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璐

作品数:8 被引量:122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教育
  • 2篇拔尖
  • 1篇学术
  • 1篇学术人才
  • 1篇学位
  • 1篇学位制
  • 1篇学位制度
  • 1篇学者
  • 1篇研究生教育
  • 1篇哲学博士
  • 1篇荣誉
  • 1篇荣誉教育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通识
  • 1篇图景
  • 1篇农技
  • 1篇农技推广
  • 1篇农科
  • 1篇农业

机构

  • 8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江苏省教育科...

作者

  • 8篇姜璐
  • 7篇董维春
  • 4篇刘晓光
  • 1篇张炜
  • 1篇张海滨
  • 1篇詹群

传媒

  • 1篇教育科学
  • 1篇江苏高教
  • 1篇比较教育研究
  • 1篇中国大学教学
  • 1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清华大学教育...
  • 1篇学位与研究生...
  • 1篇中国农业教育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大学公益性农技推广组织模式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基于310份有效问卷收集的量化资料,运用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大学公益性农技推广组织结构和组织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萃取的3个公因子——高校参与公益性农技推广的政策制度安排、高校管理者对公益性农技推广的态度、高校参与公益性农技推广的需求与价值体现,对大学公益性农技推广组织模式产生显著影响。结合3个公因子及其中负荷量高的子因子与组织模式的不足,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刘晓光姜璐詹群
关键词:公益性农技推广主成分分析
博士学位制度起源与博士生培养模式演变
2024年
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需要厘清学位制度起源与模式演变。博士学位起源于欧洲中世纪,以巴黎大学为代表,早期仅授予医学、法学和神学三科,以辩论为主,是最高智力能力的标志。科学革命后,哲学博士学位逐步取得合法地位,以柏林大学为代表,通过研讨班、研究所和书面论文等制度设计,形成了洪堡模式,是对学位获得者独立开展学术研究能力的认可。美国通过研究生院制度,促进了博士生教育规模化和多样化,形成了美国模式。为适应产业革命对实用人才的需求,欧洲创办了专门学院,美国形成了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不同模式的学位制度有其历史背景与社会属性,在健全中国特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时,需要结合中国国情,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发展。
董维春姜璐姜璐
关键词:哲学博士专业学位学位制度研究生教育
美国本科拔尖人才培养实践探究——以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荣誉学院为例被引量:13
2021年
荣誉学院是美国荣誉教育培养本科拔尖人才的主要组织形式。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荣誉学院被评为全美最佳荣誉学院,从"现状-原因"的个案演绎视角,探究美国培养本科拔尖人才的实践策略。研究发现荣誉学院在培养目标上体现为高标准与多向度的全面塑造,组织内部为学术与教学秩序融合的书院模式,外部组织架构是与专业学院的跨学科合作。在具体培养实践过程中,招生与筛选采取多层、开放的录取和筛选分流机制,课程设置为混合-阶梯式,教学方式为寓教于研、协作式与情境式教学方式的集合。美国荣誉学院是现代精英教育的坚守与革新,通过构建师生共同体、发挥跨学科和院系合作的外溢效应,打破人才培养特区的藩篱,培养本科拔尖人才并使其走向卓越。
姜璐刘晓光董维春
关键词:本科教育拔尖人才培养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互动与共变研究——基于系统耦合关系的视角被引量:46
2018年
高等教育结构和产业结构是隶属于社会大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两者相互独立又彼此影响。本文基于系统耦合关系视角,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2005-2016年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动关系。研究发现: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形成互动与共变,两者的耦合度处于磨合阶段向提升阶段的临界点,处于磨合瓶颈期;协调度跨越低度协调,处于中度协调阶段,两者整体的耦合协调度在缓慢增进。研究认为:需加强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可持续的教育结构调整机制、加强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对接。
姜璐李玉清董维春
关键词:高等教育结构产业结构
拔尖创新学术人才的成长规律研究——基于青年“长江学者”群体状况的计量分析被引量:29
2018年
本文以229名青年长江学者为研究对象,运用CV分析方法构建指标体系,从该群体状况的自然特征与成长过程,探索出拔尖创新学术人才的广义成长周期为20年,与青年长江学者当选年龄的峰值对应;教育阶段形成连贯的长周期培养模式,且硕博贯通为关键成长路径;校际流动、留学背景和博士后的经历明显缩短成才的时间;学术职业发展阶段的学缘结构相对多元等。藉此研究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实践依据和导向。
姜璐董维春刘晓光
关键词:拔尖创新学术人才长江学者
面向新农科的农业特色通识核心课程体系构建——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被引量:21
2020年
通识教育是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培养新型农业人才的重要理念与实践内容。基于未来导向的愿景,明晰新型农林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结构的应然要求,揭示当前农林人才培养及农业高校通识课程建设的问题。通过探析美国哈佛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的典型例证,探寻核心课程六大领域与博雅教育“七艺”、中国“六艺”的历史渊源以及人文与涉农学科的整合与链接,并基于校本基础,构建了“六类八门十学分”的农业特色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南农八门课)。鉴于此,深刻理解通识教育理念在农林院校中的作用;“通特”结合,构建“农业特色通识核心课程体系”;基于未来导向,知识与能力链接;优化支撑要素,重视通识核心课程实施效果,以期为新农科建设中新型农林人才的培养提供经验。
董维春姜璐张炜
关键词:农业特色
目标、策略与保障: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三维行动路径被引量:6
2018年
基于戈夫曼"拟剧论"的角色定位、个体演绎和行动保障,以中国42个一流大学的建设方案为研究样本,将质性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并绘制编码表,从目标维、策略维和保障维解析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三维行动路径。研究发现:目标维,整体布局"三步走"、目标定位"分梯队"、建设速度"分步伐"形成角色定位;策略维,以一流人才培养为根本、"学科群"模式凝聚学科成长、强调问题导向与原始创新、以学科领军人才为引领等汇聚个体演绎;保障维,顶层统筹、校院两级治理、动态调整机制等为我国一流大学提供行动保障。籍此三维行动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进路指向。
姜璐董维春张海滨
美国现代大学荣誉教育:历史图景与体系构成被引量:9
2022年
荣誉教育是现代大学培养本科学术精英人才的有效方式。通过历时性视角纵向剖开,美国荣誉教育在自由教育、实用主义与科研精神的交织和百年更迭中,展现了“重拾与移植”“确立与试点”“催化与扩展”“延伸与贯通”的历史图景。宏观视域下的体系概貌:荣誉学院/项目在美国高等教育的各类别高校中纵向延伸与嫁接,打破同质化与学术锁步,整体搭建了“大众-精英”的荣誉教育体系。深谙其图景变迁与体系构成的逻辑,美国荣誉教育是在古典与现代、教学与科研、大众与精英的“三重张力”之下“进化”,以“理性神话”应对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精英教育坚守和多元教育需要。由此镜鉴,对我国即将迎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有效融合“三重张力”培养本科拔尖人才,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塑造的统一;构建全面的本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从“试点”到“整体”布局的跨越。
姜璐董维春
关键词:荣誉教育历史图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