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疫情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水痘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聚集性
  • 2篇聚集性疫情
  • 2篇菌病
  • 2篇病毒
  • 1篇电机
  • 1篇新型冠状病毒
  • 1篇信息化
  • 1篇信息化建设
  • 1篇疫情分析
  • 1篇远程
  • 1篇远程控制
  • 1篇人间布鲁菌病
  • 1篇水痘暴发
  • 1篇水痘暴发疫情

机构

  • 9篇淮安市疾病预...
  • 2篇淮阴师范学院
  • 2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淮安市清河区...

作者

  • 9篇张正
  • 7篇高强
  • 3篇张文艺
  • 3篇潘恩春
  • 2篇苏琦
  • 2篇周伟忠
  • 2篇唐丽
  • 1篇于浩
  • 1篇李卓
  • 1篇胡锦流
  • 1篇祖荣强
  • 1篇谈忠鸣
  • 1篇缪丹丹
  • 1篇张芹
  • 1篇杨鹏飞
  • 1篇蔡蓉
  • 1篇孙中明

传媒

  • 4篇江苏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华地方病学...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2013-2018年江苏省淮安市人间布鲁菌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了解江苏省淮安市人间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相关数据,对淮安市2013-2018年布病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和临床特征分析.结果2013-2018年江苏省累计报告布病704例,年均发病率为0.1467/10万,其中淮安市报告32例,占全省总病例数的4.55%,年均发病率为0.1100/10万.各年度发病数(率)分别为2例(0.0416/10万)、4例(0.0834/10万)、6例(0.1247/10万)、6例(0.1232/10万)、8例(0.1636/10万)和6例(0.1221/10万).病例以男性居多(20例,62.5%),年龄主要集中在40~<60岁(20例,62.5%),职业主要是农民(21例,65.6%).接触动物以羊为主,接触方式多为饲养和屠宰.病例主要集中在3-9月发病(26例),除洪泽区外,各县区均有病例.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乏力、多汗和关节肌肉痛,分别为30例(93.8%)、28例(87.5%)、25例(78.1%)和22例(68.8%),部分病例出现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表现.结论淮安市布病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地区分布特征明显;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热、乏力、多汗.应加强对布病的监测,对高危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减少布病的发生.
张正高强苏琦张文艺胡锦流周伟忠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
淮安市1起由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引起的聚集性疫情的调查分析
2023年
目的了解1起由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本起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序列分析,并进行溯源分析。结果本起疫情持续时间为2022年11月1—6日,报告新冠感染者13例,以男性为主(占61.5%),中位年龄为52岁;包括无症状感染者10例(占76.9%)、确诊病例轻型2例(占15.4%)和普通型1例(占7.7%)。病例病毒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与邻省“10.04”疫情1例本土病例感染毒株高度同源。结论本起疫情高度怀疑为外省输入引发,病毒株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
许磊高强蔡永丽张正杨鹏飞夏文玲于浩蔡元兰方允静潘恩春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聚集性疫情基因测序
淮安市洪泽区某小学一起水痘暴发疫情的调查分析
2024年
目的 分析淮安市洪泽区某小学一起水痘疫情流行特征及处置过程,为今后控制水痘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对2020年12月淮安市洪泽区某小学水痘暴发疫情进行病例搜索、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及现场环境调查,并对不同特征人群水痘罹患率采用χ2检验进行流行病学统计描述。结果 此次水痘疫情从2020年12月8日持续至2021年7月3日,累计报告水痘病例82例,罹患率为3.78%;疫情先后波及27个班级,占学校班级总数的60.00%(27/45),一年级发病最多,为24例,占总发病例数的29.27%;男、女性别比为1.1∶1,学生和教师的水痘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8.960 0,P<0.05);男、女水痘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4 5,P>0.05)。7~<8岁年龄组病例最多,为20例,占总发病例数的24.39%;82例病例中23例接种过水痘疫苗,且只接种过1剂次,突破性水痘发病率占28.05%(23/82)。结论 学生是水痘的高发群体,应加强学校的水痘监测,发现疫情后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加大水痘宣传力度以提升学生水痘疫苗的接种率,尤其是提高第2剂次水痘疫苗的接种率。
唐丽曹永红张正蔡永丽高强李双姝
关键词:水痘儿童疫情
一种气溶胶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溶胶采集装置,机箱的一侧内壁通过下支架固定有下采集盒,下采集盒的底部安装有穿过机箱的进气管,下采集盒的正上方安装有上采集盒,上采集盒通过上支架固定在机箱的内壁,上采集盒的顶部安装有穿过机箱的排气管,...
唐丽高强李双姝张正蔡永丽杨立云
淮安市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平台构建与实践被引量:1
2023年
淮安市疫情防控指挥调度信息平台由市政府部署、市卫健委推进建设,充分聚焦监测与处置两个关键领域,经不断测试、优化和升级,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对该平台现况、应用成效、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期为健全城市重大传染病多层次、全方面的防控体系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撑。
许磊高强潘恩春张正万春雨蔡奔石为业
关键词:传染病联防联控信息化建设
2型糖尿病人群肝功能异常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人群肝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为其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4年对淮安市清河区和淮安区在社区管理的2型糖尿病人群开展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生化检验。用SPSS 19.0对研究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9 773例,发现肝功能异常2 385例,异常率为24.4%。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性别、年龄、居住地、吸烟、饮酒、饮茶、口服降糖药、控制饮食、加强运动、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和脑卒中13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OR=1.924,95%CI:1.706~2.170)、年龄(OR=2.107,95%CI:1.774~2.503)、居住地(OR=1.592,95%CI:1.417~1.788)、饮酒(OR=1.252,95%CI:1.098~1.427)、高血压(OR=1.393,95%CI:1.257~1.544)、高血脂(OR=1.235,95%CI:1.095~1.392)和脑卒中(OR=1.172,95%CI:1.017~1.356)是2型糖尿病人群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而饮茶(OR=0.829,95%CI:0.724~0.950)、口服降糖药(OR=0.868,95%CI:0.783~0.963)是保护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人群肝功能异常率较高,受到多危险因素共同影响,建议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控制措施以减少2型糖尿病人群肝功能异常的发生。
张正孙中明张芹缪丹丹于浩苏明潘恩春
关键词:肝功能异常影响因素
淮安市2010—2019年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了解淮安市水痘流行病学特点及其流行规律,为进一步完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淮安市2010—2019年水痘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结果 2010—2019年,全市共报告水痘病例18 649例,年均发病率为38.03/10万,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χ趋势2=14 009.94,P<0.01)。发病呈一定季节性,每年10月至次年1月的发病主高峰占53.89%,5—7月的次高峰占23.97%。全市各县区均有病例报告,发病率前3位的为开发区(86.56/10万)、清江浦区(73.43/10万)、淮阴区(72.50/10万)。男性发病率(41.72/10万)高于女性(34.3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88,P<0.01);<15岁年龄组占80.26%;病例数前3位的职业为学生、幼托儿童、散童。2010—2019年共报告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5起,占56.25%,均发生在学校,其中小学占71.1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事件报告及时性与疫情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49,P<0.05)。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的1 280例病例中,有水痘疫苗免疫史占26.86%,无免疫史占63.34%,不详占9.80%。结论 2017年水痘参照丙类传染病管理后,淮安市报告的水痘发病率明显增加,应继续加强水痘疫情监测,建议将水痘疫苗列入常规免疫程序。
张文艺李卓苏琦张正高强蔡蓉
关键词:水痘流行病学特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8例布鲁氏菌病高危从业人员感染现况调查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了解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的感染现况和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布鲁氏菌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羊交易市场内的从业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查,探讨布鲁氏菌病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208例从业人员,以本地中年男性为主,文化程度较低,个人防护不到位,涉及多个高危岗位。检查发现布鲁氏菌感染阳性11例,总感染率为5.29%。影响因素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屠宰是可能的危险因素(OR=4.07, 95%CI:1.05~15.81),工作中戴手套是可能的保护因素(OR=0.25, 95%CI:0.07~0.85)。结论建议开展通俗易懂的宣传教育,引导从业人员做好自身防护,改正不良行为,加强布病防控力度。
张正张正谈忠鸣谈忠鸣周伟忠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影响因素
一起由德尔塔病毒株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分析一起由德尔塔病毒株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及传播链,为进一步做好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淮安市一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临床特征、新冠疫苗接种史、传播链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该起疫情发病时间为2021年7月28—31日,共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2例,男女性别比为2∶1,年龄中位数为55.50岁;均从核酸筛查中发现,普通型11例,轻型1例;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者占66.67%,12例病例均接种了新冠疫苗,完成2针次9例(75.00%)。二代病例潜伏期为2 d。密切接触者326人,发病2例,总续发率为0.61%。1号病例密切接触者107人,发病1例,续发率为0.93%;3号病例密切接触者115人,发病1例,续发率为0.87%。本次病例1、2、3号的病毒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为德尔塔毒株,病毒序列和南京市某报告病例一致。结论 本次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病毒序列为德尔塔毒株,近距离接触传播为其主要传播方式。经采取相关管控措施,有效遏制了疫情传播扩散。
张文艺高强张正万春雨杨立云
关键词: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