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旭
-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乌托邦与意识形态——基于安·兰德小说文本的分析
- 2019年
- 从反乌托邦主义者到建立自己的乌托邦,并将其固化为意识形态,安·兰德的小说文本体现了乌托邦与意识形态的复杂关系。这一转变有其特殊的知识社会学背景,也与兰德客观主义哲学对实在论、理性意志以及伦理规范实用性的强调紧密相关匚乌托邦与意识形态的区别,不仅是主体立场与方法论上的二元对立,也不完全基于政治经济的实在性和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标准,以及意识真实性与虚假性的区分,而是建基在不同的本体论、认识论以及伦理观基础之上。区分两者的意义在于认识乌托邦代表的理想主义与怀疑主义精神,以及兰德的小说作者意图过于明显的审美缺陷。
- 孙旭
- 关键词:乌托邦意识形态
- 一半冰山 一半烈火——论《静静的顿河》中的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美
- 2008年
- 《静静的顿河》充分体现了肖洛霍夫悲剧美的艺术风格,其中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更是发人深思,本文通过分析女主人公作为悲剧性人物所体现的悲剧性格,以及她们的悲剧结局和命运,来探讨她们的悲剧美以及她们悲剧的意义。
- 孙旭
- 关键词:悲剧美悲剧人物悲剧性格《静静的顿河》
- 安·兰德与亚里士多德:友爱的自爱本质被引量:2
- 2019年
- 安·兰德的客观主义哲学深受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影响。具体到两者的友爱思想,传统中对亚里士多德利他和兰德利己思想的认识,并不能深入两者友爱思想的实质。兰德与亚里士多德都强调友爱的自爱本质,但内涵、话语方式和内在逻辑截然相反:兰德强调价值的互换,亚里士多德突出德性的自爱;兰德注重友爱的规则伦理,亚里士多德强调友爱的德性伦理;作为两种不同的伦理思想体系,友爱思想体现了两者对人这一本质存在以及自我与他者关系的不同认识,这一认识建构在不同的哲学基础和文化背景之上。比较两者友爱思想的差异与联系,分析其合理性与绝对性,认识他们贡献了现代思想的力量,其意义既是学理的,也是现实的。
- 孙旭
- 关键词:友爱自爱亚里士多德
- 理性利己的幸福是否可能——安·兰德幸福观的悖论
- 2019年
- 作为客观主义哲学的开创者,安·兰德的幸福论体现了其试图创建自己独特伦理思想体系的野心和努力,其思想合理性与悖论并存,继承与颠覆并举。兰德强调理性的幸福,推崇幸福的利己目的,绝对化了成功对于幸福的意义,在快乐与幸福的关系上自相矛盾。将兰德的幸福论思想置入相关的理论谱系进行比较,可以从学理上认识兰德贡献于现代思想的力量,对其形成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认识到其虽有悖论,但兰德的幸福论对理性、利己、价值、物质、人的生存以及创造性的积极肯定不乏可取和诚实之处。从而纠偏当下对兰德理性利己思想的误解,为认识道德与幸福的关系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 孙旭李继凯
- 关键词:幸福论利己
- 安·兰德伦理思想研究述评被引量:1
- 2017年
- 伦理思想作为安·兰德客观主义哲学思想的关键,其目前的研究现状可以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来分析。研究内容上聚焦在总体特征、政治伦理思想、女性伦理思想以及商业和教育伦理思想等方面;研究方法上主要有阐释研究、论证研究和比较研究。总体而言,目前对兰德伦理思想的研究不足与局限在于:批评内容的狭窄和肤浅,批判方法的缺乏,以及批评态度的两极化。
- 孙旭
- 关键词:伦理思想
- 文学与政治的“平行游戏”——试论马尔克斯作品中的文化政治学
- 2009年
- 通过分析马尔克斯创作思想中关于现实主义的特殊定义和文本所体现出来的历史和文化双重叙事,来分析马尔克斯作品中隐含的政治无意识文本化倾向,以及作者把文学叙事当作文学对政治合法性解构的创作方式。
- 孙旭
- 关键词:马尔克斯政治无意识政治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