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亭
-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颈部三维CT血管成像在寰椎后路固定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2年
- 背景:寰枢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是治疗上颈椎病变的常用手术方式,此处解剖结构复杂多变,损伤椎动脉的案例时有报道。目的:观察正常人上颈椎三维CT血管图像,研究寰椎后弓的解剖结构及伴行椎动脉的走形特点,为寰椎后路置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纳入椎动脉显影良好且寰枢椎无明显病变者400例,利用原始资料进行容积重建,同时配合分离、融合、透明和伪彩等图像处理技术,在三维图像上观察椎动脉寰枕段的走行及变异,测量寰椎与后路置钉相关的解剖数据。结果与结论:400例头颈部三维CT血管图像清晰,满足要求。椎动脉寰枕段的行程弯曲,走形典型者385例,变异15例,共18侧。固定第一阶段动脉11侧,窗式椎动脉6侧,异常起源的小脑后下动脉1侧;椎动脉沟环48例,其中10例为双侧,共58侧。椎动脉沟底的后弓是钉道最薄弱部分,左右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寰椎后弓及其伴行椎动脉常存在变异,给寰椎后路置钉带来不确定因素,三维CT血管图像可以清楚地显示两者的解剖结构,置入前充分了解这些数据,可以制定准确的手术方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 张志王亭张金锋李书忠
- 关键词:三维CT血管成像寰椎后弓椎动脉内固定
- 计算机辅助三维CT重建椎动脉横突段的走行及解剖变异被引量:6
- 2011年
- 背景:目前不同影像学方法对椎动脉的检查仍然存在差异和争论,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技术的发展,为血管及骨关节结构的解剖观察及疾病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目的:评价三维CT血管造影显示椎动脉横突段的效果,明确其走行及变异。方法:从2009-12-01/2010-05-31头颈部联合CT血管造影检查的三维影像资料中,去除椎动脉不显影或显影不清楚的资料,选出无明显异常病变者250例,在三维图像上观察椎动脉在横突段的走行及血管管径的变异。获得原始断层图像后,通过容积重建、多层面重建、表面遮盖成像来显示椎动脉。结果与结论:椎动脉经C6横突孔进入占所有样本的92.6%,经异常横突孔进入占所有样本的7.4%(37条),经C4,C5,C7横突孔进入的发生率分别为2.2%(n=11,占不正常的29.7%),4.6%(n=23,占不正常的62.2%),0.6%(n=3,占不正常的8.1%)。20例为右侧异常(54.1%),17例为左侧异常(45.9%)。所有患者中27例为单侧异常(10.8%),5例为双侧异常(2%)。比较椎动脉管腔直径,左侧直径明显大于右侧53例,右侧直径明显大于左侧30例,左右侧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椎动脉在横突段的解剖变异发生率较高,三维CT血管造影能客观地反映椎动脉的病理改变,并清晰显示椎动脉与骨性结构的关系。
- 张修塨王亭高甲科崔涛李书忠
- 关键词:椎动脉颈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