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丹
- 作品数:35 被引量:115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2种不同生境甘草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多样性比较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甘草内生真菌的种类和差异。方法:通过分离、鉴定2种不同生境的甘草内生真菌,系统分析和比较了两者内生真菌的种类和多样性。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甘草内生真菌,结合形态学、显微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内生真菌;利用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对菌株进行聚类分析;运用SPSS 22.0版软件进行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得到365株内生真菌,归属于4纲5目6科9属30种,其中214株来自野生生境的甘草,151株来自栽培生境的甘草;镰刀属Fusarium(62.62%)和曲霉属Aspergillus(12.15%)为野生生境甘草的优势菌属;镰刀属(62.91%)和土赤壳属Ilyonectria(12.58%)为栽培生境甘草的优势菌属;分离出11株野生生境甘草特有的内生真菌,如尖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inus、枝状枝孢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粉红粘帚菌Clonostachys rosea等;野生生境甘草内生真菌的总分离率和多样性指数(97.27%和2.07)均高于栽培甘草(68.64%和1.46)。结论:明确了2种不同生境甘草内生真菌的种类和多样性差异,丰富了甘草内生真菌菌种库,为进一步研究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对药材质量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 孙一帆任广喜史启今姜丹刘春生
- 关键词:甘草野生内生真菌分子鉴定多样性
- 五育融合视域下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创新模式探究
- 2025年
- 教育的核心使命在于“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而课程思政则是实现这一使命的关键策略。将思政元素深度融入专业课程之中,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增强思政素养,塑造高尚品德,构成了推行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药用植物学的采药实习环节,正是践行“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课程思政的沃土,据此提出基于“一采四修”的野外实践教学创新模式。该模式分为4个模块,每个模块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评价方案及针对的培养目标,评价体系中包括对技能、思政、素质、劳动和美育的评价要素;而培养目标包括技能目标、思政目标、素质目标、劳动目标和美育目标。通过此模式的实践,为培养既有坚定理想信念,又有过硬本领的中医药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白贞芳任广喜周天肖瑶姜丹刘春生
-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
- 基于ITS2和psbA-trnH序列鉴别五味子和华中五味子
- 2025年
- 目的:基于核内转录间隔区2(ITS2)和psbA-trnH序列,运用DNA条形码技术对五味子和华中五味子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建立快速、准确的分子鉴定方法,筛选最佳DNA条形码序列用于鉴别五味子和华中五味子真伪。方法:以五味子和华中五味子为材料,利用DNA提取试剂盒,分别提取五味子和华中五味子的总DNA,对ITS2序列和psbA-trnH序列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及测序分析,使用DNAMAN 6.0软件统计其片段长度及变异位点个数,使用MEGA 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对,计算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通过数据库预测二级结构,并利用邻接法建立系统发育树进行分析。结果:五味子和华中五味子ITS2序列片段长度为231 bp,鉴别位点为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T、T-A;在psbA-trnH序列中,存在7个稳定的鉴别位点,分别为GA、T-G、胞嘧啶(C)-A、T-A、缺失-T、A-T、G-T,五味子和华中五味子ITS2序列二级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能将两者进行区分。结论:ITS2和psbA-trnH条形码均可以用于区分五味子和华中五味子,但psbA-trnH条形码种内遗传更稳定,种间鉴别位点更多,研究为五味子和华中五味子的快速、准确鉴定和用药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 杨楚楚任广喜齐玉鑫徐庆一田俊强程豪杰陈晓洲姜丹刘春生
- 关键词:五味子华中五味子DNA条形码
- 基于“辨状论质”理论的前胡性状与内在质量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基于“辨状论质”理论研究前胡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体视显微镜测量前胡木质部占比;采用分光测色仪采集前胡色度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花前胡甲素和白花前胡乙素含量;分析性状指标与药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白花前胡甲素质量分数与红绿值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红绿值越低,白花前胡甲素含量越高;白花前胡甲素质量分数与白花前胡乙素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外观性状指标可作为前胡“辨状论质”的依据。研究结果为建立客观、科学的前胡质量评价方法提供了参考。
- 胡彩云贺元任广喜姜丹白贞芳刘春生
- 关键词:前胡
- 常见有毒药材的毒性差异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将收集的206种有毒药材的毒性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为合理利用和深入开发有毒药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梳理有毒药材名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PubMed建库至2021年9月20日已报道的药材毒性的文献,并分析归纳。结果在206种有毒药材中,109种有毒性研究的报道,主要有肾毒性、肝毒性、心血管毒性等。结论大部分有毒药材的毒性成分和毒性机制尚不清楚,需加大研究力度,以保证其临床使用更安全有效。
- 白贞芳王宁吴菲肖瑶姜丹任广喜刘春生
- 关键词:毒性
- 基于ITS条形码的滇鸡血藤及混伪品分子鉴定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运用DNA条形码技术对滇鸡血藤药材及其混伪品进行序列比对分析,根据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构建滇鸡血藤单倍型数据库,建立快速、准确鉴定滇鸡血藤的分子鉴定方法。方法:以滇鸡血藤及其混伪品为材料,利用DNA提取试剂盒,分别提取滇鸡血藤及其混伪品的总DNA,对ITS序列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及测序分析,使用DNAMAN软件统计其片段长度及变异位点个数,使用MEGA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对,计算Kimura2-parameter遗传距离,并利用邻接法建立系统发育树进行分析。结果:滇鸡血藤ITS序列片段长度为675 bp,共包括19种单倍型,与其主要混伪品的差异位点为212、223、224 bp,系统发育树显示,ITS序列能够区分滇鸡血藤及其混伪品。结论:ITS条形码可以作为区分鉴定滇鸡血藤及其混伪品的分子条形码,包含19个单倍型的单倍型数据库覆盖了滇鸡血藤全部的单倍型。
- 刘心雨姜丹杨楚楚徐庆一徐裕彬陈绪军任广喜刘春生
- 关键词:DNA条形码
- 16种植物挥发油对柏子仁黄曲霉菌的抑制作用考察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从16种植物(香茅、香叶、松节、山苍子、薄荷、干姜、丁香、姜黄、红花椒、肉桂、罗勒、迷迭香、青花椒、竹叶花椒、八角茴香、肉豆蔻)挥发油中筛选出对黄曲霉菌生长有较好抑制效果的植物挥发油。方法:采用平板培养法从柏子仁药材表面分离得到黄曲霉菌,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16种植物挥发油,采用滤纸片熏蒸后测定黄曲霉菌的菌落直径,对16种植物挥发油抑制黄曲霉菌生长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采用性状、显微及DNA条形码鉴定的方法从柏子仁药材上成功分离了黄曲霉菌,上述16种植物挥发油对黄曲霉菌的抑菌率分别为2.93%,0.05%,0.37%,76.07%,0.34%,0.15%,50.05%,8.51%,1.43%,58.20%,0.07%,2.60%,8.73%,100.00%,52.62%,0.07%。结论:16种植物挥发油对黄曲霉菌均有着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竹叶花椒挥发油、山苍子挥发油、肉桂挥发油的抑菌效果较好,可为柏子仁生长储藏过程中防治黄曲霉菌的污染提供参考,并为植物挥发油作为中药仓储过程中的抑菌剂提供应用依据。
- 李婷姜丹常晓茜华国栋刘春生
- 关键词:挥发油黄曲霉菌抑菌率柏子仁DNA条形码
-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光果甘草和胀果甘草代谢物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2种药用甘草属植物光果甘草和胀果甘草入药部位的代谢物差异,为甘草品种选育与栽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热图聚类等鉴定并分析2种甘草植物中的代谢物;利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注释差异代谢物并进行代谢途径和富集分析。结果:通过比对数据库,共鉴定代谢物1512个,包括萜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等。2种甘草属植物差异代谢物共167个,与胀果甘草相比,光果甘草中上调代谢物105个,下调代谢物62个。其中黄酮类差异成分44个,甘草素、异松黄酮等14个成分在光果甘草中显著积累,6,8-二异戊烯基染料木黄酮、皂草黄苷等31个成分在胀果甘草中显著积累。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差异代谢物与黄酮类生物合成、苯丙烷类生物合成密切相关。结论:阐明了光果甘草和胀果甘草中代谢物类型和相对含量,为丰富甘草代谢物库和指导甘草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 赵玉洋张逸风徐瑶吴晓毅姜丹刘春生
- 关键词:光果甘草胀果甘草代谢组学黄酮类
- 天竺黄与人工天竺黄的光学显微镜及SEM-EDS鉴别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对比分析天竺黄和人工天竺黄的微观结构及元素组成,为天竺黄和人工天竺黄的快速鉴别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与偏光显微镜比较天竺黄和人工天竺黄的粉末显微特征与偏光性,联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比较天竺黄和人工天竺黄的微观形貌与元素组成。结果:普通光学显微镜显示,天竺黄与人工天竺黄的差异在于有色团块和条状物;偏光显微镜显示,天竺黄与人工天竺黄均无偏光性;扫描电镜显示,天竺黄呈粒状集合体、粗糙,而人工天竺黄紧实、平滑;能谱仪检测结果表明,天竺黄和人工天竺黄的主要元素含量顺序及其他元素种类有一定差异。结论:天竺黄和人工天竺黄的微观结构及元素组成存在差异性,综合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可快速鉴别天竺黄和人工天竺黄。
- 颜洁芳姜丹任广喜徐裕彬吴佩根刘春生
- 关键词:天竺黄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
- 金银花表面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研究金银花的表面微生物的组成和抑菌功能,一方面为金银花药材表面可能存在的污染菌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对其功能菌进行深入挖掘。方法以河南封丘、山东平邑、河北巨鹿三个地区的金银花药材为研究对象,利用微生物培养技术,分离并鉴定其种属,并在此基础上检测其抑菌活性。结果金银花表面菌群丰富,分离得到表面微生物53株,分布于5门7纲8目12科15属;群落组成显示,存在镰刀菌属、链格孢属、裂褶菌属、青霉属等污染菌;在抑菌拮抗实验中得到一株真菌,鉴定为非洲哈茨木霉,其能够抑制枯草芽孢杆菌。结论金银花表面既存在污染菌,同时也存在功能菌,为防治真菌的污染和反向挖掘微生物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 周娜任广喜姜丹李婷申小营华国栋刘春生
- 关键词:金银花抑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