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芬
- 作品数:10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超滤率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及心血管死亡发生率影响被引量:20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不同超滤率(UFR)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中低血压及心血管死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接受MHD治疗的228例D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UFR三分位数法将患者分入低UFR组[UFR<7.82 ml/(kg·h),n=73]、中UFR组[7.82 ml/(kg·h)≤UFR<10.96 ml/(kg·h),n=77]、高UFR组[UFR≥10.96 ml/(kg·h),n=78]。比较低、中、高UFR组的低血压和心血管死亡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低、中、高UFR组的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心血管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低、中、高UFR组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23.3%(17/73)、24.7%(19/77)、60.3%(47/78),低、中UFR组的低血压发生率均低于高UF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共死亡40例,死因依次为心血管疾病20例、营养不良12例、感染5例、其他3例,将20例死因为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纳入心血管死亡组,其余208例患者纳入非心血管死亡组。低、中、高UFR组心血管死亡发生率分别为4.1%(3/73)、6.5%(5/77)、15.4%(12/78),低、中UFR组的心血管死亡发生率均低于高UF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UFR组总存活率高于高UF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死亡组和非心血管死亡组透析时间、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UFR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时间长、高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低血压、高UFR是接受MHD的DN患者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UFR会增加DN患者MHD中低血压的发生风险,高UFR、低血压是接受MHD的DN患者发生心血管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在MHD开展过程中,临床医师应增加对UFR选择合理性的关注,监测低血压的出现,积极降低心血管死亡发生率。
- 焦占峰张宜明马小芬李相张晶李洋王亚芬
- 关键词:超滤率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
- 终末期肾病患者血管钙化与心脏结构、功能改变的关系探讨
- 李相张宜明梁卫东马小芬
- 单次单重膜式血浆置换对血常规及生化指标影响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膜式血浆置换是一种有效的特殊血液净化方式,但是单次单重膜式血浆置换对血常规及主要生化指标的影响的相关研究有限。方法前瞻性分析我院21例患者共40次血浆置换,置换前后抽血检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并进行前后对比分析。结果置换后白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但淋巴细胞计数下降24.41%[(0.70±0.52)×10~9/L比(0.42±0.33)×10~9/L,t=3.645,P=0.001]。血浆用量(β=-0.329,P=0.013)和总置换量(β=0.576,P=0.001)是淋巴细胞计数变化的独立影响因素。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分别下降6.92%[(87.21±10.72)g/L比(80.92±10.61)g/L,t=5.222,P<0.001]、12.83%[(167.63±76.69)×109/L比(149.13±72.47)×10~9/L,t=5.346,P<0.001]。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的幅度与低分子肝素用量呈负相关(r=-0.330,P=0.043)。血小板计数下降的幅度与管路凝血程度成正相关(r=0.388,P=0.016),与低分子肝素用量呈负相关(r=-0.425,P=0.008)。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管路凝血是血小板计数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β=-14.562,P=0.008)。血清总钙水平下降2.84%[(2.16±0.14)mmol/L比(2.09±0.18)mmol/L,t=2.289,P=0.029],与白蛋白用量成负相关(r=-0.672,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置换前后血钙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是白蛋白用量(β=-0.003,P<0.001)。结论单重膜式血浆置换是一种安全的血液净化方式,无明显不良反应。充分抗凝,避免管路凝血可以减轻血小板计数的下降。为了减少总钙水平的下降,应当根据白蛋白用量补充钙剂。
- 刘莉洪国保马小芬于重燕金其庄
- 关键词:血浆置换
- 细胞焦亡在腹膜纤维化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腹膜透析是一种公认的肾脏替代疗法。长期腹膜透析会导致腹膜的形态和功能改变,即腹膜纤维化,是导致腹膜超滤能力丧失的已知原因。细胞焦亡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溶血性程序性细胞死亡,以细胞肿胀、破裂、分泌细胞内容物和显著的促炎症作用为特征。细胞焦亡可分为典型途径和非典型途径,其中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性小体是最重要的引发剂。目前的证据表明,高糖腹膜透析液可诱导腹膜间皮细胞焦亡,其引起的炎症和细胞损伤可加重腹膜纤维化进展,不同的信号通路已被证明可调节细胞焦亡的发生。最新的研究证明一些潜在的靶向抑制焦亡的方法,可有效抑制腹膜间皮细胞炎症并缓解腹膜纤维化。该文章主要对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细胞焦亡与腹膜纤维化的关系进行论述。
- 薛丹丹李相马小芬焦占峰张宜明
- 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纤维化
- 品管圈在降低腹膜透析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降低腹膜透析(PD)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将89例出院后需要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QCC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均实施常规的随访管理,QCC组在此基础上按照制定的QCC活动流程实施Qcc活动,两组干预时间均为1年。比较两组血压、尿素清除指数达标率、腹膜炎发生率、导管漂管率、外口感染率、因并发症入院率、退出腹膜透析率等指标。结果Qcc组干预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124.11±13.07)mmHg(1mmHg=0.133kPa)比(132.68±12.09)mmHg和(72.13±10.51)mmHg比(78.91±11.79)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CC组尿素清除指数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56%(43/45)比81.82%(3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QCC组腹膜炎发生率和因并发症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22%(1/45)比13.64%(6/44)和0比9.09%(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导管漂管率、外口感染率和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腹膜炎与受教育程度呈负相关(r=-0.28,P〈0.05),尿素清除指数达标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r=0.21,P〈0.05)。结论QCC管理模式能降低腹膜透析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 李相马小芬张宜明梁卫东
- 关键词:腹膜透析品管圈并发症
- 血液透析滤过对改善尿毒症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2
- 2019年
-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滤过对改善尿毒症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疗床效。方法69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并有周围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随机分为2 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观察组给予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ltration,HDF)治疗,其中血液透析组35 例,血液透析滤过组34 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检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velocity,SCV)以及血清瘦素(leptin)、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和甲状旁腺素(parathormone,PTH)水平,对2 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消失或改善的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有效率为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93,P=0.019);治疗后观察组瘦素、β2-MG、PTH 明显低于对照组(t 值分别为5.374,9.605,8.327;P 值分别为P<0.001,P<0.001,P<0.001);相关性分析表明β2-MG 分别与胫神经SCV、腓总神经SCV 呈负相关(r 值分别为-0.789,-0.832;P值分别为0.015,0.004);瘦素分别与胫神经SCV、腓总神经SCV 呈负相关(r 值分别为-0.819,-0.867;P 值分别为0.006,<0.001),但PTH 与胫神经SCV、腓总神经SCV 无明显相关性(r 值分别为-0.327,-0.359;P值分别为0.119,0.087)。结论血液透析滤过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瘦素、β2-MG 及PTH 等水平,改善尿毒症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
- 焦占峰张宜明马小芬李洋李相
-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瘦素
- 口腔细菌与血液透析通路感染的关联性研究
- 2021年
- 目的确定血液透析(HD)感染患者中,口腔细菌与血管通路感染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共收集87例慢性肾病患者的微生物血培养数据进行分析,其中53例为回顾性分析,34例为新怀疑的血管通路感染(前瞻性研究)。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的主要结果通过结合病人的病历资料和血液培养微生物鉴定;前瞻性研究的主要结果则主要来自于收治到我院疑似患有血管通路感染的肾透析患者。通过血液培养鉴定造成感染的细菌类型。结果导致HD血管通路感染的优势细菌为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大多数感染发生在血液透析导管。锁骨下静脉通道和颈内静脉通道比其他部位更容易感染。经血液培养鉴定的细菌中没有一种被认为是口腔菌群。结论口腔细菌与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感染没有明显关系。
- 焦占峰张宜明孟雪马小芬李相李洋王亚芬
- 关键词:口腔细菌血液透析通路晚期肾病
-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营养状况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究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172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根据MoCA评分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及认知功能障碍组。采用微型营养评估量表(MNA)评估患者营养状态,以MNA评分分为营养正常组、潜在营养不良组、营养不良组,比较认知功能正常组及认知功能障碍组营养状况占比情况,分析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认知功能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及影响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与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透析时间明显延长,MNA总分、MoCA总分明显降低(P<0.05)。与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营养正常者比例明显降低,营养不良者比例明显升高(P<0.05),潜在营养不良者比例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显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MoCA总分与MNA总分呈明显正相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时间(延长)、营养不良均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升高,且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营养状况具有明显相关性,加强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助于降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
- 焦占峰张宜明马小芬李相闵亚楠李洋
- 关键词:维持性腹膜透析认知功能障碍营养状况
- 血清OPN、BMP2、RBP4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骨密度的相关性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功能及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120例DN患者作为DN组,6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作为T2DM组,糖耐量试验正常的研究对象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的血糖、血清OPN、BMP2、RBP4、腰椎骨密度(LBMD)、股骨颈骨密度(FNBMD)及肾功能指标,并按照DN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患者分为微量白蛋白尿DN组(71例)和大量白蛋白尿DN组(49例),进行分层对比,采用简单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DN患者OPN、BMP2、RBP4与肾功能及骨密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DN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 1c)、血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胱抑素(CysC)水平显著高于T2DM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DM组FPG、HbA 1c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N组患者的OPN、BMP2高于T2DM组和对照组,DN组的RBP4、LBMD、FNBMD低于T2DM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DM组的OPN、BMP2高于对照组,RBP4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量白蛋白尿DN组患者的FPG、HbA 1c、Scr、UAER、CysC水平显著高于微量白蛋白尿DN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量白蛋白尿DN组患者的OPN、BMP2高于微量白蛋白尿DN组患者,大量白蛋白尿DN组患者的RBP4、LBMD、FNBMD低于微量白蛋白尿DN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N组患者的OPN与Scr、UAER、CysC均呈正相关(均P<0.05),BMP2与UAER、CysC均呈正相关(均P<0.05);DN组患者的OPN、BMP2与LBMD、FNBMD均呈负相关(均P<0.05),RBP4与LBMD、FNBMD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OPN、BMP2、RBP4与DN患者肾功能受损程度及骨量丢失密切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T2DM患者骨代谢及骨质疏松病情程度。
- 马小芬张士奇薛丹丹张宜明焦占峰金呈强李相
- 关键词:骨桥蛋白质骨密度
- TyG、CRP/Alb、25(OH)D与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预后的关联性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糖乘积指数(TyG)、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RP/Alb)、25-羟基维生素D[25(OH)D]与维持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预后的关联性。方法前瞻性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220例CAPD患者,根据6个月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生存组。比较两组腹膜尿素清除指数(Kt/V_(urea))、TyG、CRP/Alb、25(OH)D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AP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yG、CRP/Alb、25(OH)D对CAP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透析3、6个月后腹膜Kt/V_(urea)[(1.21±0.18)ml/(s·1.73 m^(2))、(1.02±0.14)ml/(s·1.73 m^(2))]显著低于生存组[(1.57±0.40)ml/(s·1.73 m^(2))、(1.49±0.42)ml/(s·1.73 m^(2))](均P<0.05)。死亡组透析3、6个月后TyG[(8.79±0.86)、(9.24±1.03)]、CRP/Alb[(4.98±0.94)×10^(-4)、(5.14±1.39)×10^(-4)]高于生存组[(8.03±0.60)、(7.26±0.93)、(3.57±1.19)×10^(-4)、(3.07±0.88)×10^(-4)],25(OH)D[(19.14±2.29)ng/ml、(17.79±3.17)ng/ml]低于生存组[(22.67±3.03)ng/ml、(24.31±2.51)ng/ml](均P<0.05)。透析3、6个月后的TyG、CRP/Alb与Kt/V_(urea)均呈负相关,25(OH)D与Kt/V_(urea)均呈正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3、6个月后的Kt/V_(urea)、TyG、CRP/Alb、25(OH)D均与预后相关(均P<0.05)。透析6个月后TyG、CRP/Alb、25(OH)D联合预测CAPD患者预后的AUC最大,为0.911。结论TyG、CRP/Alb、25(OH)D与CAPD患者全因死亡相关,高TyG、CRP/Alb,低25(OH)D提示全因死亡风险更高,各指标联合检测可有效预测CAPD预后,便于早期进行临床干预。
- 李洋王亚芬李相骆纳纳焦占峰马小芬袁良东张士奇张宜明
- 关键词:25-羟基维生素D尿素清除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