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艳蓉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保护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理学

主题

  • 3篇团簇
  • 3篇AU
  • 2篇第一性原理
  • 2篇第一性原理研...
  • 2篇密度泛函
  • 2篇密度泛函理论
  • 2篇泛函
  • 2篇泛函理论
  • 2篇附和
  • 1篇有机分子
  • 1篇透光性
  • 1篇吡咯
  • 1篇吡咯烷
  • 1篇吡咯烷酮
  • 1篇稳定构型
  • 1篇密度泛函理论...
  • 1篇构型
  • 1篇二阶非线性光...
  • 1篇二阶非线性光...
  • 1篇非线性光学性...

机构

  • 4篇四川大学
  • 4篇西南民族大学

作者

  • 4篇余盛萍
  • 4篇杨明理
  • 4篇高艳蓉
  • 3篇黄德林
  • 1篇赵志刚
  • 1篇陈彬彬
  • 1篇陈军宪

传媒

  • 2篇成都工业学院...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原子与分子物...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配体保护下的Au_8团簇吸附和活化O_2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TPSS泛函,研究在配体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N-vinyl-2-pyrrolidone),PRD)保护下O2吸附在Au8团簇上的稳定构型的结构和电子性质。PRD通过物理吸附作用在Au8团簇上,PRD中的O与Au8形成较弱的Au-O键。相对于Au8团簇,Au8∶PRD n团簇的活性略有提高并与O2产生共吸附效应。分析表明:在共吸附中,PRD通过Au8将部分电子转移给了O2,进入了O2的LUMO轨道,促进了Au对O2的活化作用,从而提高了Au8的催化活性。
余盛萍高艳蓉黄德林杨明理
关键词:PRDO2
内嵌乙硅烷的推拉型有机分子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2015年
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了系列含乙硅烷的推拉型有机分子的结构、电子性质和非线性光学(NLO)性质。该系列分子具有典型的电子供体-共轭桥-电子受体结构,其中乙硅烷的饱和Si Si键嵌入共轭桥,改变了共轭体系的电子性质,导致分子的电子吸收光谱、偶极矩、极化率、超极化率、结晶行为等发生显著改变。在比较研究该系列化合物电子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其NLO响应的方法。
黄德林高艳蓉余盛萍陈彬彬杨明理
关键词:透光性非线性光学性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吡咯烷酮对Au_n(n=2~10)团簇保护机制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2014年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Aun(n=2-10)团簇与保护配体吡咯烷酮(pyrrolidone,PRD)之间的相互作用.经过在TPSS/def2-TZVP水平上的优化和遴选,得到较为稳定的Aun∶PRD(n=2-10)构型.计算表明:PRD与Au团簇间存在物理吸附作用,PRD中的O与Au相互间形成较弱的Au—O键,在二者之间存在少量的电荷转移,PRD作为电子供体,Au团簇为电子受体.表明PRD不仅能吸附在Aun(n=2-10)团簇表面阻止其聚集,而且能够影响其电子性质,但这种影响较小.这正是选择PRD作为Aun保护配体的结构基础.
高艳蓉余盛萍赵志刚杨明理
关键词:稳定构型
配体保护下的Au_(20)团簇吸附和活化CO的理论研究
2015年
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了CO分子吸附在有机配体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N-vinyl-2-pyrrolidone)(PVP)保护下的Au20团簇上的稳定构型的结构和性质。配体PVP通过物理吸附主要作用于Au20团簇的顶点位置。与Au20比较,配体的存在有利于CO的吸附和活化,其根本原因是PVP和CO在Au20表面分别作为供电子和吸电子基团产生的协同效应。中性及阴离子Au20团簇对配体和CO的吸附强度不同,前者对PVP吸附作用较强,后者对CO的吸附和活化作用较强。
黄德林高艳蓉余盛萍陈军宪杨明理
关键词:PVPCO密度泛函理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