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兰强

作品数:3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覆冰
  • 2篇电流
  • 1篇导线
  • 1篇导线覆冰
  • 1篇循环电流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雨凇
  • 1篇直流
  • 1篇融冰
  • 1篇融冰方法
  • 1篇临界电流
  • 1篇绝缘
  • 1篇绝缘子
  • 1篇集肤效应
  • 1篇复合绝缘
  • 1篇复合绝缘子
  • 1篇冰闪
  • 1篇冰闪电压
  • 1篇传热

机构

  • 3篇重庆大学
  • 1篇云南电力试验...

作者

  • 3篇蒋兴良
  • 3篇兰强
  • 2篇毕茂强
  • 1篇舒立春
  • 1篇胡琴
  • 1篇巢亚锋
  • 1篇罗保松
  • 1篇陈凌
  • 1篇李特

传媒

  • 2篇高电压技术
  • 1篇电工技术学报

年份

  • 3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导线临界防冰电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导线覆冰是影响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主要问题之一,基于焦耳热效应的临界电流防冰方法可行且有效。为此,基于焦耳热效应和导线在临界覆冰状态下的传热过程,并考虑了集肤效应、导线几何外形及其表面水膜对传热过程的影响,建立了临界防冰电流模型,其计算结果与人工气候室试验结果符合。另外,还研究了在覆冰环境下,导线直径及几何外形、环境温度、风速、液态水含量(LWC)、中值体积直径(MVD)对输电线路临界防冰电流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临界防冰电流随温度的降低或风速的增加而迅速增大,随LWC的增大或MVD在0~100μm区间增大而缓慢增大,而当MVD>100μm时,临界防冰电流无明显变化。
蒋兴良兰强毕茂强
关键词:导线覆冰临界电流传热集肤效应
智能循环电流融冰方法及其临界融冰电流研究被引量:17
2012年
提出了对分裂导线子导线进行分组并将输电线路总负荷电流循环通流至各子导线组以实现输电线路融冰的智能循环电流融冰方法。通过对雨凇覆冰过程中临界融冰时导线及其表面冰层的热平衡分析,建立了智能循环电流融冰方法的临界融冰电流计算模型,在人工气候室进行了实验验证,建立了有限元仿真模型,三者的结果吻合,分析了临界融冰电流的影响因素,计算了近年来严重覆冰灾害气象条件下的临界融冰电流并与经济电流密度对应的电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智能循环电流融冰方法所需的临界融冰电流小于直流短路融冰的临界电流;临界融冰电流与覆冰厚度、环境温度和风速有关,在环境参数一定时覆冰厚度对临界融冰电流的影响趋势不明显;同一覆冰厚度下,环境温度越低临界融冰电流越大,风速越大临界融冰电流越大,且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和风速的增大临界融冰电流增长趋于缓慢;输电线路经济电流密度对应的电流高于严重覆冰灾害气象条件下的临界融冰电流并有足够的裕度,因此智能循环电流融冰方法在融冰电流的选择上是可行的。
舒立春罗保松蒋兴良胡琴李特兰强
关键词:影响因素
复合绝缘子直流冰闪试验方法的比较被引量:8
2012年
国内外的运行经验和研究表明,由覆冰引起的输电线路绝缘子串绝缘特性下降是导致电网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绝缘子覆冰试验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研究绝缘子覆冰试验方法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以FXBW-±800/530型短样、FXBW-110/100型两种复合绝缘子为试品,在人工气候室研究了试验方法对覆冰复合绝缘子直流冰闪特性的影响,并比较分析了不同试验方法的差异。结果表明:试验方法对覆冰复合绝缘子的冰闪电压有明显的影响,采用不同的试验方法获得的试验结果有差异。复合绝缘子在相同覆冰水电导率、覆冰程度和覆冰状态以及相同的试验条件下,采用平均闪络法获得的平均闪络电压Uav最高,采用最恒压升降法获得的50%闪络电压U50%其次,采用U型曲线法获得的最低闪络电压Uf,min次之,采用最大耐受法获得的最大耐受电压Uws最低。不同的试验方法获得的试验结果存在内在联系,可以根据试验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试验方法。
毕茂强蒋兴良周仿荣陈凌巢亚锋兰强
关键词:复合绝缘子直流冰闪电压覆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