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能武

作品数:9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页岩
  • 4篇微裂缝
  • 3篇油气
  • 3篇油气资源
  • 3篇盆地
  • 3篇裂缝
  • 3篇勘探
  • 2篇油气资源勘探
  • 2篇致密
  • 2篇致密储层
  • 2篇石油
  • 2篇石油化工
  • 2篇石油化工技术
  • 2篇资源勘探
  • 2篇微观非均质性
  • 2篇物性
  • 2篇陆相
  • 2篇化工
  • 2篇化工技术
  • 2篇核磁

机构

  • 9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9篇周能武
  • 7篇卢双舫
  • 5篇王民
  • 3篇李文浩
  • 2篇李明
  • 2篇肖佃师
  • 2篇谭昭昭
  • 1篇李剑
  • 1篇席胜利
  • 1篇张雷
  • 1篇朱秋影
  • 1篇陈方文
  • 1篇莫午零
  • 1篇刘新社
  • 1篇周磊
  • 1篇张春林
  • 1篇黄正良
  • 1篇黄文彪
  • 1篇刘薇

传媒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油气藏评价与...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18
  • 1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高—过成熟陆相断陷盆地页岩与海相页岩储层特征对比——以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和四川盆地龙马溪组为例被引量:4
2023年
我国陆相断陷盆地含气页岩发育广泛,以往主要作为气源岩研究,对其储集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亟须开展相应研究来明确陆相断陷盆地页岩储层发育主控因素。选取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与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利用有机地化、全岩分析、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附和核磁共振等实验,对比研究高—过熟陆相断陷盆地和海相含气页岩储层特征差异并探讨主控因素。研究表明:沙河子组页岩形成环境多样,有机质类型以Ⅲ型(腐殖型)为主,黏土矿物含量高,胶结石英发育,黏土相关孔和石英粒间孔为主要孔隙类型,比表面积小但孔径大,储层发育受压实作用、黏土矿物转化和煤层发育的控制;龙马溪组页岩形成于陆棚环境,有机质类型以I型(腐泥型)为主,有机质丰度高,生物成因石英含量高,有机孔和黏土相关孔为主要孔隙类型,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主控孔隙发育。整体上,沙河子组页岩储层发育条件稍差于龙马溪组,但平原沼泽微相页岩紧邻煤层发育,自生胶结石英发育、伊蒙混层比例高,储层有机质丰度高、可压性好、孔体积和比表面积较大、孔隙发育较好,可作为潜在有利目标开展进一步评价研究。
赵仁文肖佃师肖佃师周能武
关键词:龙马溪组沙河子组陆相断陷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乌拉力克组页岩气勘探潜力——以忠平1井为例被引量:24
2021年
忠平1井的勘探突破揭示了中国北方海相页岩气在富集条件方面与南方海相页岩气有较大差异。通过最新钻井资料及野外露头剖面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乌拉力克组低TOC含量"新型"海相页岩气富集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包括泥页岩的矿物组分、孔隙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含气性等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乌拉力克组泥页岩矿物组分以长英质矿物为主,其次为碳酸盐矿物和黏土矿物,黏土矿物以伊利石和伊/蒙间层为主,其次为绿泥石、高岭石。(2)乌拉力克组孔隙度低(基本小于2.0%),以粒内孔、微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有机质孔不发育;孔隙以中孔发育为主,孔隙发育受控于岩性。(3)泥页岩有机质类型属于Ⅰ—Ⅱ1型,其中以Ⅰ型(即腐泥型)干酪根为主;TOC含量主要介于0.1%~3.71%之间,平均为0.49%;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RO)分布于0.8%~2.5%之间,大部分处于高—过成熟阶段,不同地区有一定差异性。(4)乌拉力克组泥页岩现场解吸气含量分布在0.07~0.63 m^(3)/t之间,平均为0.3 m^(3)/t,运用USBM法对损失气量进行恢复,得到的损失气量为0.43~1.83 m^(3)/t,平均为1.09 m^(3)/t,地下总含气量介于0.76~2.46 m^(3)/t之间,平均为1.65 m^(3)/t,反映乌拉力克组泥页岩含气性较好,揭示中国北方海相泥页岩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勘探潜力。
席胜利莫午零刘新社张雷李剑黄正良王民张春林朱秋影言语周能武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页岩气勘探潜力
一种裂缝型致密储层微裂缝分级定量表征方法
本发明涉及油气资源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裂缝型致密储层微裂缝分级定量表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微裂缝发育特征观察;步骤二:纳米级裂缝定量评价与表征;步骤三:微米级裂缝定量评价与表征。本发明首次提出了一套定量表征...
李文浩卢双舫谭昭昭周能武何涛华
文献传递
致密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研究及其意义——以泌阳凹陷为例
致密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影响着宏观油气“甜点”的非均质性。为全面描述致密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本文以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核桃园组核三段致密储层为例,通过X射线衍射、孔渗分析、高压压汞、扫描电镜、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微米CT等多种实...
周能武
关键词:油气资源致密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矿物组分
文献传递
一种裂缝型致密储层微裂缝分级定量表征方法
本发明涉及油气资源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裂缝型致密储层微裂缝分级定量表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微裂缝发育特征观察;步骤二:纳米级裂缝定量评价与表征;步骤三:微米级裂缝定量评价与表征。本发明首次提出了一套定量表征...
李文浩卢双舫谭昭昭周能武何涛华
文献传递
运用大视域拼接扫描电镜定量研究泥页岩微观非均质性被引量:1
2018年
为研究泥页岩的微观非均质性,建立非均质性的定量评价标准,运用扫描电镜大视域拼接技术对泌阳凹陷核桃园组核三段的4块黑色泥页岩样品的扫描电镜图片进行了分析处理,从而获得一系列高精度、大视域的成像图,然后通过背散射成像与能谱分析获得了大视域成像图片所对应的矿物分布情况。选定变异系数(C.V)并结合代表视域边长(REL)来建立非均质性定量评价模型,确定C.V=0.1为非均质性强弱的标准。运用这一判别指标,对四川盆地龙马溪组的L1和牛蹄塘组的N1的泥页岩进行了矿物和孔隙的微观非均质性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孔隙非均质性是L1>N1,矿物非均质性是N1>L1;且四川盆地泥页岩的微观非均质性小于泌阳凹陷泥页岩的微观非均质性。
周能武王民王民李文浩卢双舫
关键词:泥页岩
一种页岩微裂缝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石油化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页岩微裂缝评价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页岩微裂缝评价方法通过低温氮气吸附与核磁共振联合表征微观孔径大小,以判别页岩微裂缝,并运用高斯拟合进行定量表征,同时进行微裂缝控因分析;由...
王民张金旭周能武卢双舫李明言语
文献传递
中国典型陆相盆地致密油成储界限与分级评价标准被引量:18
2021年
基于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泉头组和上白垩统青山口组砂岩、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下三叠统百口泉组砂砾岩和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混积岩等中国典型陆相盆地致密储集层微观孔喉表征结果,利用水膜厚度法、含油产状法、试油产能法、力学平衡法对致密油的理论下限、成藏下限、有效渗流下限和成储上限进行厘定;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比不同致密储集层孔喉结构差异,确定致密储集层分级界限,并分析与成储界限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致密储集层与常规储集层的分级界限对应物性上限,Ⅱ类与Ⅲ类致密储集层的分级界限对应有效渗流下限,Ⅲ类与Ⅳ类致密储集层的成储界限对应成藏下限,理论下限对应致密储集层和非储集层的界限。分级评价标准实际应用结果显示,致密油产量受控于致密储集层类型,Ⅰ类和Ⅱ类致密储集层是致密油高产的有利层段。图8表3参37。
周能武卢双舫王民黄文彪肖佃师焦晨雪王璟明田伟超周磊陈方文刘薇汪志璇
关键词:松辽盆地准噶尔盆地
一种页岩微裂缝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石油化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页岩微裂缝评价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页岩微裂缝评价方法通过低温氮气吸附与核磁共振联合表征微观孔径大小,以判别页岩微裂缝,并运用高斯拟合进行定量表征,同时进行微裂缝控因分析;由...
王民张金旭周能武卢双舫李明言语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