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彦

作品数:6 被引量:6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心肌
  • 2篇血小板
  • 2篇中国汉族
  • 2篇中国汉族人
  • 2篇中国汉族人群
  • 2篇华法林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多态性
  • 2篇汉族
  • 2篇汉族人
  • 2篇汉族人群
  • 1篇心病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心肌酶
  • 1篇血红素氧合酶
  • 1篇血小板计数
  • 1篇血小板聚集

机构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6篇李彦
  • 4篇李一石
  • 4篇张晓星
  • 3篇娄莹
  • 3篇刘红
  • 3篇韩璐璐
  • 2篇许建屏
  • 2篇禹海文
  • 2篇唐闽
  • 2篇王巍
  • 2篇柳志红
  • 2篇刘玉清
  • 2篇贾友宏
  • 1篇闫丽荣
  • 1篇王冬雪
  • 1篇景林德
  • 1篇华潞

传媒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血栓与血小板体积和数量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并发左心室血栓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计数(PLT)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4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住院治疗的69例AMI并心室血栓形成患者,及138例与之年龄匹配(1∶2)的无心室血栓形成的AMI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第6~8天两个时间点的MPV和PLT变化特点,以及分析MPV和PLT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M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3±1.0)fl比(10.3±0.8)fl,P=0.854],入院后第6~8天心室血栓组患者的MPV明显高于无心室血栓组[(11.1±1.7)fl比(10.7±0.7)fl,P=0.029]。入院时和入院后第6~8天PLT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87、0.807)。入院后第6~8天患者MPV与PLT的关联表现为线性关系。结论 AMI患者MPV增大可能与心室血栓形成相关。
景林德李彦贾友宏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
血红素氧合酶与血压
2011年
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HO)是血红素代谢过程中的限速酶,可降解血红素生成一氧化碳(CO)、胆绿素和铁。HO-1产生的血管保护作用大部分归因于它的代谢终产物所具有的抗炎、抗氧化、抗凋亡、抗血栓形成作用。此外,CO和胆汁酸还可通过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内皮祖细胞和白细胞等的增殖、迁移、粘附,维持血管损伤后的稳态,避免管壁增生肥厚。本文综述了HO及其代谢产物对血压的影响。
李彦贾友宏
关键词:血红素氧合酶血压一氧化碳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市药物不良反应中心接收到的他汀类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报告,对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发生时间以及预后等进行分...
娄莹李彦张晓星刘玉清李一石
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在服用氯吡格雷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研究CYP2C19基因多态性及其对围术期血小板聚集率和心肌酶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选非急诊PCI冠心病患者,进行术前CYP2C19基因型、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以及心肌酶学指标cTNI的检测,并在所有接受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中进行术后24 h的cTNI复测。根据患者是否存在CYP2C19功能丧失性等位基因(*2或*3)将其分为非携带组与携带组,比较两组患者在PCI术前的血小板聚集率,以及术前和术后的cTNI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在总共入选的365例接受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患者中,CYP2C19功能丧失性等位基因非携带组150例(41.1%),携带组215例(58.9%)。其中携带*2位点等位基因的患者199例(54.5%),包括杂合型161例(44.1%)及纯合型38例(10.4%);携带*3位点等位基因的患者24例(6.6%),均为杂合型。非携带组与携带组间的血小板聚集率存在显著性差异(52.2±13.2)%vs(58.9±11.1)%,P<0.001)。两组患者的cTNI水平在PCI术后均较术前有显著升高,其中非携带组由0.027 ng·mL-1升高至0.409 ng·mL-1(P=0.002),携带组由0.038 ng·mL-1升高至0.318 ng·mL-1(P<0.001),但同一时期内组间cTNI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携带CYP2C19功能丧失性等位基因可导致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减弱,但并不影响非急诊PCI患者术后24 h内的cTNI水平。
张晓星闫丽荣王冬雪韩璐璐李彦刘红刘玉清李一石
关键词:氯吡格雷基因多态性血小板聚集率心肌酶
六种基因多态性对中国汉族人群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影响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评价VKORC1、CYP2C9、GGCX、PROC、EPHX1及CYP4F2基因多态性对中国汉族人群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488例服用华法林抗凝且国际标准化比值均稳定达标的中国汉族患者,抗凝指证包括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房颤及肺血栓栓塞症,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上述6种基因多态性检测,并记录患者平均每日华法林稳定剂量、人口学信息及合并用药情况等;分析VKORC1、CYP2C9、GGCX、PROC、EPHX1及CYP4F2基因多态性、人口学信息及合并用药对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影响。结果VKORC1和CYP2C9基因多态性共解释了50%以上的中国汉族患者华法林稳定剂量的个体差异,其影响程度大于人口学特征、合并用药等因素;CYP4F2基因多态性仅能解释1%中国汉族患者的华法林稳定剂量的个体差异;GGCX、PROC及EPHX1基因多态性不影响中国汉族患者的华法林稳定剂量。结论VKORC1和CYP2C9基因多态性是影响中国汉族人群华法林稳定剂量的主要遗传因素。
娄莹韩璐璐李彦张晓星柳志红唐闽禹海文王巍许建屏刘红李一石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华法林
中国汉族人群华法林稳定剂量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被引量:27
2014年
目的 建立针对中国汉族患者的华法林稳定剂量预测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 入选488例口服华法林抗凝的中国汉族患者,其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1.5~3.0,且INR均稳定达标,抗凝指征包括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心房颤动及肺血栓栓塞症.检测患者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亚基1(VKORC1)、细胞色素P450 2C9(CYP2C9)及细胞色素P450 4F2(CYP4F2)基因多态性,记录患者平均每日华法林剂量、人口学信息及合并用药情况等;并将入选患者按入选的先后顺序分为建模组(323例)和验证组(165例).在建模组患者中,应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华法林稳定剂量预测模型;在验证组患者中,比较患者的实际剂量与预测剂量的差别,从而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初步验证.结果 华法林稳定剂量预测模型包括VKORC1、CYP2C9、CYP4F2基因型,以及患者的年龄、体质量、身高、合并应用胺碘酮、地高辛等因素(该模型R2=0.652,P<0.001);该模型在验证组患者中的平均预测剂量与患者的实际平均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1±1.03) mg比(3.53±1.41)mg,P=0.779],其中60.6%(100/165)的患者华法林预测剂量为理想预测剂量,17.6%(29/165)的患者华法林预测剂量过低,21.8%(36/165)的患者华法林预测剂量过高.结论 基于VKORC1、CYP2C9和CYP4F2基因多态性的剂量预测模型可以帮助预测中国汉族患者华法林稳定剂量.
娄莹华潞韩璐璐李彦张晓星唐闽禹海文柳志红王巍许建屏刘红李一石
关键词:华法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