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香智
-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青海省巴音河流域地下水对河流洪水入渗的响应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为了防止青海省巴音河流域地下水位上升成灾,为合理配置与利用区内水资源提供指导,绘制了地下水位上升幅度分区图、河流径流量及地下水动态曲线图和多年年平均径流量曲线,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系统分析了巴音河流域地下水对洪水入渗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汛期内戈壁滩地下水位明显上升,距离巴音河河道越近,地下水响应越迅速,水位上升幅度越大,最大可以上升10 m以上;距离巴音河河道越远,地下水响应越滞后,水位上升幅度越小。确定了巴音河洪水致灾的流量临界值为4.07×10^(8)m^(3)。最后,提出了减少巴音河洪水的入渗量,增加地下水排泄量,实施节源开流的防治对策。
- 杨炳超顾小凡顾小凡犹香智党学亚张俊
- 关键词:地下水位上升
- 1979—2020年柴达木盆地人体舒适度指数时空变化及趋势分析
- 2024年
- 开展柴达木盆地气候舒适性评价对盆地人居环境、气候宜居资源开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1979—2020年长时间序列地表气象数据集,利用人体舒适度指数,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年际尺度和季节尺度人体舒适性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全盆地多年平均及不同季节内人体舒适度均处于增加的趋势,除夏季平原区部分区域处于舒适等级,其他均处于冷不舒适的状况;(2)人体舒适度指数变化与气温的变化具有最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全盆地达到0.9以上,其次为风速和湿度,山区较平原区相关性较弱;(3)通过变化趋势和Hurst指数综合分析,发现气温和比湿继续增加且具有强持续性,风速继续减小且强持续性;人体舒适度指数除秋季山区持续性弱外,其他季节山区和平原区均具有强持续增加的趋势。该研究可为柴达木盆地和高寒地区气候舒适性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 张群慧常亮顾小凡顾小凡马卯楠王倩段瑞犹香智
- 关键词:人体舒适度指数柴达木盆地
- 黄岛地下储油库渗流场模拟被引量:11
- 2010年
- 为预测黄岛地下水封油库洞库运营期间洞库涌水量和研究设置水幕的必要性,利用FEFLOW软件,首先对黄岛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分别建立无水幕和有水幕条件下的三维地下水数值模型,进而对两种条件下的洞库涌水量做预测以及洞库上方的水位变化分析,结果指出:洞库在无水幕条件下前期涌水量为530 m3/d,常规涌水量为249 m3/d。有水幕条件下前期涌水量为643 m3/d,常规涌水量为309 m3/d。相对于无水幕条件,有水幕条件下有力保证洞库的水封条件,水封效果较好,有力的保证了地下水封石油洞库的储油安全。
- 犹香智陈刚胡成
- 关键词:地下水封油库涌水量水幕数值模拟
- 大柴旦矿区生态环境影响要素变化特征
- 2024年
- 气象要素变化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极为重要,尤其是在我国青藏高原寒旱区,全面系统地了解历史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对高寒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指导作用。本研究首先基于青藏高原大柴旦矿区1956-2022年的逐月降水、气温、蒸发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对大柴旦地区的降水、气温、蒸发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然后选取三期空间分辨率为30 m的Landsat卫星数据,从卫星图像中计算了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I_(NDV))。结果表明:大柴旦矿区气候呈现暖湿化态势,在此因素驱动下,降水量呈现轻微增加趋势,气温呈现明显增高趋势,蒸发量呈明显减小趋势;降水量和气温序列没有突变点,而蒸发量在1979年存在突变,在1956-1979年蒸发量缓慢增加,在1979-2022年缓慢减小;降水量在2000-2016年具有显著12个月的震荡周期,气温和蒸发量在整个时间尺度上都具有12个月的震荡周期;植被多集中分布在水体附近,研究区内整体呈现覆盖增加、生长活动增强趋势。预测大柴旦矿区未来几年降水量仍处于增加状态,温度处于增高阶段,年蒸发量将处于偏少期,植被生长活动整体呈增强趋势。
- 顾小凡顾小凡陈宝辉常亮常亮犹香智
- 关键词:气象要素降水气温蒸发
- 巴音河河床硬质化对地下水循环模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在西北干旱区,人类活动通过大型水利工程、农业引水灌溉等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天然状态下的地下水循环模式,并引发一系列的次生灾害。以青海省德令哈市巴音河为例,选取山前冲洪积和冲湖积平原为研究区,利用MODFLOW软件沿河流方向建立地下水流的剖面二维数值模型,划分地下水流系统,分析相同径流量条件下河床硬质化对地下水循环模式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河床硬质化改变了河流对地下水的补给机制,极大地影响了局部地下水流系统,使得地下水位整体下降,溢出带位置下移约800 m,且地下水出现了集中排泄现象。
- 韩启霞宋润峰顾小凡常亮犹香智屠子倩
- 关键词:地下水循环地下水流系统西北干旱区
- 延安吴起县地下水中Cr^6+分布规律及来源探讨被引量:6
- 2015年
- 在严重缺水的陕北吴起地区,白垩系地下水中Cr^(6+)严重超标,其为原生地质环境所致,还是石油开采等污染引起,不能确定,直接影响着该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专项水文地质调查,系统地采集分析了岩(土)、水样及石油样品,总结分析了该区Cr^(6+)的来源与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吴起地区地下水中Cr^(6+)主要来源于区内含水层上覆的土层,其白垩系地下水中Cr^(6+)含量受控于地质结构及地下水循环。大气降水在入渗过程中通过水岩作用将土层中Cr元素带入地下水中,在地下水循环过程中受到氧化还原环境影响富集于不同含水系统中,使得地下水中Cr^(6+)不同程度超标。
- 顾小凡党学亚杨炳超常亮李小等犹香智王化齐王倩
- 关键词:CR^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