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俊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小檗
  • 2篇小檗科
  • 1篇新异名
  • 1篇异名
  • 1篇生境
  • 1篇生境特征
  • 1篇茜草
  • 1篇茜草科
  • 1篇小檗属
  • 1篇后选模式
  • 1篇虎刺
  • 1篇花瓣
  • 1篇花被
  • 1篇花被片
  • 1篇果实
  • 1篇粉叶小檗
  • 1篇草科

机构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作者

  • 3篇李新华
  • 3篇范俊
  • 1篇邓懋彬
  • 1篇施小平
  • 1篇袁森
  • 1篇张立存

传媒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5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浙皖虎刺(茜草科)的形态变异及其生境特征被引量:1
2013年
在江苏省宜兴市龙池山发现了1个浙皖虎刺自然种群,属江苏省分布的新记录。通过野外居群取样及统计分析方法,首次研究了浙皖虎刺的形态变异。浙皖虎刺针刺长度为1.0~4.6 mm。叶片形状与大小变异较大,长3.0~9.0 cm,宽0.9~3.2 cm。核果成熟时红色,扁球形至近球形,具1~4个分核,其中具2核或3核的果实数目相对较多(p<0.01)。浙皖虎刺种群生长于海拔95~140 m的山坡常绿阔叶林下,具果实的个体约120株。在20个1 m×1 m林下层样方中,浙皖虎刺共有14种伴生植物,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3种植物分别为狗脊、虎刺和米槠。在江苏省境内,浙皖虎刺、虎刺和米槠都局限分布于宜兴龙池山。在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浙皖虎刺等虎刺属种类可能为米槠的伴生种。
李新华范俊邓懋彬
关键词:生境
云南近光滑小檗(小檗科)主要分类学性状特征的变异式样被引量:3
2015年
通过野外居群取样,结合实验室观察、标本检查及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云南省腾冲县近光滑小檗主要分类学性状特征的变异式样。结果显示:(1)近光滑小檗叶片长度为1.95~12.91(5.54±2.15)cm,宽度为0.45~1.94(0.97±0.32)cm;单个簇生花序中花数目为2~14(5.1±2.2)个,花黄色,花被片数目为13~20(15.36±1.34)个;具蜜腺花被片为狭倒卵形至宽倒卵形,先端常缺裂,偶全缘,长3.18~5.94(4.82±0.52)mm,宽1.45~4.41(2.65±0.54)mm。(2)子房内胚珠数目及果实内种子数目都是1个;浆果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紫黑色,长3.37~8.36(6.91±0.82)mm,宽2.85~5.13(4.02±0.46)mm;果柄长0.47~2.20(1.10±0.32)cm。(3)在变异系数方面,簇生花序中花数目(0.37)〉叶长(0.21)〉叶宽(0.18)〉果柄长度(0.17)〉具蜜腺花被片宽度(0.14)〉具蜜腺花被片长度(0.08)=花被片数目(0.08)〉果长(0.07)=果宽(0.07)。(4)对《中国植物志》中近光滑小檗空缺的绘图补充了叶、花和果实等图片资料;并讨论了生境条件对近光滑小檗居群间变异的影响,及其与同域种卷叶小檗的种间关系。
范俊李新华张立存施小平
关键词:花被片果实
粉叶小檗(小檗科)的形态变异式样及分类修订被引量:1
2021年
研究了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和丽江市玉龙雪山的粉叶小檗(Berberis pruinosa Franch.)叶、花瓣和果实特征的变异式样。粉叶小檗幼叶背面具明显的白色粉霜,而成熟叶,尤其是秋冬季的老叶,叶片背面的白色粉霜几乎完全脱落,并呈灰绿色。虽然粉叶小檗花瓣先端存在缺裂和全缘两种变异式样,但是这些变异式样在居群内是连续的。粉叶小檗成熟果实紫黑色,表面具显著而稳定的白色粉霜。结合文献分析和植物标本观察,将B.pruinosa var.brevifolia Ahrendt、B.pruinosa var.longifolia Ahrendt、B.pruinosa var.serratifolia Ahrendt和易门小檗处理为粉叶小檗的异名。此外,还为粉叶小檗指定了后选模式,即Delavay 493(P00716556)。
李新华袁森范俊施小平
关键词:小檗属粉叶小檗花瓣新异名后选模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