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婷婷
-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荒漠灌丛碳通量对极端水分和温度的响应研究被引量:7
- 2018年
- 利用位于中国北方半干旱区的两个观测站(陕西榆林站和内蒙古通辽站)的碳通量及气象数据,获得荒漠灌丛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季节动态特征,并定量估算环境因子的极端状况对该生态系统各碳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榆林站2011—2012年和通辽站2015年的净碳交换量(NEE)分别为-132.8 gC/m^2/yr和-59.6 gC/m^2/yr,表明榆林站碳汇功能更明显;(2)极端水分状况对NEE的影响大于极端温度状况的影响。以生长季平均而言(4—10月),水分和温度的极端状况对榆林站(和通辽站)的NEE的影响最大值分别为0.51 gC/m^2/s(0.26 gC/m^2/s)和0.17 gC/m^2/s(0.20 gC/m^2/s);(3)生长旺盛期(6—8月),高温(榆林站>27℃;通辽站>29℃)状况会抑制植被的光合作用能力,导致榆林站和通辽站的总初级生产量(GPP)相较于正常温度状况分别减少0.37 gC/m^2/s和0.53 gC/m^2/s。
- 龚婷婷雷慧闽杨大文杨汉波刘廷玺段利民
- 关键词:涡度相关极端高温
- 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稀疏自然植被生态系统的地表能量特征被引量:6
- 2015年
- 基于2011—2012年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稀疏自然植被生态系统的地表能量通量以及气象数据,对该地区能量平衡各分量(净辐射、感热、潜热和土壤热通量)以及波文比进行日、季节动态的特征分析,研究了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对不同强度降雨事件响应程度的差异,并分析了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该地区净辐射、感热、潜热和土壤热通量的日、季节动态曲线均为单峰型曲线,净辐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的年平均值分别为78.19、33.32、24.91和2.65 W·m-2.在全年能量收支平衡中,感热通量占净辐射的43%,潜热通量占32%,土壤热通量占3%,表明对于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自然稀疏灌木生态系统,全年能量主要以感热的形式交换.生长季感热和潜热占净辐射的比例相同(36%);而在非生长季,感热占主导,占净辐射的比例高达54%.潜热通量在强、弱降雨事件发生后明显升高,感热通量则明显下降.潜热通量与净辐射、水汽压差及植被参数均显著相关,感热通量与净辐射及空气温度梯度显著相关.
- 龚婷婷雷慧闽焦阳杨汉波杨大文
- 关键词:能量平衡潜热通量感热通量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