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智
- 作品数:11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对草鱼生长及血清生化指标、脂质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本试验旨在研究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脂质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为(70.20±0.05)g的草鱼60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3组分别饲喂基础饲料+1.0 g/kg无机微量元素(CON组)、基础饲料+1.0 g/kg无机微量元素+0.5 g/kg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1(W1组)和基础饲料+1.0 g/kg无机微量元素+0.5 g/kg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2(W2组)3种等氮等脂试验饲料。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1)与CON组相比,W1和W2组草鱼的末均重(FBW)、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显著升高(P<0.05),饵料系数(FCR)呈相反趋势,而形体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2)与CON组相比,W1组草鱼血清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及总胆固醇(T-CHO)、胆汁酸(TBA)含量显著降低(P<0.05),W2组草鱼血清GPT活性显著降低(P<0.05)。3)与CON组相比,W1组草鱼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W2组草鱼全鱼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W1和W2组的草鱼肝脏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4)与CON组相比,W1和W2组草鱼血清脂代谢相关酶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CPT1)和激素敏感脂肪酶(HSL)活性显著升高(P<0.05),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α)活性显著降低(P<0.05)。5)与CON组相比,W1和W2组草鱼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总抗氧化(T-AOC)显著升高(P<0.05),而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补体4(C4)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血清补体3(C3)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与W1组相比,W2组草鱼血清GSH-Px活性和T-AOC显著升高(P<0.05)。综上可知,与CON相比,饲料中添加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能够提高草鱼的生长性能,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并促进脂质代谢。与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1相比,饲料中添加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2能够提高草鱼的抗氧化能力。
- 王绍胡毅陈开健蔡明浪张俊智王赏初朱波符贵红
- 关键词:草鱼有机微量元素生化指标脂质代谢
- 越冬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机体生化组成及部分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以初始体重为(118.42±4.38)g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为研究对象,研究越冬对黄鳝机体生化组成及部分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与越冬前相比,1)越冬后黄鳝全鱼、肝脏和肌肉组成显著改变,越冬后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鱼体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肝体比和肝糖原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肝脏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肌肉中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2)越冬后黄鳝血清甘油三酯、葡萄糖和总蛋白含量以及血清氨基酸发生显著改变,越冬导致黄鳝血清甘油三酯、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总蛋白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黄鳝血清中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但越冬对血清总胆固醇和尿素氮含量、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无显著影响。上述结果表明,越冬期间黄鳝营养物质消耗以肝糖原和鱼体脂肪为主,越冬后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显著改变。
- 李昭林刘庄鹏刘庄鹏何志刚田芊芊张璐张俊智胡毅
- 关键词:黄鳝越冬血清生化指标脂肪酸
- 低鱼粉高脂饲料添加大豆卵磷脂对黄鳝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被引量:4
- 2024年
- 试验旨在研究低鱼粉高脂饲料中添加大豆卵磷脂对黄鳝(Monopterusalbus)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为降低黄鳝鱼粉使用量提供依据。以初始体重(20.03±0.01)g黄鳝为研究对象,以含有42%鱼粉、22%豆粕、6%粗脂肪的饲料为正常鱼粉组,另以含有22%鱼粉、52%豆粕和9%粗脂肪的饲料为低鱼粉高脂组,分别在低鱼粉高脂组中添加1%和2%的大豆卵磷脂,进行为期56d的养殖试验,于室外池塘进行网箱养殖,日投喂1次,喂量为黄鳝体重3%—5%。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低鱼粉高脂组黄鳝增重率显著降低(P<0.05),饵料系数与肝体比均显著增加(P<0.05),但添加2%大豆卵磷脂后黄鳝增重率显著提高(P<0.05),而饵料系数与肝体比显著降低(P<0.05);(2)对比正常鱼粉组,低鱼粉高脂饲料组黄鳝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氨、尿素氮、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酸性磷酸酶与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而添加2%大豆卵磷脂使黄鳝血清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与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低密度脂蛋白、血氨、尿素氮、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酸性磷酸酶与免疫球蛋白M水平显著下降(P<0.05);(3)与对照组相比,低鱼粉高脂组黄鳝后肠绒毛高度与杯状细胞显著降低(P<0.05),而添加2%大豆卵磷脂后黄鳝后肠绒毛高度与杯状细胞数目上升;(4)与对照组相比,低鱼粉高脂组不动杆菌属与考克氏菌属相对丰度上升,而与低鱼粉高脂组相比,添加2%大豆磷脂后黄鳝肠道群落的丰富度与多样性显著增加(P<0.05),且显著提高了肠道红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并显著减少不动杆菌属与考克氏菌属的丰度(P<0.05)。由此得出,在试验条件下,2%大豆卵磷脂可促进脂肪代谢和提高机体免疫性能,并修复肠道组织结构与维持菌群稳态,进而缓解低鱼粉高脂饲料�
- 汤哲林东晓蔡明浪张俊智朱波石勇钟蕾胡毅
- 关键词:大豆卵磷脂血清生化指标肠道菌群黄鳝
- 丁酸钠在黄鳝饲料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丁酸钠在制备鳝鱼饲料中的应用,以及一种鳝鱼用饲料,该饲料中鱼粉含量低于35%,植物蛋白源高于40%,该饲料中添加有丁酸钠,添加量为每1千克饲料添加微囊丁酸钠0.5~1g。本发明将丁酸钠以一种饲料添加剂的形...
- 胡毅张俊智钟蕾李浙烽余荣
- 文献传递
- 乙醇梭菌蛋白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2年
- 我国作为最大的鱼粉进口国,鱼粉缺乏问题限制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亟须寻求新型蛋白质源。目前在水产养殖中主要采用3类蛋白质源替代鱼粉,分别为动物蛋白源(鸡肉粉、羽毛粉、肉骨粉等)、植物蛋白源(豆粕、棉粕、花生粕等)和单细胞蛋白源(酵母蛋白、细菌蛋白等)。抗营养因子水平较低的非动物性饲料蛋白如酵母粉、藻类蛋白、细菌类蛋白等单细胞蛋白是水产饲料研究的重要方向(Kiron V等,2016;Pongpet J等,2016),在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
- 陈拓胡毅戴振炎胡亚军张俊智杨琳霖蔡明浪汪健
- 关键词:单细胞蛋白水产饲料蛋白质源动物性饲料酵母蛋白羽毛粉
- 投喂策略对牛蛙蝌蚪生长发育及肝肠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为研究投喂策略对牛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建立科学的投喂标准,实验分别设置了4种投喂频率(1、2、3和4次/d)与4个投喂水平(4%、6%、8%和10%)饲养牛蛙蝌蚪,以探究牛蛙蝌蚪合适的投喂策略。投喂频率实验表明,投喂3次/d或4次/d的牛蛙蝌蚪在实验周期内的变态率显著高于投喂1次/d或2次/d的牛蛙蝌蚪,且投喂3次/d的牛蛙蝌蚪增重率最大。变态率与投喂量的比值(MFR)随投喂频率增加而上升,2、3或4次/d显著高于1次/d。投喂频率对已变态牛蛙蝌蚪的肝脏组织结构及肠道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投喂水产实验结果显示,实验周期内牛蛙蝌蚪变态率随投喂水平增加而上升,且8%与10%组已变态牛蛙蝌蚪的均重显著高于4%与6%组,但已变态牛蛙蝌蚪肠道蛋白酶活性随投喂水平升高而降低。8%与10%组已变态牛蛙蝌蚪肝细胞脂滴含量明显增多,脂肪沉积现象明显。8%投喂水平组有益菌属暖绳菌属(绿弯菌门)与鲸杆菌属(梭杆菌门)相对丰度较高,一定程度改善了肠道微生物结构。研究表明,牛蛙蝌蚪每日投喂3次,综合投喂水平8%左右,蝌蚪的生长发育性能较优,兼顾了牛蛙养殖生产效益与蝌蚪肝肠健康,促进了牛蛙产业健康发展。
- 邵闯秦守旺朱波张俊智戴济鸿戴振炎胡毅陈开健
- 关键词:牛蛙蝌蚪投喂策略变态肠道菌群
- 一种含甲状腺粉的促进蝌蚪变态发育的饲料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蝌蚪变态发育的饲料以及其在蝌蚪饲料中的应用,该饲料是在蝌蚪基础饲料中添加动物甲状腺粉。本发明通过在饲料中补充0.45%~1%的动物甲状腺粉,在相同饲养条件和时间下,可明显加快蝌蚪变态速度,提高变态率5...
- 朱波胡毅张俊智戴济鸿符贵红
- 酶解鱼溶浆粉替代部分鱼粉对黄鳝生长、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 2024年
- 试验旨在研究酶解鱼溶浆粉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生长、肠道消化酶、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25.00±0.20)g健康黄鳝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箱50尾黄鳝。酶解鱼溶浆粉分别替代基础饲料(对照组鱼粉含量为40%)中0、2.5%和5%的鱼粉,分别记为FM组、SHM2.5组和SHM5.0组,养殖试验持续56 d。结果表明,与FM组相比,酶解鱼溶浆粉替代部分鱼粉(SHM2.5组和SHM5.0组)对黄鳝增重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肠道胰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酶解鱼溶浆粉替代部分鱼粉对黄鳝血清总胆固醇、尿素氮、总胆汁酸、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补体3、丙二醛、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无显著影响(P>0.05);酶解鱼溶浆粉替代部分鱼粉显著升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补体4和溶菌酶水平(P<0.05),SHM5.0组血清中葡萄糖、三酰甘油和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酶解鱼溶浆粉适当替代鱼粉对黄鳝的生长、饲料利用和肠道消化酶无不利影响,并且会增强黄鳝的免疫功能。
- 柳远香石勇马学坤郭勇张俊智张俊智
- 关键词:黄鳝血清生化免疫
- 饲料中添加丁酸钠对黄鳝生长、免疫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 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丁酸钠对黄鳝(14.87+0.11g)生长、部分血液指标、肠道粘膜形态结构、葡萄糖转运载体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参照黄鳝商品饲料配方,设置两种鱼粉含量不同的基础饲料,高鱼粉基础饲料(42%鱼粉)和...
- 张俊智
- 关键词:丁酸钠黄鳝肠道健康肠道
- 文献传递
- 3种大豆产品替代鱼粉对黄鳝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9年
- 本试验旨在研究3种大豆产品替代鱼粉对黄鳝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将1 800条初始体重为(11.95±0.11) g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条。以含55%鱼粉的黄鳝商品饲料为对照,然后分别用膨化豆粕、膨化豆粕+晶体赖氨酸与蛋氨酸、膨化豆粕+微囊赖氨酸与蛋氨酸、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替代对照饲料中48%的鱼粉,共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养殖试验持续10周。结果显示:膨化豆粕替代48%的鱼粉后显著降低了黄鳝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以及蛋白质效率(P<0.05);与膨化豆粕相比,膨化豆粕中添加微囊或晶体赖氨酸与蛋氨酸均有使黄鳝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升高的趋势,且微囊组比晶体组效果更好,但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膨化豆粕相比,大豆浓缩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替代48%的鱼粉均显著提高了黄鳝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P<0.05),并且显著降低了饲料系数(P<0.05),其中大豆分离蛋白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膨化豆粕替代48%的鱼粉后显著降低了黄鳝肠道脂肪酶活性(P<0.05);与膨化豆粕相比,在膨化豆粕中添加晶体赖氨酸与蛋氨酸,以及大豆浓缩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均显著升高了黄鳝肠道脂肪酶活性(P<0.05)。与膨化豆粕相比,大豆分离蛋白显著降低黄鳝肠道胰蛋白酶活性(P<0.05),但大豆分离蛋白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膨化豆粕组黄鳝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添加晶体或微囊赖氨酸与蛋氨酸的膨化豆粕组和大豆浓缩蛋白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较膨化豆粕组显著升高(P<0.05),但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大豆分离蛋白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豆分离蛋白组血清补体3、补体4、甘油三酯含量以及大豆浓缩蛋白组
- 唐涛钟蕾郇志利郇志利胡毅张俊智
- 关键词:黄鳝膨化豆粕大豆浓缩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