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莉
-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更多>>
- 相关领域:兵器科学与技术天文地球核科学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基于部队核事故后果分析的系统开发
- 2014年
- 通过分析国内核设施事故后果评价技术现状及相关系统的功能特征,研究部队核事故后果评价技术的发展情况,比较两者在评价技术方法和功能模式上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针对前期研制的一种适用于部队核事故后果评价的软件系统,在功能组成、开发应用和优化升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部队核武器事故后果评价技术发展提供了启示。
- 袁伟曲延涛杨宏伟左莉陈显波
- 关键词:核事故系统开发
- 低功耗一体化机载式γ谱仪的设计
- 2014年
- 介绍了一种机载式γ谱仪的工作原理、总体结构和硬件设计思路。该能谱仪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数据采集技术,具有体积小、功耗低、精度高和扩展性好的优点,可挂载于小型飞行器进行自然环境γ能谱测量和γ核素识别,同时可测量γ剂量。该谱仪实现了一体化设计,具有无线数据的收发功能,可实现多任务条件下对γ能谱的检测。
- 李霄张志勇左莉袁伟
- 关键词: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 地下军事建筑核事故气溶胶扩散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基于武器部件化爆后核材料气溶胶的源项经验数据,运用流体动力学研究方法,建立了事故区域建筑物的有限元计算网格模型。分析了放射性气溶胶迁移、扩散以及分布规律,评估了核素沉降分布以及放射性沉降区人员的照射剂量水平。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分析更加复杂和更加实际的受限混合流体的扩散规律,以及事故条件下核材料放射性气溶胶的应急处置与人员防护,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 袁伟左莉陈显波李霄
- 关键词:气溶胶放射性粒径分布
- 有限区域内核材料复合装置爆炸仿真模拟研究
- 2015年
- 采用计算机有限元仿真技术,设计了特定质量比例的炸药与核材料复合结构,建立了爆炸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工况下铀壳的平均吸收能量及动态响应过程,并开展了容器安全性分析。计算表明,非接触爆炸不利于铀能量吸收,其吸收能量小于接触爆炸,且随着药壳质量比减小平均吸收能量迅速减少,并证明选定容器在爆炸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结构变化。有关分析结果,将作为下一步开展有限区域内核材料复合结构装置爆炸模拟试验的技术依据,以指导后续试验工作。
- 袁伟左莉陈显波陆晓鹏李霄
- 关键词:核材料复合结构
- 爆炸条件下铀气溶胶反应变化被引量:3
- 2013年
- 采用量子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炸药爆炸条件下铀—氧(U—O)分子体系碰撞的主要反应通道和价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爆炸事故后U与O2反应主要产生难溶性化合物(UO2和U3O8),U的价态主要为+4价以及+4、+6混合价,还有少量的+6价存在;UO2和U3O8在人体的肺及其相关淋巴结滞留后,转移相当慢,半廓清期长,极易引起辐射致癌。
- 袁伟陈军左莉李霄周松榜刘海敏
- 关键词:铀气溶胶
- 火工品包装箱抗震性能的线性动力学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通过静力学分析,忽略接触摩擦,将火工品包装箱的抗震性能分析转化为线性动力学问题,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分析模态,得到了前20阶振动频率,在此基础上对包装箱进行了随机振动和水平冲击测试。该方法对优化火工品包装箱设计以提高箱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实际意义。
- 李霄左莉陈显波袁伟
- 关键词:抗震性能有限元模型
- 不同能量加载条件下核材料放射性气溶胶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通过开展一系列不同爆炸能量加载条件下的核材料爆炸转化实验,结合放射性分析和化学分析等方法,得到爆炸后放射性气溶胶转化份额和粒径分布等重要信息。实验结果 表明,爆炸产生的气溶胶粒子以中小粒径为主且粒度分布范围较广,其放射中位空气动力学直径主要集中在3.5~7.0μm之间,几何标准差介于3~4μm之间;炸药爆炸能量对核材料的气溶胶产生份额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爆炸能量越大,对应气溶胶转化份额也越高。该项研究成果可为开展重大核材料爆炸事故场景下的放射性污染分布和人员受辐照危害评估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
- 袁伟左莉罗永锋陈显波刘海敏张志龙
- 关键词:核材料气溶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