,范围减小;消融后1个月及2个月高密度范围增大且密度较前减低;消融后4个月消融区范围减小,密度较均匀。各时间点病理切片均可见不同程度肺水肿及炎性浸润。术后1天、2周炎细胞浸润及肺水肿明显,1个月、2个月及4个月可见大量纤维增生及明显再生修复。结论应用纳米刀技术对猪肺组织进行消融安全、有效。
李振武肖越勇杜静波张欣张肖杜鹏何晓锋李捷付顺斌
关键词:消融动物实验
CT三维重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价值,为后续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方法参考。方法:选择我院6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患者均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以及X线检查,根据骨折的数量、骨折端稳定性以及骨皮质连续性等对检查效果进行评价。结果:CT检查的结果与X线检查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CT检查结果与手术测量结果差异不显著。结论: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可以比较准确的显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解剖情况,可以指导临床治疗。
张斌任阿红杜静波张晓丽李振武郭小会
关键词:CT三维重建技术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治疗
X线平片、CT及MRI在脊柱转移中诊断价值的比较
2014年
目的对比分析X线平片、CT及MRI在脊柱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0例均接受X线平片、CT及MRI检查的脊柱转移瘤确诊患者,比较这3种检查手段对转移瘤的检出效果。结果三种检查方法显示脊柱转移的各种病变数目共171个。其中X线平片共检出59个病变,占总数的34.50%,诊断脊柱转移病例数9例,占总数的30.0%;CT共检出88个病变,占总数的51.46%,诊断脊柱转移病例数16例,占总数的53.33%;MRI共检出171个病变,占总数的100.0%,诊断脊柱转移病例数29例,占总数的96.67%。比较此3种方式对病变检出个数与脊柱转移瘤诊断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X线平片、CT及MRI在脊柱转移中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MRI在检出脊柱转移中具有明显独特优势。
傅顺斌李振武杨海丽杨涛姚永刚
关键词:X线平片CTMRI脊柱转移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不典型MRI表现
2024年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CNSL)的不典型MRI表现,增加对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不典型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手术或穿刺病理活检证实的23例不典型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资料,通过发病部位、病灶信号、强化方式以及周围水肿程度分析其特征。结果23例患者共有病灶58个,10例多发,13例单发。不典型的发病部位(大脑半球表浅区11个、小脑半球10个、脑室内4个);不典型表现主要为:病灶内信号(出现坏死21个,出血1个,DWI信号:7个表现为等低信号,3个表现为混杂信号);强化方式(22个病灶不均匀强化,其中12个病灶表现为环形强化);肿瘤周围水肿(重度18个)。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不典型MR表现可以表现为部位、信号、水肿、强化等各个方面,随着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发生率增加,正确认识其不典型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曹璐李振武吕建波勾振恒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磁共振成像
宽体探测器CT在高心率病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宽体探测器CT在高心率病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的40例疑似冠心病的高心率病人,行宽体探测器CCTA检查,以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为金标准,分别基于每个冠状动脉节段、每支冠状动脉、每位病人,分析C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结果40例病人中,符合评价标准的冠状动脉节段共454段,CCTA诊断每个冠状动脉节段狭窄与I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值为0.87(P<0.001)。基于每个冠状动脉节段,CCTA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15%、87.83%、97.64%、92.66%、95.94%,基于每支冠状动脉,CCTA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0%、94.20%、84.31%、89.04%、91.49%,基于每位病人,CCTA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00%、100%、0、95.00%,基于每个冠状动脉节段、每支冠状动脉,CCTA诊断的AUC分别为0.93(P<0.001)、0.89(P<0.001)。结论宽体探测器CT诊断高心率病人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高,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苏建伟李振武王秋斌唐学弘杜静波
关键词:心率冠状动脉造影术
80 kVp管电压冠状动脉CTA联合ASiR-V图像重建用于超重和Ⅰ级肥胖患者的可行性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80 kVp管电压冠状动脉CTA(CCTA)联合体积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V(ASiR-V)图像重建应用于超重和Ⅰ级肥胖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将120例接受CCTA检查的超重和Ⅰ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80 kVp组和100 kVp组,每组60例,分别于80、100 kVp管电压下行CCTA,并采用权重为60%的ASiR-V进行图像重建。对比2组图像质量,各部位CT值、SNR、对比噪声比(CNR)、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对比剂剂量及有效辐射剂量。结果80 kVp组和100 kVp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CTDIvol、DLP、对比剂剂量、有效辐射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主动脉根部、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80 kVp管电压CCTA联合60%ASiR-V图像重建应用于超重和Ⅰ级肥胖患者,可获得与100 kVp管电压相当的图像质量,且对比剂剂量及有效辐射剂量均减少。
杜静波任阿红李振武郭小会杨涛
关键词:超重造影剂
多模态MR成像技术诊断宫颈癌临床分析的价值观察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多模态MR成像技术诊断宫颈癌临床分析的价值。方法选择102例经病理确诊为宫颈癌的女性患者,术前均接受多模态MR成像技术检查,并对比不同癌症类型、不同病理分化程度、是否有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患者DWI、DTI、DCE-ⅡRⅠ序列各参数差异,以术后病理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多模态MR对宫颈癌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102例宫颈癌患者中,鳞癌64例,腺癌38例;低分化72例,高分化30例;有淋巴脉管间隙浸润35例;无淋巴脉管间隙浸润67例。鳞癌组ADCDTI、FA、Ve、Kep参数显著低于腺癌组(P<0.05),Ktrans参数显著高于腺癌组(P<0.05),而两组ADCDWI参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组FA、Ve、Kep参数显著低于高分化组(P<0.05),Ktrans参数显著高于高分化组(P<0.05),两组A D CDTI、A D CDWI参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组Ve、Kep参数显著低于无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组(P<0.05),Ktrans参数显著高于无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组(P<0.05),两组ADCDTI、ADCDWI、FA参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态MR成像技术诊断分期结果为Ⅰa期12例,Ⅰb期54例,Ⅱa期42例,Ⅱb期6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其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87.04%,85.71%,93.33%,总诊断正确率为87.72%。结论多模态MR成像技术在宫颈癌的诊断与分期方面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可以作为宫颈癌患者治疗前评估病变范围的常规检查。
杜静波刘迎新李振武
关键词:宫颈癌
MRCP联合DCE-MRI在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分析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联合多期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DCE-MRI)在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96例疑似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入院后均进行MRCP联合DCE-MRI,并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对照,总结MRCP+DCE-MRI在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手术病理检查确诊胆管结石90例(100.0%),MRCP+DCE-MRI检出87例(96.7%),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病理检查检出胆管癌46例(100.0%),MRCP+DCE-MRI检出43例(93.5%),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病理检查检出46例胆管癌患者均存在周围侵犯,检出率100.0%,MRCP+DCE-MRI检出周围侵犯43例,检出率93.5%,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术前诊断中,MRCP+DCE-MRI联合应用可提升诊断的准确性,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杜静波廖建勇李振武郭小会马晓杰
关键词:胆管结石胆管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