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婷

作品数:1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山东省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丹参
  • 1篇丹参酮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隐丹参酮
  • 1篇肿瘤
  • 1篇抗血管生成
  • 1篇抗肿瘤
  • 1篇活性
  • 1篇活性研究

机构

  • 1篇山东省科学院

作者

  • 1篇魏云波
  • 1篇吕翠
  • 1篇郑婷
  • 1篇王泉博
  • 1篇侯召华
  • 1篇张浩
  • 1篇冯金红

传媒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年份

  • 1篇201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隐丹参酮抗肿瘤及抗血管生成活性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 研究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的抗肿瘤活性及其抗血管生成的活性机制,为隐丹参酮治疗肿瘤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培养结肠癌细胞株HCT116、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肺癌细胞株A549、前列腺癌细胞株PC-3,透明卵巢癌ES-2细胞5种肿瘤细胞。将不同浓度梯度的隐丹参酮(200、40、8、1.6、0.32μg/mL)分别与5种肿瘤细胞共培养48 h,采用MTT实验评价隐丹参酮的抗肿瘤活性。选取在抗肿瘤活性最强的细胞,采用流式分析其细胞周期的转变,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情况。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评价隐丹参酮抑制血管生成的活性及其对磷酸化的VEGFR1、VEGFR2蛋白的调控作用。结果 在5种肿瘤细胞中,隐丹参酮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抗肿瘤活性最强。细胞周期分析的结果显示隐丹参酮主要能阻断MDA-MB-231细胞于G0/G1期,隐丹参酮能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侵袭(P〈0.01),且在不同浓度的隐丹参酮处理下,其抑制侵袭的能力呈浓度依赖性(P〈0.01)。隐丹参酮能抑制血管生成,此外隐丹参酮能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R1、VEGFR2的磷酸化水平。特别是在10μM和20μM浓度下,其抑制活性更为显著。结论 隐丹参酮具有抗肿瘤和抗血管生成的活性,可望成为一种治疗肿瘤的新策略。
冯金红郑婷侯召华吕翠王泉博张浩张宛俊魏云波
关键词:隐丹参酮抗肿瘤抗血管生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