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钰

作品数:1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渤海大学化学化工与食品安全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法
  • 1篇毒性
  • 1篇多壁碳纳米管
  • 1篇碳纳米管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毒
  • 1篇细胞毒性
  • 1篇离子
  • 1篇离子液
  • 1篇离子液体
  • 1篇氯酚
  • 1篇氯酚类
  • 1篇纳米
  • 1篇纳米管
  • 1篇化学法

机构

  • 1篇渤海大学

作者

  • 1篇丛俏
  • 1篇秦洪伟
  • 1篇尤国红
  • 1篇赵钰
  • 1篇闫彬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双信号细胞电化学法检测氯酚类的毒性被引量:5
2017年
以多壁碳纳米管和离子液体复合修饰电极(MWCNTs-IL/GCE)为工作电极,运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研究了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电化学行为,检测到了2个明显的氧化峰,其氧化峰电位分别为0.725 V和1.038 V.结合4种嘌呤碱基与模型细胞的电化学行为比较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确定细胞的电化学响应来源分别为细胞质中黄嘌呤与鸟嘌呤、次黄嘌呤与腺嘌呤的电化学氧化.基于2个响应信号峰电流的变化,研究了五氯酚(PCP)、2,4,6-三氯酚(TCP)和2,4-二氯酚(DCP)对MCF-7细胞的毒性效应,根据剂量-效应关系曲线计算半数抑制效应浓度(IC50)值,并与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氯酚类污染物对MCF-7细胞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细胞电化学法与MTT法测得细胞毒性顺序均为:PCP>TCP>DCP,表明细胞电化学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价氯酚类污染物的细胞毒性.该研究结果可从核苷酸代谢角度为危害化学品的安全无标记、准确客观的毒性评价方法建立提供新思路.
秦洪伟闫彬尤国红赵钰丛俏
关键词:多壁碳纳米管离子液体氯酚类细胞毒性电化学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