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健
-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环境生态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丹江口水库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变化以及与环境因子关系被引量:3
- 2016年
- 通过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分4个季度的库区调查采样以及实验室内检测分析,对丹江口水库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变化以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浮游甲壳动物种类总数为20属28种,其中枝角类13种,桡足类15种。优势种为透明溞、僧帽溞、汤匙华哲水蚤、近邻剑水蚤、广布中剑水蚤和透明温剑水蚤,其中透明溞和汤匙华哲水蚤是全年优势种。丹江口浮游甲壳动物生物密度从2013年12月至10月呈增长趋势。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四个季度差异不明显,但变化趋势不一致。运用典型对应分析(CCA)方法对环境因子与优势种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浮游甲壳动物群落受环境因子影响程度不同,四个季度主要影响环境因子为电导率(EC)、温度(T)、溶解氧(DO)、透明度(SD)、氨氮(NH_4^+-N)和总磷(TP)。
- 王俊健刘文君朱丽岩张明露
- 关键词:丹江口水库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 四溴联苯醚(BDE-47)对两种海洋桡足类动物的毒性效应被引量:7
- 2013年
- 为了研究四溴联苯醚(BDE-47)对海洋桡足类的毒性效应,以太平洋真宽水蚤和日本虎斑猛水蚤为受试生物,依据急性毒性实验96 h-LC50值,设置5个浓度组和1个对照组,测定摄食率、滤水率、耗氧率、排氨率和抗氧化防御系统中SOD、GST、GPx活性以及GSH含量。结果显示:BDE-47对太平洋真宽水蚤和日本虎斑猛水蚤的96 h-LC50分别为57和851μg·L-1,后者明显高于前者。2种桡足类在BDE-47作用下,其能量摄入和代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诱导或抑制。太平洋真宽水蚤在中浓度(1.425μg·L-1)下摄食率和排氨率受到促进,高浓度(5.70和11.40μg·L-1)下耗氧率明显抑制;日本虎斑猛水蚤高浓度下(170.20μg·L-1)摄食率受到抑制,中浓度(21.28μg·L-1)下耗氧率受到促进,各个浓度的BDE-47对其排氨率均有明显促进作用。太平洋真宽水蚤SOD活性在BDE-47暴露96 h过程中均低于对照组(P<0.05),受到明显抑制;GST活性随暴露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GSH含量和GPx活性低浓度(0.7125和1.425μg·L-1)下随时间先升高后降低,而高浓度(5.70和11.40μg·L-1)下则相反。日本虎斑猛水蚤SOD活性随BDE-47浓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GST活性和GSH含量在低浓度(10.64和21.28μg·L-1)BDE-47中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高浓度(85.10和170.20μg·L-1)BDE-47下,GST活性随时间先升高后降低,GSH含量则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GPx活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由此可见,BDE-47与这2种桡足类的能量摄入、代谢和抗氧化防御系统存在一定时间及剂量效应,并具有明显的物种差异性。
- 徐风风朱丽岩巩文静王俊健卢梦雪
- 关键词:BDE-47摄食代谢抗氧化防御系统
- 乳山湾及邻近海域桡足类种类组成和时空分布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分别于2011年5和10月对乳山湾及邻近海域进行2个航次的调查,共采集到桡足类28种,其中春季22种,秋季20种。主要优势种为小拟哲水蚤、克氏纺锤水蚤、双刺纺锤水蚤、拟长腹剑水蚤和强额拟哲水蚤等。春季桡足类平均丰度为13 967.19ind/m3,秋季为12 044.52ind/m3,春季航次浮游动物丰度平面分布呈现以湾口为低值中心同时向湾内和湾外递增的趋势,秋季则呈现以乳山湾西流区为高值中心向四周逐渐递减的趋势。调查海区春季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2.156,秋季为2.122,该指数在春季航次与盐度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在秋季,该指数则与温度和盐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在两个季节中香农威纳指数与浮游植物密度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研究表明,调查海域桡足类多为适应低盐环境的生态类群,其平面分布深受水环境条件的影响,整体呈现出季节性和地域性的双重差异。
- 徐潇峰朱丽岩徐风风巩文静王俊健
- 关键词:桡足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