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雪芹

作品数:9 被引量:107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河道
  • 4篇瓦氏黄颡鱼
  • 4篇黄颡
  • 4篇黄颡鱼
  • 3篇群落
  • 3篇群落结构
  • 3篇城区河道
  • 2篇幼鱼
  • 1篇氮源
  • 1篇毒性
  • 1篇血清生化
  • 1篇血清生化指标
  • 1篇亚硝酸
  • 1篇亚硝酸盐
  • 1篇营养化
  • 1篇幼鱼生长
  • 1篇原生动物
  • 1篇脂肪
  • 1篇脂肪酸
  • 1篇脂肪酸结合蛋...

机构

  • 9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内江师范学院

作者

  • 9篇陈立侨
  • 9篇李二超
  • 9篇姜雪芹
  • 7篇禹娜
  • 4篇覃川杰
  • 4篇刘一
  • 3篇杨莹
  • 3篇熊泽泉
  • 3篇毛开云
  • 1篇周忠良
  • 1篇冯德祥
  • 1篇戴奇
  • 1篇杨洁萍

传媒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复旦学报(自...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水产科学
  • 1篇四川动物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饲料糖水平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生长、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选用初始体质量为(1.0±0.1)g的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幼鱼270尾,随机分成3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饲喂等氮等能、糖水平分别为7%(7%CHO),24%(24%CHO,对照组)和40%(40%CHO)的3组饲料,饲料的粗蛋白含量和能量约为40%和17.6kJ/g.养殖试验进行70d后,测定了糖水平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的生长性能、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主要试验结果如下:与对照组相比,40%CHO处理组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者显著高于7%CHO处理组(P<0.05);对体成分的分析表明,40%CHO处理组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鱼的腹腔脂肪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粗脂肪含量、灰分、水分以及肝体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血清生化指标的分析结果来看,40%CHO处理组鱼的血糖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7%CHO处理组.以上试验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幼鱼能适应40%的饲料糖水平.
杨莹陈立侨李二超禹娜覃川杰姜雪芹
关键词:瓦氏黄颡鱼体成分生化指标
瓦氏黄颡鱼肝脂酶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2013年
利用RT-PCR方法克隆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肝脂酶cDNA序列片段,并对其基因结构和系统进化关系进行分析.瓦氏黄颡鱼肝脂酶cDNA片段长1065 bp,编码353个氨基酸.肝脂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与其他鱼类的同源性为62%-100%.瓦氏黄颡鱼肝脂酶氨基酸残基包含糖基化位点、催化位点、催化中心三联体位点、脂质结合位点和多肽"盖"等主要结构区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瓦氏黄颡鱼肝脂酶与草鱼、鳙、斑马鱼肝脂酶聚为一支.因此,瓦氏黄颡鱼的肝脂酶在鱼类进化中较为保守.
覃川杰陈立侨李二超杨洁萍姜雪芹
关键词:肝脂酶瓦氏黄颡鱼基因克隆
瓦氏黄颡鱼幼鱼标准代谢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研究了平均体质量为6.231、1.32 g和21.21 g瓦氏黄颡鱼幼鱼的标准代谢,并分析了幼鱼利用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作为能源物的供能情况。通过测定幼鱼在禁食和静息状态下的耗氧率、排氨率和二氧化碳排出率,计算出幼鱼的呼吸熵、氧氮比和能耗率。试验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幼鱼的耗氧率、排氨率和能耗率均随幼鱼体质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1),且耗氧率、排氨率和能耗率与体质量呈负相关关系,而呼吸熵与体质量则呈正相关关系。不同体质量幼鱼的二氧化碳排出率和氧氮比差异不显著;根据氧氮比的分析结果可知,瓦氏黄颡鱼幼鱼主要利用脂肪和蛋白质供能,且随着体质量的增长,脂肪供能的比例逐渐增大。结果显示,瓦氏黄颡鱼幼鱼对糖类的利用能力较为有限,有必要对该鱼的糖需求和利用率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杨莹李二超姜雪芹覃川杰陈立侨
关键词:瓦氏黄颡鱼幼鱼标准代谢耗氧率排氨率
上海市中心城区河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周年变化被引量:16
2010年
于2007年11月—2008年10月,对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午潮港、横港、朝阳河、曹杨环浜等4条河道中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相关水环境指标进行了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63种,其中轮虫44种(69%),枝角类13种(21%),桡足类6种(10%),优势种主要为转轮虫(Rotaria rotatoria)、长足轮虫(R.neptunia)、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长肢多肢轮虫(Pol-yarthra dolichoptera)、大型溞(Daphnia magna)、发头裸腹溞(Moina irrasa)和广布中剑水蚤(Microcyclops leuckarti)。4条河道浮游动物的平均密度变动范围为726~2571ind.L-1;平均生物量为12.04~44.27mg·L-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浮游动物种群密度、生物量与溶解氧呈显著正相关(P<0.05),水体中的磷酸盐、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对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对河道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周年变化进行分析,发现不同河道中的浮游动物无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总体上,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密度正在恢复和增加,表明城区河道水生态系统的初步治理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刘一禹娜冯德祥熊泽泉姜雪芹李二超陈立侨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周年变化
冬季上海市城区河道中原生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被引量:4
2009年
于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对上海市城区经过初步修复的四条河道(午潮港、横港、朝阳河和曹杨环浜)中原生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原生动物88种,其中鞭毛虫31种,肉足虫13种,纤毛虫44种。除曹杨环浜无优势种外,其他三条河道的种类均以耐污种类为优势种,如波豆虫Bodosp.、滴虫Monas sp.、隐藻Cryptomonas sp.等;四条河道均呈现纤毛虫和鞭毛虫种类较为丰富,肉足虫相对较少的现象。四条河道中原生动物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变动在1.14~2.87之间;密度变动在900.35~2837.89ind/ml间。分析发现,前期生态治理较为成功的曹杨环浜具有多样性指数高、密度大、无明显优势种等特征,而其他三条河道中原生动物种类相对较单一,且分布不均匀,主要优势种为一些耐污种类。提示经过人工合理的修复,可以有效改善受污染河道的状况。因此对已经初步修复河道的生态系统进行评估,探索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修复方案,并对其加以合理的维护,对建立健康、稳态的河道生态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毛开云禹娜姜雪芹李二超周忠良陈立侨
关键词:原生动物群落结构
上海市河道的氮源污染物及其对食蚊鱼急性毒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2008年6~8月对上海市内4条不同生态类型河道(午潮港、横港、朝阳河、曹杨环浜)的水质状况及鱼类组成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除曹杨环浜外,所调查的其他3条河道普遍受氨氮污染,氨氮含量均超过了地表水环境标准Ⅴ类水的限值2.0mg/L;污染河道中鱼类种类极少,入侵鱼种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已成为其中的广布种。进一步选取上述调查河道中典型的氮类污染因子氨氮、亚硝酸盐作为暴露物,采用静水生物法对食蚊鱼进行96h急性毒性试验,发现食蚊鱼对氨氮的耐受性较高,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80.00、54.81、52.78、44.58mg/L;对亚硝酸氮的耐受性相对较低,24、48、72、96h的LC50分别为9.19、7.46、6.06、5.99mg/L。由于不同鱼类对环境污染物的耐受性和适应性不同,其种类组成易受河道污染程度影响,而食蚊鱼由于其对氨氮较高的耐受性,已成为上海各污染河道中的主要鱼种,进一步探讨其适应机制,将有助于了解河道生态类型的发展趋势及演变过程。
熊泽泉禹娜刘一姜雪芹李二超陈立侨
关键词:食蚊鱼氨氮亚硝酸盐急性毒性河道污染
瓦氏黄颡鱼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及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采用简并引物扩增得到瓦氏黄颡鱼肝型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cDNA片段,长度分别为335、425 bp;获得的111、114个氨基酸残基与鲤鱼(Cyprinus carpio)肝型、斜齿鳊(Rutilus rutilus)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达到81%和85%,表明克隆所得序列均为瓦氏黄颡鱼脂肪酸结合蛋白.定量PCR分析表明,肝脏和腹腔脂肪组织均是肝型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的主要场所.
覃川杰陈立侨李二超禹娜杨莹姜雪芹
关键词:脂肪酸结合蛋白瓦氏黄颡鱼CDNA
上海城区小型河道生物组成特征及食物链结构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2007年11月-2008年10月对上海市城区4条小型河道(曹杨环浜、午潮港、横港和朝阳河)中的生物组成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共鉴得浮游植物268种,浮游动物157种,大型底栖动物21种,高等植物10种,鱼类13种.浮游植物包括绿、裸、硅、蓝、黄、隐、甲和金藻8个类群,其中以绿、裸、硅和蓝藻数量最多;浮游动物中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分别为94种(不含植鞭毛虫)、44种、13种和6种;底栖动物中软体动物14种,环节动物3种,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幼体各2种;鱼类包括7科,分别为鲤科、鳉科、塘鳢科、斗鱼科、(?)虎鱼科、鳢科和合鳃鱼科,其中鲤科最为丰富,占全部鱼种的53.8%;高等植物包括沉水植物4种、挺水植物4种及浮叶植物2种.曹杨环浜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和高等植物的种类均最为丰富,且浮游植物和鱼类的组成较均一,无明显优势种,高等植被密度大,以沉水植物为主;横港浮游生物种类最少,脊椎动物仅见外来小型鱼类食蚊鱼,高等植物则以挺水植物为主,分布区域较为集中;午潮港和朝阳河的浮游植物以蓝绿藻为优势种,高等植物分别仅1和2种,且密度小、覆盖率低.4条河道的生物食物链结构都趋于简单化,且能量输出方式较为单一.鉴于上述情况,建议在今后的生态修复中要因河道而异,适当改善底栖动物、鱼类和水生高等植物的组成结构,增加物种丰富度,促进食物链结构复杂化.
禹娜刘一姜雪芹熊泽泉毛开云戴奇李二超陈立侨
关键词:河道
冬季上海市城区河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的生物评价被引量:52
2009年
2007年11月-2008年1月间,调查了上海市城区四条不同生态类型河道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结合同步测定的水质理化指标,对河道中浮游植物多样性与水体污染程度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四条河道中共鉴得藻类7门150种,其中绿藻门61种、蓝藻门27种、硅藻门24种、裸藻门23种、黄藻门11种、隐藻门3种和甲藻门1种。从整个冬季来看,四条河道的藻类种类数差异不大,种类组成分布状况呈现为朝阳河(78种)>午潮港(76种)>横港河(74种)>曹杨环浜(72种),其中优势种均属于蓝、绿和硅藻门;从细胞密度和生物量上来看,四条河道所含浮游藻类密度为朝阳河>曹杨环浜>午潮港>横港河,且藻类密度较大的均为绿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其生物量为曹杨环浜>朝阳河>午潮港>横港河,两者虽略有不同,但是上述两项指标的大体趋势相同,均显示为富营养型。四条河道中的氮、磷含量均超过富营养化发生的浓度,两者的含量与藻类的密度和生物量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其中藻类密度与水体中的磷呈显著负相关,与氮呈显著正相关。应用多样性指数对四条河道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其中朝阳河的水质最差,其次为横港河和午潮港,曹杨环浜的水质较好;研究发现运用生物多样性参数对小型河道的水质进行评价其结果偏于理想,与浮游植物的种类、密度和生物量的评价标准不一致。建议对城市河道中的水环境进行评估时,运用生物多样性参数时应持谨慎态度。
姜雪芹禹娜毛开云刘一李二超陈立侨
关键词:城区河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富营养化水质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