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
- 作品数:21 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留守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
- 2025年
- 目的 了解留守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保护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年9月―2023年6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留守儿童较多的6个省份中10~18岁留守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一般情况、创伤性事件和PTSD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t检验分析不同特征留守中学生PTSD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PTSD的影响因素。结果 8 878名留守中学生中,4 496人(50.6%)有过创伤经历,965人有PTSD症状,PTSD总体发生率为10.9%,创伤群体发生率为21.5%。在创伤群体中,经历过在外面被暴打、被骂或者被伤害事件的PTSD发生率最高(42.6%),从创伤类型来看,经历其他类型的PTSD发生率最高(18.1%);从创伤数量来看,经历数量越多,PTSD的发生率越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49, 95%CI:1.28~1.73)、家庭氛围一般(OR=1.33, 95%CI:1.09~1.62)或差(OR=2.77, 95%CI:2.04~3.75)、看护人不固定(OR=1.26, 95%CI:1.05~1.52)、主要教养方式为责骂(OR=1.51, 95%CI:1.23~1.86)、溺爱(OR=1.30, 95%CI:1.01~1.66)、体罚(OR=1.52, 95%CI:1.10~2.19)或不管不问(OR=2.56, 95%CI:1.66~3.94)是PTSD的危险因素。与看护人关系一般或亲近、经济条件中等、学校附近治安好是PTSD的保护因素(均P<0.05)。相较于经历1件创伤性事件,经历≥7件创伤性事件的PTSD风险增加8.72倍(OR=8.72, 95%CI:5.52~13.80)。相较于只经历事故/伤害类型的创伤性事件,只经历其他或多种类型创伤性事件的PTSD风险都会增加。结论 留守中学生群体发生PTSD风险较大,尤其是有创伤经历的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亟待关注,应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干预。
- 王姜雪吴纤曾小朵向兵杨梅周峰谢新艳曾婧
-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留守中学生
- 武汉市学龄儿童挑食行为及其与健康状况的关系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调查学龄儿童挑食状况及其与健康状况的关系,为中国学龄儿童的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武汉市洪山区2所小学三至六年级的796名学生,开展为期3 d的膳食调查,同时对儿童及其看护人进行营养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0.58%的儿童存在挑食问题,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间挑食行为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P<0.05),拒绝蔬菜类食物的儿童最多(23.87%)。与非挑食者[(0.49±0.01)(57.35±0.76)mg]相比,挑食者[(0.46±0.01)(54.32±0.90)mg]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的每天摄入量较低(t值分别为2.03,2.57,P值均<0.05),且挑食者身高发育生长迟缓的发生风险比非挑食者更高(OR=1.42,P<0.05)。结论挑食行为普遍存在于学龄儿童中,且与儿童身高发育迟缓显著相关。亟需针对儿童(特别是流动儿童)的营养教育活动,改善中国儿童膳食结构,促进健康成长。
- 邵丽晶向兵何邱平蔡丽杨梅曾婧
- 关键词:偏食饮食习惯儿童
- 城镇化质量与数量关系实证研究——以中部六省为例被引量:6
- 2013年
- 从经济、社会、生态、民生等方面构建体现新型城镇化内涵的省域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以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表征城镇化数量,运用协调发展度定量测度中部六省城镇化质量与数量的偏差及差异成因,结论显示中部地区整体协调发展程度较优,但城镇化质量均低于全国水平。城镇化质量子系统内,社会发展与空间集约对区域差异的贡献最大;城镇化数量子系统内,土地城镇化水平是形成区域差异的主因。基于各省的偏差及质量短板提出差异化的整合对策,旨在通过弥补短板、明确各自数量与质量的侧重方向来协调城镇化质量与数量的同步协调发展。
- 杨梅
- 关键词:城镇化城镇化质量
- 基于SSM的中部六省产业结构演进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效益的指示器。中部六省(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新世纪以来产业结构演进呈现第一产业比重稳步下降、第二产业比重逐步攀升、第三产业比重降低的格局。从静态、动态、增量不同维度,运用偏离-份额法考察中部六省产业结构演进方向、速度及与全国水平的比较,定量测度各省部门结构与竞争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明晰各省产业演进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夯实第一产业基础、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第三产业贡献和"三化"协调与发展同步推进的对策思路。
- 杨梅郝华勇
- 关键词:产业结构偏离-份额法
- 武汉洪山区流动儿童膳食营养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了解武汉市洪山区流动儿童营养素摄入及膳食结构状况,进行膳食营养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为改善流动儿童营养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社区干预方法,抽取武汉市洪山区某流动儿童较集中的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218名)和对照组(222名),基线调查后,对干预组进行以"营养课堂"和知识讲座为主的膳食干预,干预时间为2个月,同时对干预组看护人也进行干预。结果基线时,两组流动儿童营养素摄入不足,尤其是钙、硒、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摄入达标率均低于5%;蔬菜类、奶类及奶制品的摄入达标率不足5%。干预后,膳食营养素方面,干预组流动儿童能量、三大宏量营养素、钙、维生素A、维生素C摄入量均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2~8.65,2.62~8.46,P值均<0.05)。膳食结构方面,干预后干预组谷薯及杂豆类摄入达标率由55.5%增加至68.8%,畜禽肉类摄入达标率由45.9%增加至56.4%,同时也均高于对照组(56.3%,4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9~13.25,4.39~14.13,P值均<0.05)。结论流动儿童存在营养素摄入达标率低、膳食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今后可多开展面向流动儿童的营养教育,通过营养课堂、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同时对儿童及家长开展营养教育,有效改善流动儿童膳食结构及其他营养健康状况。
- 何邱平刘晗邵丽晶向兵杨梅曾婧
- 关键词:营养状况膳食调查干预性研究
- 基于城市流视角的湖北城市经济功能联系实证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基于城市流理论模型实证分析城市经济功能联系,计算湖北地级以上城市2010年的区位商、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城市流倾向度,结果表明湖北各市专业化部门仍为传统行业,城市间的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差异较大,而城市流倾向度差异较小。线性回归显示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对城市流强度影响较大,且后者影响更为显著。各市提高城市流强度密切经济联系的路径应有所差异,武汉市亟需增强综合服务能力,而其他城市需要兼顾壮大综合实力与凸显综合服务功能。
- 杨梅
- 关键词:城市流经济功能实证研究
- 武汉市洪山区学龄儿童营养教育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评价对学龄儿童实施KAP营养教育干预后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武汉市洪山区某小学3~6年级学生,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随机分为干预组(n=342)和对照组(n=369)。采用社区干预试验的方法,对干预组进行2个月的以“营养课堂”和知识讲座为主的营养教育干预,同时对干预组看护人也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后干预组学龄儿童与对照组以及干预前自身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指标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学龄儿童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均有显著提升(P<0.05)。干预后干预组营养总体知晓率为89.12%,高于对照组的81.52%,以及干预前自身的83.57%(P<0.05)。干预后干预组愿意获取营养知识及不偏食持有率分别为93.27%和60.53%,高于对照组的86.18%和48.24%,以及干预前自身89.47%和42.40%(P<0.05)。结论对学龄儿童实施KAP营养教育干预能有效提高儿童的整体营养知识水平,对儿童建立正确的营养态度和形成健康饮食行为有积极作用。
- 何邱平刘晗邵丽晶蔡丽向兵杨梅曾婧
- 关键词:干预效果评价营养KAP学龄儿童
- 农村遭受性侵儿童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了解农村儿童性侵害发生状况及其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关系,分析可能影响受害儿童家庭功能的因素,为该类人群的创伤后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湖北省汉川市和郧西县抽取1 666名农村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受害儿童家庭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有175人(10.50%)遭受过非接触性性侵,44人(2.64%)遭受过接触性性侵。与正常儿童相比,受害儿童的家庭亲密度(F=8.97)和适应性均较低(F=4.09)(P值均<0.05)。在性侵害受害儿童中,母亲离家(OR=0.20)与家庭亲密度较差呈正相关,看护人文化水平较高以及恰当的教育方式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较低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农村性侵害儿童的家庭功能不容乐观,其中母亲离家、看护人文化水平较低和采用不合理教育方式家庭中的受害者家庭功能显著较差。应加强对此类儿童的重视,尽可能减小性侵等负性事件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 邵丽晶曾婧何邱平蔡丽杨梅向兵
- 关键词:暴力家庭心理学儿童农村人口
- 自尊在生活事件对中职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中介作用
- 2024年
- 目的 研究生活事件、自尊与中职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探讨自尊在生活事件与中职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应用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 SES)、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ale, GWB)、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 ASLEC)对4 378名中职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R 4.2.1软件进行路径模型建构与分析,采用Bootstrap置信区间估计法检验自尊的中介作用是否显著。结果 男女生自尊得分分别为(27.86±4.67)分、(27.34±4.52)分,生活事件得分分别为(43.35±17.18)分、(40.98±14.02)分,主观幸福感得分分别为(78.02±14.00)分、(75.54±13.64)分。男生自尊、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01)。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和自尊均呈显著负相关(r=-0.455,P<0.001;r=-0.260,P<0.001),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498,P<0.001)。自尊在生活事件与中职生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对总效应的贡献率为23%。结论生活事件可直接影响中职生主观幸福感,也可通过自尊间接影响中职生主观幸福感。
- 王世伟黄成静向兵曾婧周峰谢新艳杨梅
- 关键词:中职生主观幸福感自尊
- 湖北“一主两副”中心城市战略探析被引量:1
- 2012年
- "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发展战略是"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在城市层面的落实和体现。文章从城市作为区域增长极担负经济振兴职责、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城市体系的传导和辐射、依托中心城市的组织引领推进城镇化主体形态的城市群发育三个方面阐释了"一主两副"战略的意义,提出了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的思路:产业体系配置,空间资源利用,处理好规划、建设、管理三者关系,并结合湖北的武汉、宜昌、襄阳三市提出了今后发展方向及对策。
- 杨梅郝华勇