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馨
-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我院328例门诊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方法对我院门诊药房2013年所收集的328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28例报告中,女性发生率(70.73%)明显高于男性(29.27%);在给药方式中,口服途径引发的ADR占56.10%,静脉滴注引发的ADR占41.77%;ADR发生率最高的是心脑血管系统药物(27.74%),其次是抗菌药物(25.30%)和神经系统药物(20.43%),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发生ADR居首位(28例),其次是大环内酯类(25例);ADR累及器官或系统ADR累及系统以消化系统损害最多,共117例(25.77%)。结论医院应加强ADR监测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刘东华王晓君于馨王堃郭欣韩志武
- 关键词:门诊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 万古霉素、美罗培南及替加环素在重症医学科药物利用评价标准的建立与应用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建立万古霉素、美罗培南及替加环素的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评价3种药物在本院重症医学科(ICU)的临床用药现状。方法:根据药品说明书、相关规范和各专家共识制定3种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药物利用评价标准;对2018年9月~2019年4月本院ICU使用万古霉素、美罗培南和替加环素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与合理性评价。结果:共纳入应用万古霉素、美罗培南及替加环素患者233例,3种抗菌药物使用总计269次。经评估本院万古霉素、美罗培南及替加环素应用基本合理,但仍有一些指标存在一定问题,如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专家小组成员会诊率仅78.81%,病原学检测阳性检出率仅41.77%,给药疗程合理率仅82.16%。结论:建立的万古霉素、美罗培南及替加环素的药物利用评价标准可用于规范以上3种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本院万古霉素、美罗培南及替加环素的使用存在一些不足,但基本合理。
- 于馨梁爽纪俐娜李飞冷萍
- 关键词:万古霉素美罗培南替加环素药物利用评价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抗肿瘤化合物WJD-A-1及其药动学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抗肿瘤化合物WJD-A-1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方法,并研究静脉注射WJD-A-1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以苯海拉明为内标,大鼠血浆样品经甲醇-乙腈处理,用色谱柱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50 mm, 1.7μm)进行分离,以甲醇-0.1%甲酸(80∶20)为流动相,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及多重反应监测模式,检测离子对分别为WJD-A-1(m/z 480.6→334.6,480.6→164.3)以及苯海拉明(m/z 256.0→166.8)。将建立的检测方法应用于测定大鼠静脉注射化合物WJD-A-1后的血浆浓度。结果:大鼠血浆中化合物WJD-A-1在5.40~5.40×103 n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低、中、高3个质控浓度下的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质控样品的准确度为97.45%~106.80%;提取回收率为95.40%~96.17%,无明显基质效应且稳定性良好。大鼠静脉给与化合物WJD-A-1三个剂量75,150,300μg·kg^-1后,血浆中WJD-A-1的半衰期t1/2分别为(0.10±0.05)h、(0.24±0.02)h、(0.51±0.06)h;其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AUC(0-t)分别为(150.60±21.69)μg·h·L^-1、(883.07±135.68)μg·h·L^-1、(3 311.59±418.15)μg·h·L^-1。结论:该检测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抗肿瘤化合物WJD-A-1在大鼠血浆内的浓度测定及其药动学研究。药动学参数表明大鼠静脉注射该化合物后体内消除较快,且该化合物在大鼠体内的暴露量与给药剂量成正比。
- 冷萍孙加琳赵振寰郝丽萍于馨孙伟
- 关键词:抗肿瘤化合物HPLC-MS/MS药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