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广政

作品数:10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磁共振
  • 4篇成像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影像
  • 3篇体层摄影
  • 3篇X线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隐匿性肋骨骨...
  • 2篇影像学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瘤
  • 2篇肋骨
  • 2篇肋骨骨折
  • 2篇脊椎
  • 2篇浆细胞
  • 2篇浆细胞瘤
  • 2篇骨折

机构

  • 10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0篇李广政
  • 4篇张征宇
  • 3篇胡粟
  • 3篇李勇刚
  • 2篇杨宪峰
  • 2篇胡春洪
  • 2篇江南
  • 2篇丁焕芝
  • 1篇李锐
  • 1篇张妤
  • 1篇李平
  • 1篇戴颖钰
  • 1篇周小飞
  • 1篇黄瑾瑜
  • 1篇黄仁军
  • 1篇杜明占
  • 1篇滕跃
  • 1篇周姝娟
  • 1篇刘楠
  • 1篇金敏敏

传媒

  • 5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江苏医药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源CT大螺距Flash模式与双能模式在头颅血管成像中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比较在头颅CT动脉造影(CTA)成像中,双源CT的大螺距Flash模式与双能模式(DECT)在成像质量,辐射剂量方面有无区别。方法从2012年8月~2013年1月疑似颅内动脉瘤109例患者中,选出两组不同检查模式的病例,每组20例。两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5级评分,同时比较两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 Flash组和DECT组扫描模式的CTDIvol、DLP分别为:30.17±1.74mGy,697.14±38.23mGy?cm;13.52±0.58mGy,289.92±16.56mGy?cm。两组间颅内血管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Z=-0.403,P=0.715)。颅底血管的椎基底动脉无统计学差异(Z=-1.286,P=0.12),而颈内动脉C2-C5段图像质量DECT组明显低于Flash组(Z=-6.273,P<0.001)。结论两种模式的图像质量在颅内血管和颅底椎基底动脉上无明显差异;对于颅底颈内C2-C5段,Flash模式明显优于DECT模式。Flash模式的辐射剂量要大于DECT模式。
戴颖钰刘楠张征宇杨宪锋李广政
关键词:大螺距双能CT图像质量
带球囊食管腔内磁共振成像线圈、成像方法、设备及介质
本申请公开了带球囊食管腔内磁共振成像线圈、成像方法、设备及介质,涉及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食管腔内磁共振成像线圈包括:目标磁共振成像线圈、及位于目标磁共振成像线圈表面的可注水球囊,目标磁共振成像线圈的末端设置球囊注水口,球...
李勇刚朱华彬李锐裴强滕跃张思越李广政
多层螺旋CT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丁焕芝李广政
腕关节外伤的X线和CT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对比分析X线和CT在腕关节外伤中的诊断效能.方法对比分析22例腕关节外伤患者的X线、多层螺旋CT成像资料.结果22例共发现29处骨折,骨折部位以舟状骨多见(19/29).X线及CT明确骨折分别为19处和29处,两者骨折检出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及CT作为腕关节外伤的主要检查手段,能较好地明确骨折有无及对骨折部位、形态等进行观察,CT在骨折的显示方面明显优于常规X线.
杨宪峰胡粟李广政张征宇胡春洪
关键词:腕关节外伤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POEMS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POEMS综合征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临床确诊的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结果 6例POEMS综合征患者均存在骨病变,CT上表现为斑片状骨质密度增高影(3例)或伴有硬化边的骨质密度减低区(3例);MRI上表现为T1WI等或略低信号,T2WI等低或等高信号。6例中,脏器肿大5例、多发淋巴结肿大2例、多浆膜腔积液5例。结论 POEMS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克隆性浆细胞疾病,可累及多个系统,影像学上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以尽早提示临床。
江南胡粟胡春洪李广政张妤
关键词:POEMS综合征浆细胞瘤磁共振
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2014年
目的:分析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认识。方法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5例,均行X线检查,4例行CT三维扫描,4例行MRI检查(其中增强扫描3例)。结果全部病例均位于胸椎,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溶骨性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结论影像学检查可较为详细地显示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病变特征,为其诊断及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李广政茆雯雯周小飞江南
关键词:脊椎肿瘤浆细胞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脊椎骨嗜酸性肉芽肿的MRI影像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脊椎骨嗜酸性肉芽肿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椎骨嗜酸性肉芽肿的MRI表现。结果发生于颈椎3例,胸椎4例,腰椎4例;单发8例,多发3例;病变椎体表现为楔形或铜钱样变扁,TI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及STIR序列为高或混杂信号;可伴椎旁软组织肿块形成,邻近椎间盘形态正常或轻度膨降,破坏区内可见残存小骨片而无死骨存在;增强扫描,病变及周围软组织肿块呈明显强化。结论脊椎骨嗜酸性肉芽肿的MRI表现有一定特点,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金敏敏周姝娟李广政张征宇
关键词:嗜酸性肉芽肿脊椎磁共振成像
ZooMit-DWI对肺癌的病理分型诊断价值:与常规DWI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ZooMit-DWI在肺癌成像中的可行性及在肺癌不同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鉴别中的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76例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DWI(C-DWI)和ZooMit-DWI(Z-DWI),并分别测量其ADC值。比较两种成像序列的图像质量,评估不同观察者测量ADC值的一致性。分析两种DWI序列在不同肺癌病理类型及肺癌高中分化、低分化两组中的ADC值差异,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最终入组63例患者,其中肺小细胞癌9例,鳞癌20例,腺癌34例。Z-DWI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及图像信噪比、对比度、对比噪声比均较C-DWI图像高(P<0.05)。不同观察者测量C-DWI与Z-DWI图像ADC值的ICC分别为0.746(95%CI:0.61~0.84)、0.886(95%CI:0.82~0.93)。肺小细胞癌、鳞癌、腺癌的Z-ADC平均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ADC平均值在小细胞癌组与鳞癌组(P<0.05)、腺癌组(P<0.05)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鳞癌组和腺癌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Z-ADC值及C-ADC值在肿瘤中高分化组、低分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Z-ADC值及C-ADC值诊断中高分化、低分化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7、0.776。结论:ZooMit-DWI序列在肺部肿瘤成像的图像质量及ADC值测量的可重复性均优于常规DWI序列,ZooMit-DWI序列有助于肺癌不同病理类型及组织分化程度的鉴别诊断。
李广政黄仁军杜明占胡粟李勇刚李平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肺肿瘤病理类型
纹理分析及功能磁共振成像预测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运用纹理分析及功能磁共振成像预测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方法搜集74例有完整病理学资料及影像学图像的患者,分为突变型组及野生型组。在T2WI图像上勾画感兴趣区(ROI)得到纹理特征值,同时对动态增强(DCE)图像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到DCE图像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以及IVIM图像参数:灌注分数(f),真实扩散系数(D),假性扩散系数(D*)。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对获得的数据进行一致性评估,纳入ICC>0.7的特征。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来比较纹理特征值、功能参数值以及临床病理学特征值在组间的差异。对得到的特征以及功能参数进行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绘画。结果 40个纹理特征在组间有差异,S(1,0)AngScMom, S(1,1)DifEntrp, S(2,0)Correlat, S(2,0)DifEntrp, S(0,2)DifEntrp, S(2,2)DifEntrp及S(3,3)DifEntrp七个纹理特征最终纳入ROC曲线分析。其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AUC)为0.795,灵敏度为85.37%,特异度为63.64%。而功能参数值在组间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在临床病理学特征中,神经侵犯在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39)。将纹理特征与神经侵犯联合预测,AUC为0.815,灵敏度为63.41%,特异度为90.91%。结论 T2WI图像纹理分析结合神经侵犯状况可以预测患者KRAS基因突变。
孙丹琦王灵华李广政黄瑾瑜李勇刚
关键词:直肠癌纹理分析KRAS功能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70例拟诊肋骨骨折的胸部外伤患者的X线平片及多层螺旋CT资料,比较CT轴位与三维重建图像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检出率.结果 70例胸部外伤患者共发现隐匿性肋骨骨折165处.CT轴位及CT三维重建检出隐匿性肋骨骨折分别为155处(93.9%)和165处(100%),两者在隐匿性肋骨骨折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5,P=0.003).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丁焕芝张征宇杨宪峰李广政
关键词:后处理技术骨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