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亮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解放军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军事

主题

  • 3篇联测
  • 2篇激光
  • 1篇扫描数据
  • 1篇数学模型
  • 1篇双频
  • 1篇水陆
  • 1篇全息
  • 1篇物理模型
  • 1篇均值漂移
  • 1篇雷达
  • 1篇机载
  • 1篇激光雷达
  • 1篇激光扫描
  • 1篇激光扫描数据
  • 1篇共光路
  • 1篇高光谱成像
  • 1篇岸线

机构

  • 4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解放军信息工...

作者

  • 4篇付成群
  • 4篇方亮
  • 3篇王勇
  • 3篇谢立军
  • 1篇方涛

传媒

  • 2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兵工学报
  • 1篇兵器装备工程...

年份

  • 4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迅捷联测的全息三维联测方法
2016年
为快速获取和实现再现空间实体对象的姿态、分层、分类以及其内部地球物理特性,在3个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引入了全息三维联测的概念与内涵,在理论上论述了机载双频激光雷达扫描技术、激光—高光谱共光路技术和瞬变电磁地空探测技术,并建立了迅捷联测物理模型和全息三维数学模型,在应用上论述了空陆联测技术、水陆联测技术和全息三维建模方法;空地联测、光谱联测、水陆联测、地空探测等联测理论与方法,在探测方法上密切关联,在探测对象上互相补充,从而形成了全息三维联测方法。
付成群方亮谢立军王勇
关键词:物理模型数学模型
机载双频激光雷达样机设计与水陆联测试验
2016年
为了识别水下目标和获取水陆一体的三维地形数据,运用机载双频激光探测的原理,建立了水陆联测数学模型,设计了机载双频激光雷达样机,进行了水陆联测试验。运用蓝绿激光扫描技术以实现水下地形的实时测绘,运用红外激光扫描技术以实现陆地目标的快速精细探测,采用机载双频激光雷达技术把蓝绿激光扫描技术与红外激光扫描技术进行结合,先后产生两个激光脉冲回波,结合飞行平台的一维运动,共同构建地表和海底表面的三维坐标点云,获取地表和海底的三维地形,实现水下目标的识别和水陆一体化量测。试验结果显示,每平方米地面点云数量达到12个,水下勘测点云数量达到2~4个,水下测深达到5~7米,既提高了陆地目标的探测精度又实现了水下目标的探测,验证了水陆联测系统的可行性。
付成群方亮谢立军王勇
高光谱-激光共光路联测设计与试验被引量:2
2016年
为解决同时对空中、地面和水下等目标进行精确的距离、方位和光谱属性探测问题,提出了高光谱-激光雷达共光路探测原理和计算模型,以及原理样机设计方法,并进行高光谱-激光雷达共光路探测试验。试验生成了高光谱与激光雷达合成数据,每个点具有坐标信息和光谱信息,对合成前后数据进行对比,可以实现对不同目标识别伪装,并对目标进行精确定位。试验结果表明,高光谱-激光雷达共光路联测方法具有可行性。
付成群方亮谢立军王勇
关键词:高光谱成像激光扫描数据
基于均值漂移的海岛(礁)岸线快速提取被引量:5
2016年
为了解决海岛(礁)岸线提取的自动化问题,提高海岛(礁)岸线提取的速度与精度,提出了基于均值漂移的海岛(礁)岸线快速提取方法。首先在保证影像整体轮廓的同时构建低分辨率影像,从而缩短算法的运行时间;然后利用均值漂移技术进行高斯低通滤波处理,提高算法的抗噪性;最后通过区域增长法自动选择种子点,结合区域合并差异性度量准则实现对遥感影像的形状和颜色的识别,从而完成对海岸线的自动提取。使用该方法对海岛(礁)影像进行了海岛(礁)岸线提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实现所有岛礁岸线的自动提取,相比于通过人工方式,提取时间从729s缩短为3s,极大地缩短岸线提取的时间,同时能较好地满足成图效果。
方亮付成群方涛洪建国
关键词:均值漂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