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颅内
  • 2篇颅内感染
  • 2篇脑脊液
  • 2篇内感染
  • 1篇蛋白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增菌
  • 1篇瑞氏染色
  • 1篇实验室
  • 1篇术后
  • 1篇术后颅内感染
  • 1篇涂片
  • 1篇脱氨酶
  • 1篇球蛋白
  • 1篇染色
  • 1篇细胞
  • 1篇细胞计数

机构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林卫
  • 2篇邓懋清
  • 2篇卢永芳
  • 1篇卢新兆
  • 1篇肖婷
  • 1篇黄晓华
  • 1篇郑艳斌
  • 1篇陈丽萍
  • 1篇袁丽萍

传媒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蛇志
  • 1篇抗感染药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实验室指标分析及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IFE)及免疫球蛋白(Ig)定量实验的检测在临床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9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法国Serbia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及琼脂糖电泳仪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检测,采用西门子BN-Ⅱ特定蛋白仪对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进行检测。结果 95例MM患者中,血清蛋白电泳检出M蛋白者81例,占85.3%。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均检出M蛋白的存在,检出率为100%;分型结果:IgG型比例最高,其次为IgA型和轻链型,IgM型最少见。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测,95例MM患者中,相应类型的Ig水平明显升高,其余免疫球蛋白水平正常或降低。结论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及免疫球蛋白定量等相关实验室检查,对提高MM的确诊率有重要的价值。
林卫黄晓华卢新兆袁丽萍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M蛋白免疫球蛋白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病原学特征以及脑脊液指标水平变化
2024年
目的:分析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病原学特征及脑脊液指标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7月于本院接收开颅手术治疗后发生颅内感染的80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开颅手术未发生颅内感染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患者颅内感染病原学特征以及脑脊液检查结果。方法:80例颅内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8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9株(60.49%),革兰阴性菌25株(30.86%),真菌7株(8.64%),病原菌比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高,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两组脑脊液检查中,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C反应蛋白(CRP)、腺苷脱氨酶(ADA)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受开颅手术患者颅内感染病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同时颅内感染患者存在脑脊液相关指标上升现象,可用于临床诊断患者是否颅内感染。
林卫卢永芳邓懋清郑艳斌
关键词:颅内感染病原学特征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腺苷脱氨酶
脑脊液不同涂片和染色方法在颅内感染诊断中的比较分析
2023年
目的:比较和分析脑脊液不同涂片和染色方法在颅内感染诊断中应用情况,为临床颅内感染的准确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1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临床送检的845份脑脊液标本作为研究资料,采用不同的涂片和染色方法进行实验,并与常规培养和鉴定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涂片和染色方法在颅内感染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培养和鉴定结果显示,845份脑脊液标本中有99份的微生物培养结果为阳性,共分离出病原菌10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9株、革兰阴性菌9株、真菌15株;增菌涂片下革兰染色和瑞氏染色的实验结果与培养鉴定结果的阳性符合率均高于95.00%,而离心涂片下革兰染色、墨汁染色、抗酸染色的实验结果与培养鉴定结果的阳性符合率均低于50.00%;与培养鉴定结果相比,增菌涂片的革兰染色结果与其一致性非常好(Kappa值均>0.90),而离心涂片的革兰染色结果的一致性就相对较差(Kappa值均<0.80)。结论:脑脊液增菌涂片的革兰染色和瑞氏染色有着较高的阳性符合率,可在一定条件下配合培养法帮助医生更好、更准确地诊断颅内感染,从而避免漏诊、误诊。
林卫邓懋清陈丽萍肖婷卢永芳
关键词:颅内感染脑脊液革兰染色瑞氏染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