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瑾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绿道
  • 2篇可持续发展
  • 1篇演替
  • 1篇植物配置
  • 1篇酸盐
  • 1篇溴酸盐
  • 1篇污染
  • 1篇近自然
  • 1篇可降解
  • 1篇垃圾
  • 1篇垃圾袋
  • 1篇垃圾分类
  • 1篇环境保护
  • 1篇白色污染
  • 1篇臭氧

机构

  • 4篇深圳职业技术...

作者

  • 4篇吴瑾
  • 2篇刘爱容
  • 2篇孙斌
  • 1篇董紫君
  • 1篇钟美晶
  • 1篇于法钦

传媒

  • 1篇天津科技
  • 1篇生态科学
  • 1篇供水技术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演替视角下深圳近自然社区绿道植物配置实践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社区绿道作为绿道网络体系的"毛细"组成,分布广泛、贴近市民生活,可缓解城市人口密集和公共空间缺乏的矛盾。构建能够充分发挥生态功能的近自然社区绿道,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近自然社区绿道建设的关键是符合地带性植被自然演替规律的绿廊的构建,其合理构建是社区绿道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的保障。然而,目前绿道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主要集中于绿道的规划和设计,针对社区绿道植物配置的研究却未见报道。论文从植物种类统计、植物功能群统计、植物外来种统计、植物毒性统计4个方面调查了深圳社区绿道植被现状,研究表明:(1)调查绿道段植物种类丰富,功能群多样,存在外来种入侵和有毒植物隐患;(2)调查绿道段植被并不切合自然演替早期的植被构成,难以自行向顶级群落演替,后期维护成本高。同时以演替理论为基础,结合社区绿道绿廊植被调查现状,探讨了近自然社区绿道植物配置策略。具体包括4个方面:一是遵循演替规律,逐步提高多样性;二是模拟潜在自然植被,有序推进功能群;三是重视乡土植物,慎用外来植物;四是注意绿廊安全,勿用有毒植物。力求为社区绿道绿廊植物配置提供新思路,为绿道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吴瑾孙斌刘爱容于法钦钟美晶
关键词:近自然植物配置可持续发展
国际绿道管理实践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绿道作为连接绿色空间的生态廊道,有利于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绿道管理则是绿道可持续发展,持续发挥其生态、社会、经济、文化功能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国际上绿道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主要集中于绿道的规划和设计,针对绿道管理的研究却未见报道。论文以国际上绿道发展较早的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为例,从管理机构、管理网站、管理计划、管理规章制度等方面阐述了国际绿道管理实践的现状。最后,以上述现状分析为基础,对我国未来绿道管理实践进行探讨和展望。
吴瑾孙斌刘爱容
关键词:绿道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广东垃圾分类与“白色污染”增加的调查研究
2021年
为了构建美好生态和人居环境,使公众对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后带来的“白色污染”充分了解,对广州、深圳以及广东省内其他实施了垃圾分类的地区进行问卷调查。基于1335份问卷调研数据,从分类政策实施前后居民家中垃圾袋使用情况的变化、居民对可降解垃圾袋的认识和态度,分析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后垃圾袋引起的“白色污染”是否有增加以及居民能否接受使用可降解垃圾袋这种解决方案。结果表明:①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后,54.8%的家庭垃圾袋的使用数量增加,且其中不可降解的垃圾袋所占比例达95%以上,反映出“白色污染”确有增加;②已经意识到可降解垃圾袋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人群占比达到89.81%;③愿意使用和愿意溢价购买可降解垃圾袋的人群比例却分别下降到52.94%和55.02%。
吴瑾刘耿鑫祝华清姚丹燕吕嘉皓喀斯木江·阿布都热西提
关键词:垃圾分类白色污染
几种臭氧高级氧化体系抑制溴酸盐生成的比较研究
2020年
选取腐植酸和硝基苯作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溴离子与目标污染物共存时,臭氧及其高级氧化体系对BrO-3生成的抑制情况,并同步考察了对目标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相较于单独臭氧体系,臭氧高级氧化体系对BrO-3生成的抑制效果更好。随着溶液中污染物种类的增加,各体系中BrO-3生成量逐渐减少。其中,O3/UV/H2O2体系在抑制BrO-3生成的同时,对目标污染物的去除率最佳。
顾玉蓉吴瑾董紫君钱之才苏稳乾
关键词:臭氧溴酸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