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成
-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从江翁浪地区蚀变岩型金矿床常量元素及稀土元素迁移规律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根据野外对从江翁浪地区蚀变岩型金矿床内岩石变形特点的分析,在典型剖面中划分出了3个不同的构造变形带,即简单变形带(未蚀变带)、复杂透镜体带(强蚀变带)和叠加透镜体带(弱蚀变带)。不同构造带中Au的含量不同,其特点为:复杂透镜体带>叠加透镜体带>简单变形带,即Au在构造变形强烈的区域富集。对3个变形带内的常量元素迁移规律和稀土元素特征进行了探讨:①常量元素的迁移规律明显,从叠加透镜体带和复杂透镜体带到简单变形带,明显带出的主要成分为SiO2、MnO、K2O、FeO、TiO2,说明引起蚀变的流体中富含SiO2、MnO等;而P2O5、Fe2O3、MgO、Na2O、CaO等成分明显带入,说明矿化作用导致P2O5、Fe2O3等向矿体迁移富集。②简单变形带的稀土元素总量高于叠加透镜体带和复杂透镜体带,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型,轻稀土元素富集。δEu都小于1以及δCe都大于1,说明该矿区的成矿环境为氧化性质环境。该矿床样品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图显示出,大部分矿体和围岩的曲线以及石英脉的曲线与辉绿岩的曲线基本相同,说明矿体的成矿物质大部分来源于深部;矿体与围岩有小部分曲线趋于相同,可认为矿体的成矿物质有小部分来自于围岩。最后,对金的富集机制进行了简要的论讨,认为元素在成矿过程中的迁移能力受到动力变形机制以及元素自身离子半径的影响。
- 王睿李霞董成金晓玲刘柯
- 关键词:地球化学稀土元素
-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火山岩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被引量:4
- 2010年
-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上侏罗统火石岭组和下白垩统营城组广泛发育火山岩,是该区主要的储层。近年来,在松辽盆地南部火山岩油气勘探过程中,深层火山岩气藏呈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决定火山岩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其成岩作用方式。利用火山岩露头样品、岩心观察及薄片鉴定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南部深层火山岩储层的成岩作用进行详细研究。将研究区火山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划分为早期成岩作用阶段和晚期成岩作用阶段,探讨了各种火山岩成岩作用的类型及特征。其中,早期成岩作用可分为挥发分逸出、熔蚀作用、等容降温冷凝结晶、准同生期热液沉淀结晶、熔结作用、冷凝收缩作用和压实固结作用:晚期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充填作用、脱玻化作用、交代作用、机械压实压溶作用和溶解作用。早期成岩作用阶段的溶蚀、等容降温冷凝结晶、冷凝收缩作用和晚期成岩作用阶段的脱玻化作用、交代作用、溶解作用有利于形成有效储层:而早期的压实固结作用、准同生期热液沉淀结晶和晚期的充填作用、机械压实压溶作用对储层储集空间发育不利。
- 李霞董成胡志方
- 关键词:成岩作用储集空间物性特征松辽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