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光权

作品数:1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大理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区
  • 1篇植物区系
  • 1篇区系
  • 1篇区系成分
  • 1篇种子植物
  • 1篇纬度
  • 1篇流域
  • 1篇澜沧江流域

机构

  • 1篇大理学院

作者

  • 1篇冯建孟
  • 1篇李珍贵
  • 1篇毛光权

传媒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澜沧江流域(云南段)种子植物区系成分的纬度分布格局被引量:10
2012年
对植物区系起源、分布和迁移过程的分析对我们更好地理解植被的发生、演化和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大尺度的植物区系分布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和二元相关性统计分析,探讨了澜沧江流域(云南段)种子植物区系成分的纬度分布格局及河谷的"通道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热带植物区系成分占主导地位,而温带区系所占比重则仅为1/3左右,故表现出明显的热带区系性质。其中,比较重要的区系成分主要包括热带亚洲分布(T7)(21.2%)、泛热带分布(T2)(16.5%)和北温带分布(T8)(11.7%)等。区系过渡性随着纬度的升高,从南到北呈先增强后减弱的单峰分布格局,纬度26o N左右出现峰值。这可能与其地处低纬度地区、紧邻古热带植物区的区系地理位置和南-北方向上海拔梯度有关。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随着纬度的升高呈明显递增趋势,而热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则呈明显递减趋势,这与不同区系成分的生态特性和纬度梯度上的热量递减格局是一致的,同时也可能与澜沧江河谷在植物区系迁移过程中所发挥的"通道效应"有关。中国特有分布成分所占比重与表征地形复杂度的海拔高差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可能意味着特有植物类群的形成和演化与地理隔离机制有关。
冯建孟毛光权李珍贵
关键词:植物区系澜沧江流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