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伟

作品数:2 被引量:33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气象科研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短时强降水
  • 1篇灾害
  • 1篇日变
  • 1篇日变化
  • 1篇水稻
  • 1篇暖季
  • 1篇强降水
  • 1篇涝灾
  • 1篇降水
  • 1篇洪涝
  • 1篇洪涝灾害
  • 1篇暴雨
  • 1篇暴雨洪涝
  • 1篇暴雨洪涝灾害

机构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宿迁市气象局

作者

  • 2篇沈伟
  • 1篇袁慧玲
  • 1篇陈曦

传媒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江苏宿迁地区水稻暴雨洪涝灾害灾损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在根据宿迁地区水稻种植品种和地形特征对水稻种植区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利用宿迁地区2003—2013年水稻产量资料和2008—2013年水稻遭受暴雨洪涝灾害保险理赔资料,计算出水稻遭受暴雨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率。结果发现,孕灾环境对水稻受暴雨洪涝灾害影响最大,灾损最重的是Ⅲ区,其次是Ⅰ区,Ⅱ区和Ⅳ区比其他6个区重;水稻的易损性(水稻品种)次之,粳稻重于籼稻;暴雨洪涝灾害对水稻种植的主要影响阶段是水稻的孕穗扬花期和灌浆成熟期。
沈伟姚海涛王文清张莹吴新胜
关键词:水稻暴雨洪涝灾害
江苏暖季短时强降水的时空不均匀特征分析被引量:31
2017年
利用江苏近10 a(2005—2014年)暖季(5—9月)69站逐时降水资料,详细分析了短时强降水的空间分布、年际变化、季节内演变以及日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空间分布不均,整体上北部比南部活跃,最活跃区均位于沿淮西部,高强度短时强降水多发生在淮北东部,且空间分布集中。近10 a来江苏短时强降水整体呈减少趋势,主要表现为北部地区减少最为显著。短时强降水季节内分布不均匀,以7月最为活跃,高强度短时强降水在8月最为频繁;其逐候分布显示,梅期短时强降水骤增,于7月第2候达到峰值,盛夏期间高强度短时强降水增多,8月第3候达到峰值。江苏短时强降水的日变化整体呈双峰结构,主峰和次峰分别出现在傍晚17时(北京时间,下同)和清晨07时,高强度短时强降水多发于午后;短时强降水日变化存在季节内演变的阶段性特征和地域性差异,其中梅期和盛夏两个高发阶段均呈单峰结构,但梅期峰值出现在清晨,盛夏阶段峰值则出现在傍晚;由南向北,日变化特征由单峰向双峰、多峰演变,在淮河以南地区日峰值大多出现在午后至傍晚,而淮河以北地区多出现在夜间至清晨。
沈伟沈伟袁慧玲王文清陈曦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日变化暖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