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龙
-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 赖氨酸芽孢杆菌GW-2菌株作用下碳钙镁石的形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微生物诱导碳酸盐矿物沉淀机理的研究有可能为CO2的矿物捕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在Mg/Ca为2的B4培养基中对赖氨酸芽孢杆菌GW-2菌株进行了为期50天的培养实验,同时完成了一组无菌对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对沉淀物重量、培养液的p H值、电导率及其中细菌数量、Ca2+和Mg2+浓度等进行了动态监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矿物形态进行了跟踪观察,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矿物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1)在对GW-2菌株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发现,沉淀物的质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而在无菌对照实验中未收集到沉淀物;(2)各时间段平均沉淀速率与细菌数量之间(r=0.67,P<0.05)、沉淀物质量与培养液p H值之间(r=0.79,P<0.05)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沉淀物质量与电导率、Ca2+和Mg2+浓度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89、0.93和0.98,P<0.001);(4)在赖氨酸芽孢杆菌作用下,3种碳酸盐矿物按如下顺序先后形成:非晶态碳酸钙→碳钙镁石→高镁方解石。【结论】(1)赖氨酸芽孢杆菌GW-2菌株具有诱导碳酸盐矿物形成的能力;(2)细菌数量是控制碳酸盐矿物沉淀的直接因素,而较高的p H值是碳酸盐沉淀的必要条件;(3)电导率以及Ca2+和Mg2+浓度的明显降低可以间接地指示碳酸盐矿物沉淀的发生;(4)碳钙镁石可能主要是非晶态碳酸钙经过老化作用而形成,碳钙镁石可能经脱镁作用转变为高镁方解石。
- 徐青龙李福春张宠宏李学林
- Lysinibacillus sp.GW-2和Arthrobacter sp.MF-2诱导碳酸盐矿物的形成及机理
-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矿物沉淀机理的研究有可能为CO2的矿物捕获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该领域的研究还有可能为寻找地外生命提供重要的线索,也可能在治理被重金属污染的水体和土壤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微生物诱导碳酸盐矿物形成的功...
- 徐青龙
- 关键词:赖氨酸生物矿化碳酸盐矿物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