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斌

作品数:5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主控因素
  • 1篇盐岩
  • 1篇蚁群
  • 1篇蚁群算法
  • 1篇生物礁
  • 1篇石炭
  • 1篇石炭系
  • 1篇滩相
  • 1篇碳酸
  • 1篇碳酸盐
  • 1篇碳酸盐岩
  • 1篇碳酸盐岩裂缝
  • 1篇群算法
  • 1篇可靠性
  • 1篇可靠性分析
  • 1篇礁滩相
  • 1篇飞仙关组
  • 1篇
  • 1篇长兴组
  • 1篇沉积相

机构

  • 5篇西南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江苏油田
  • 1篇川庆钻探工程...

作者

  • 5篇吴斌
  • 4篇唐洪
  • 3篇张婷
  • 2篇王兴志
  • 1篇罗韧
  • 1篇张帆
  • 1篇张峰铭
  • 1篇杨跃明
  • 1篇曹刚
  • 1篇李盼
  • 1篇王素荣

传媒

  • 2篇现代地质
  • 2篇四川地质学报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川北地区飞仙关组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被引量:10
2012年
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对川北地区飞仙关组鲕粒滩储层的研究表明,其储集岩类型主要有鲕粒白云岩和鲕粒灰岩,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储集物性较差,多为低孔、低渗的裂缝-孔隙型和孔隙-裂缝型储层。研究区飞仙关组储层是海平面下降形成的一套产物,储层的发育及演化受到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控制。二叠纪长兴组生物礁古地貌高地和龙门山岛链的形成,为飞仙关组的沉积提供了高能沉积环境,而相对海平面的下降促进了高能滩体的形成,位于台地边缘的高能鲕粒滩体是储层发育的有利部位;混合水白云化作用和埋藏溶解作用为次生孔隙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能。
吴斌王兴志张帆杨跃明李盼
关键词:飞仙关组储层
华蓥山北倾没端地区石炭系沉积相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华蓥山北倾没端地区石炭系地层是发育在志留系侵蚀面上的一套碳酸盐台地相沉积,主要为晶粒白云岩和颗粒白云岩。根据对其沉积物特征、沉积组合和测井相的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有两种沉积相,三种沉积亚相,并可细分为膏云坪、膏盐潮池、生屑颗粒滩、鲕粒颗粒滩、滩间泻湖等微相。在石炭系黄龙组沉积早期区内主要处于干燥炎热的蒸发台地环境,随着海水的缓慢侵入以及气候的变化,黄龙组沉积晚期逐渐形成了局限台地相的沉积格局。
张婷唐洪吴斌
关键词:沉积相
川东北铁山-龙会地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被引量:22
2013年
针对铁山-龙会地区长兴组礁滩储层特征,采用岩心、薄片观察及测井解释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表明,该区储集岩类型主要有礁云岩和礁灰岩,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储集性能较差,多为低孔、低渗的裂缝-孔隙型和孔隙-裂缝型储层。长兴组储层电性特征明显,礁相储层表现为GR值低,电阻率值呈箱状,深浅双侧向具正差异;非礁相储层测井曲线表现为明显的指状或刺刀状特征,GR值低,三孔隙曲线起伏不明显,储层渗流受到裂缝影响。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控制了礁滩体的规模,为优质储层的发育奠定了基础,而沉积环境决定了沉积相带的展布,沉积相带影响了储层的储集性能;裂陷槽的上升盘和古地貌高地控制了台地边缘礁滩体的分布,是有利储集相带发育的基础;白云石化作用和溶蚀作用为次生孔隙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能。
唐洪吴斌张婷曹刚罗韧
关键词:长兴组生物礁川东北
利用蚁群算法识别及预测碳酸盐岩裂缝的方法探讨被引量:7
2012年
针对东部某碳酸盐岩油藏裂缝发育,在开发后期油藏内部裂缝系统油水分布复杂,储层有利发育区的确定存在多解性的情况,采用蚁群算法对该区裂缝进行识别和预测。笔者参照岩心和成像测井资料对蚂蚁参数值调优,系统描述了研究区裂缝的空间展布特征,即裂缝体系呈网状结构,NW向、NNE向及近EW向的三组裂缝簇占绝对优势。再利用钻井漏失量、生产资料及成像测井对裂缝预测结果进行可靠性分析,表明利用蚁群算法识别及预测裂缝的方法切实可行,能为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提供技术支持。蚁群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仿生学算法,在利用地震资料定量预测裂缝方面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吴斌唐洪王素荣王兴志徐立明徐正华
关键词:蚁群算法碳酸盐岩可靠性分析
两种新颖的离散裂缝建模方法探讨—DFN模型和DFM模型被引量:21
2010年
DFN模型和DFM模型裂缝建模技术经过近20年的发展,其理论和方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成功为裂缝性油气藏的开采提供了可靠的方案。但是由于裂缝性油藏本身存在的复杂和非均质性,两种裂缝建模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都存在一些问题。研究主要围绕DFN模型和DFM模型的优点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作了一个综合的剖析,对裂缝建模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吴斌唐洪张婷张峰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